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学生的耐力跑课

2017-04-10 17:15杨宏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耐力素质

杨宏英

摘要:耐力素质作为人体最重要的身体素质,标志着人体心肺功能水平,并且是毅力的集中反应,对于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儿童是极为重要的。近年来,学生的体质每况愈下,尤其是耐力素质,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学校体育工作者,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耐力素质;耐力跑;中长跑课

一、前言

耐力跑是新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项目之一,是国内外评价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最简便的方法之一,这对培养学生的刻苦顽强,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耐力素质的锻炼又是一项单调、枯燥、容易引起疲劳的练习,学生普遍对体育课感兴趣,但一说到“中长跑课”,学生的学习兴致一下子没了,甚至害怕。因此,如何上好学生的耐力跑课,培养学生锻炼兴趣和习惯,为其终生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学校体育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学生不喜欢耐力跑课的主要原因:

1.学生对耐力跑缺乏足够的认识,同时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

2.体育教学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3.“应试教育”的影响尤在,学生练习的机会少,缺乏实践。

4.学生往往是被动练习耐力跑,缺乏主动练习。

三、针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安排耐力跑教学

1.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

耐力跑虽然很累,但它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体育运动。美国心脏病学家乔治.布恩博士说“耐力跑起初是痛苦的,至腿部肌肉酸痛,感到疲劳,但只要坚持下去一个月后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你会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工作愉快,有热情,而且睡得也更香”。所以,耐力跑不仅可以提高肌肉的耐力,还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增强心肺功能,并且在生理机能上产生重大的作用,同时对学生思想意识,奋发向上的精神都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在教学中应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中长跑的知识,比如跑时出现的“极点”现象,此时人体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而不协调,精神低落,甚至想停止运动等主观变化。告诉学生这些现象是正常的,只要依靠意志力和稍减速度就可以继续运动下去,不久这种难受感觉就会减轻或消失,动作就会变得轻松有力,这样,学生心中有了底,在练习过程中就会减少恐惧感,增强信心。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覺性,明确锻炼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如举出“马家军”刻苦训练、为国争光的例子,在思想上树立不怕苦、不怕累,具有顽强意志品质,激发学生锻炼欲望,把教师“让我练”转变为“我要练”的自觉行为。

2.采取多样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跑的兴趣,提高锻炼效果

课的开始要重视准备活动,可采用有氧热身活动,如:绕校园慢跑、有氧健身操、听音乐节奏持续跑等进行准备活动。只有准备活动做充分,并且有一定的强度,使心肺功能提高到一定的水平,即“预先”值高,才能使身体充分适应大强度的耐久力训练,在全身关节、肌肉、韧带充分伸展活动后,做力量、速度等辅助练习,使无氧代谢与有氧代谢的训练巧妙地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做一定量和强度的高抬腿跑、后蹬跑、加速跑等跑的专门练习。增强耐力素质,如果只在跑道上跑圈,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厌烦情绪,破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负担。考虑到学生存在的心理因素,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内容的巧妙搭配、变化环境条件、练习方法等。在学生心理上产生一种新鲜感,避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减轻负担,就能达到更好的锻炼效果,在具体的方法上,可通过游戏、接力跑、分段跑、弯道跑等,结合耐力跑各阶段的技术特点进行练习,并采用定时跑、越野跑等方法完成每次课的运动量。还可以与其它体育教材结合有氧运动进行锻炼,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如各种长时间球类活动、跳绳、游泳和健美操等活动。

3.化整为零采用大单元安排耐力跑教学

耐力跑属于周期性的耐力项目,课上又仅凭四、五个学时的锻炼,要提高耐久力是很 困难的。要知道耐久力这项素质的提高是不可能立竿见影的,它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又要循序渐进。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有好的效果。因此,课时集中,不利于耐力素质的提高,可将耐力跑课时分解到体育课其它教学课时中去,采用大单元教学,如把耐力跑教学与球类课、武术课、投掷课等安排在同一单元里,每节课都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耐久力跑的锻炼。一般在课结束前15分钟左右,进行8-10分钟提高耐久力素质的练习,那么,增加多少课时为宜呢?这就需要统筹安排,每个学期都要进行三个周期,采用三段循环,经“发展一般耐力、发展速度耐力、全程测验”这三段为一个同期,具体的组织方法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

4.掌握耐力跑方法,合理安排运动量

教学中对耐力跑的技术不宜抓得太细,开始时,只要求学生跑时应尽量减少腾空时间, 步长要适中,脚步落地要轻快,这样即省力又具有实效性,其它技术不作过分要求。学生刚参加中长跑锻炼,由于不会正确呼吸,常出现呼吸急促,换气效率低,胸部感到胀闷与难受。因此必须教会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时要有节奏,刚开始时在自然情况下加深呼吸,呼吸节奏要与跑时节奏相配合。一般是跑二、三步一呼气,跑二、三步一吸法,并有适宜的呼气深度,随着疲劳的出现,呼吸的频率有所增快,应着重将气呼出,只有充分呼出二氧化碳,才能吸进大量的新鲜的氧气。由于耐力跑比较艰苦,容易产生疲劳,如果不懂得合理分配体力,不仅得不到锻炼,反而带来不良后果,教学中应着重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条件合理地分配体力。同时,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应合理有效地进行分组及分量(运动负荷)练习。根据男女身体素质的区别及个别训练水平的差异,可适当对学生分组,一般可将男女生按好、中、差进行分组,分配不同量的运动负荷。测试前一节课,可根据测试的要求,让学生在无正式测试的心理下进行模拟测试练习,这样既能够达到体能锻炼,又能够锻炼心理素质。

四、结论

4.1经过一学期的耐力跑教学后进行测验,通过与原来成绩对比和对学生的调查了解,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喜欢了,增强了自信心,更重要是学生的成绩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4.2新的教学方法可以与学生的实践和课余锻炼都能有机结合起来。

4.3这种有氧代谢的锻炼对于提高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和肺呼吸的功能是极为有利的,对于学生耐久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形成也有帮助,学生体质的增强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培养了经常参加锻炼的好习惯。

猜你喜欢
耐力素质
对中长跑运动耐力素质训练的若干思考
如何提高初中生10分钟跑的有效性
有氧健身跑对提升大学生耐力素质的意义
浅析“莱格尔跑”对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
巧用短绳发展小学生耐力素质
初中开展校园定向运动教学对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实验研究
耐久跑教学方法新尝试
足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训练分析
篮球运动员耐力素质训练方法研究
高中学生耐力素质状况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