选择合适教学方式,提高概念教学质量

2017-04-10 02:56江苏省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
数学大世界 2017年9期
关键词:苏教版交叉事物

江苏省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 操 锋

选择合适教学方式,提高概念教学质量

江苏省常州市龙虎塘实验小学 操 锋

概念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因此概念教学是一切教学的基础。目前概念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概念形成、概念同化。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当遇到具体的概念教学时,我们该怎样选择呢?

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概念是事物本质的反映,是人们对复杂事物作简化、概括或分类的反映。概念将事物按照本质属性是否相同而分类,从而很好地帮助人们了解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而这些关系能帮助学生很好地形成知识结构,因此概念教学是一切教学的基础。目前概念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概念形成、概念同化。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当遇到具体的概念教学时,我们该怎样选择呢?本文将结合案例来具体谈谈。

一、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是指人们对同类事物中若干不同例子进行感知、分析、比较和抽象,以归纳方式概括出这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得概念的方式。在具体教学中,主要有两种操作方式:

1.分类分析形成概念

根据大量材料,丰富感知→分类分析(找相同中的不同)→归纳提炼→形成定义→强化概念→应用概念。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和相交》。

活动:在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会有哪几种情况?

呈现资源:

你能将它们按照一定标准分类吗?

呈现资源:

(1)交叉:①、③、④、⑥;不交叉:②、⑤。

(2)交叉:①、③、⑥;不交叉:②、④、⑤。

集体交流:你同意哪一个,不同意哪一个?为什么?

生:因为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④应该是交叉的。

教师给出相交和平行的概念。

师:在生活中,你能找到平行和相交吗?

最后回到生活中,对概念进行强化和应用。

2.聚类分析形成概念

根据大量材料,丰富感知→聚类分析(不同中的相同)→归纳提炼→形成定义→强化概念→应用概念。

案例: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认识负数》。

出示素材:

①本学期四年级转进3位同学,转走7位同学。

②乐购超市停车场在地下2楼,新华书店在地上3楼。

④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

师:仔细观察,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都有一对相反意义的量。

师: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分别是相对什么来比较的?

生:①是以原来人数为标准;②是以地面为标准;③是以平均体重为标准;④是以海平面为标准。

师: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既有文字又有数量,怎样将这些信息简洁地记录在作业纸上呢?

呈现资源:

转进3人,转走7人。→3↑ 7↓ →+3 -7

地下2楼,地上3楼。→2↓3↑→ -2 +3

高出8848米,低于155米。→8848↑ 155↓→ +8848 -155

指名说说简写的含义,比较哪种简写更合理。结合数学史给出正负数的概念,紧接着找生活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进行强化和应用。

二、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是指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以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为依据对新概念进行加工,使之与原有概念建立联系,最终纳入原有认识结构。主要操作方式如下:

呈现引导性材料→直接定义概念→强化概念→应用概念。

案例: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百分数》。

1.呈现材料引导思考

几个同学进行投篮比赛,谁投得比较准?

__姓名 __投中次___数_ __投篮次___数_ ___投中次数占几_________分之几__杨明 ____18 _____25 __________18/25 __张华 ____35 _____50 35/40 __王成__ _________2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300_204/300

要看谁投得比较准,需要比较投中次数占投篮总次数的几分之几。

介绍历史:其实这种困难,早在很多年前人们就遇到了。在生活中,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写成分母都是100的分数,并给它们一个特定的名称 ——百分数。

师:那到底什么叫百分数呢?它和我们学过的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2.出示材料

你能按照一定标准分分类吗?

小结:只有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母是100的分数才是百分数。

三、合理选择教学方式

概念形成重在引导学生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对于事物的本质属性理解比较深刻,在形成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但概念形成的教学形式比较耗费教学时间,概念同化的教学形式可以节约教学时间,有利于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同时概念同化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比较适合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基于多种因素的考虑,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有时我们需要融合两种教学方式。

[1]喻平等.数学教学心理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曹才翰等.数学教育心理学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苏教版交叉事物
美好的事物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苏教版与人教A版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例
奇妙事物用心看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连数
连一连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