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及其解决路径

2017-04-10 22:05黄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考试作弊心理分析解决路径

黄琳

摘要:高校大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已成为高校教学管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因素,提出预防与杜绝作弊现象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解决路径

从古至今,考试都是衡量所学知識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检测知识是否掌握的重要方法。大学生,不能仅仅为了考试而应试,更要依托考试,汲取知识、巩固知识,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一个手段,把考试当作是一个提高知识层面、提升能力的过程。

考试作弊,破坏了正常的考试秩序,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这种风气一旦蔓延,将成为一颗毒瘤,很难剔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在2015年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00人(其中52%为在校或毕业的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0.4%的受访者确认自己或周围同学在大学期间有过作弊行为,66.6%的受访者感觉当前大学生作弊现象普遍。

因此,研究大学生作弊的心理及其解决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活动总是受到动机的调节与支配。动机的产生条件有两个:一是内在条件,即需要,二是外在条件,即诱因。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进行的。

(一)大学生作弊的内在条件

1.侥幸心理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作弊心理。绝大多数作弊学生从小就知道作弊是一种违纪行为,但是他们依然我行我素,不断尝试。

2.过关心理

大部分高校教师在考试前都会给出考试的范围、重点,造成一部分不认真学习的学生认为上课不需要听讲,只要期末将老师给出的题目背熟就可以及格,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产生一种“分不在高,合格就行”的过关心理。长期下去,这部分学生逃课严重,学习主动性下降,知识积累欠缺,只能通过作弊来取得考试的合格。

3.从众心理

大部分考生对考场环境不熟的情况下,都不敢实施作弊。但当看到个别考生实施作弊却未被发现,而且还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就会产生一种不公平、吃亏的心理,随之模仿这种不良的行为,加入到作弊的队伍中。

4.嫉妒心理

产生这种心理的学生一般都是老师同学们眼中的优等生。他们在中学期间就有强烈的优越感,当他们上大学后,看到自己的优等生地位开始动摇,自己很努力,却还是无法取得超越他们,就会产生嫉妒。得高分成为这些学生考试的直接目标,希望通过作弊行为,将他们眼中的对手比下去。

5.虚荣心理

获得奖学金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不仅意味着精神上的荣誉和物质上的奖励,也意味着其在大学期间评优评先、比赛、入党、竞选工作职位等方面拥有强硬的资本,在走出校园后能找到一份别人眼中的好工作。急功近利的这部分好学生就会因此而铤而走险。

6.逆反心理

对于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乡在外地求学的部分学生来说,终于可以摆脱父母的控制和束缚,做自己随心所欲的事情。随之产生逆反的心理,越是规章制度里的准则越要破坏,并以此为荣。因此,这部分学生以作弊为荣,并将它作为炫耀的资本,在同学面前展现自己的聪明。

7.强化心理

考生一旦作弊成功,而且取得较高的分数,他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并运用到以后的考试中,甚至手段越来越娴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8.友情心理

这种心理常体现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身上。在考场中,当有差生希望得到他们答题的答案,为了不被班上同学孤立、稳固同学之间的友谊,他们帮助差生作弊,无视考场规则。

9.功利心理

有些学生觉得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并不能广泛运用到社会中,因此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取英语四六级、考取各类专业证书、考取雅思托福、考研等;有些学生家庭情况不好,需要白天出外兼职赚学费和生活费,导致经常缺勤;还有些学生逃课谈恋爱......这些学生都没有将精力投入到课程学习中,作弊成为他们考试及格的重要法码。

(二)大学生作弊的诱因

1.不良的校园风气

华生的环境决定论与班杜拉的相互决定论均认为,外部环境对人类行为中有重要作用。如果校园风气好,鲜有作弊现象,会降低学生的作弊动机。但是如果屡有作弊现象发生,学生作弊后未被监考老师发现,甚至有个别学生作弊被发现后未受到惩罚,不影响毕业证、学位证的获得资格,作弊学生的行为得到强化,更加肆无忌惮,作弊“成功”的案例就会在学生中广为流传,导致大学生的心理畸形发展,侥幸心理就会凸显,校园内考试作弊现象发生的频率激增,坏风气逐渐蔓延。

2.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

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强调科研水平。教师评职称、进修、晋升等都要考察其科研水平,导致教师重科研、轻视教学。教师教学内容陈旧无创新,与实际脱节,片面强调理论,忽视课外实践。教学方式刻板,学生学习热情下降。考评制度单一,方法落后。这些外在的原因,都会促使学生产生作弊动机。

3.不健全的考试机制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校教师在考试前都会给出考试的范围、重点,造成学生形成一种思维惯性:只要考试时将老师给出的题型、重点背熟就可以及格,即便记忆不牢固也没关系,作弊可以解决一切困难。

4.熟视无睹的监考氛围

一般来说,作弊学生都比较害怕与监考老师有眼神接触,因而,监考老师在考场能轻而易举地定位作弊学生。但是大多数监考老师发现作弊学生后,都没办法给自己定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不给他留下人生的污点,还是应该站在学校的角度制止违纪行为,严厉惩罚?老师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这样,慢慢助长了学生作弊的趋势。

5.片面的社会评价体系

当今社会,大学生的优劣往往与考试分数的高低成正比。社会绝大多数人对学霸情有独钟。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片面重视应聘者的学历、证书、获奖情况等,名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时备受青睐。使学历、证书成为大学生找工作的重要门槛。为了达到这些目的,一部分学生不得不采取违纪的手段,来获得更好的机会。

二、大学生作弊的解决路径

处理大学生考试作弊,除了分析学生自身的因素外,还要立足于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教育的大环境背景,这样才能体现高校教育管理的全面性。

(一)加强考试考场管理

1.建立完善的考场规章制度

将考场规章制度列入《学生手册》,规范学生的考场行为,在条件允许下可以进行《学生手册》内容考试,强化学生的制度意识。

2.构建执行主体责任机制

统一监考标准,形成规范文件,做到有章可循。召开监考培训工作会议,明确监考工作目标和要求。确定责任领导、实行领导牵头负责,责任单位协助落实。在教师群体中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履行监考老师的职责,提高执行力,维护制度的权威性。

3.营造严肃的考风考纪氛围

在考试前,监考老师务必做好清理考场物品和检查考生资格的工作,宣读考场须知,使学生重温考试作弊的相关惩罚。在考试过程中,监考老师须忠于职守,加强考试巡查,维持考场秩序,营造公平的考试氛围,改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监考态度,一旦发现作弊倾向,要及时提醒学生作弊的危害,若作弊证据充分,要及时严肃处理。以正考风、校风。

4.安排科学灵活的考场

控制考场考生人数,按高考的标准,每30人一间考场,两位监考老师,保持考生间距。将过去提前公布考场和座位号的方式,改为提前1-2小时公布,可以预防大学生作弊行为的发生(如:提前到考场座位抄写答案),大大降低学生作弊的几率。

(二)强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1.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引导学生自强不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回报。端正学习态度、考试态度,杜绝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思想与行为,教育学生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以优秀的自己来迎接社会的挑战,做社会的精英、佼佼者。

2.培养学生诚信意识。现今社会,诚信显得越来越重要。国家助学贷款系统也与个人信用记录挂钩,一旦发现学生不按时归还助学贷款金额,学生将遭遇信用危机,伴随职业生涯。一些学术论文一旦发现抄袭也将追究其责任。因此,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位置。在学生个人档案中建立诚信档案,将作弊行为如实写入誠信档案,以此约束学生的行为,一定程度上能遏制作弊现象。

(三)建立科学的学生评价体系

许多高校过分重视期末考试,忽视了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评价和作业完成程度的考核。高校可以从实际出发,改变以往一考定总评的局面,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将日常表现、作业、社会实践、发明创造等各方面因素纳入学生的考核体系中,从而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降低作弊行为。

(四)改变陈旧的考试考核方法

1.减少考题中记忆性题目的数量,增加案例分析题、材料式问答题等开放性主观题,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创新的题目,引导学生多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淡化闭卷考试,增加多种形式的考试,如开卷考试、半开卷考试、撰写课程论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进行实习总结课堂展示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课外知识的积累,将第一课堂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总结

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除了自身的原因,客观条件也不能忽视。如何预防与杜绝作弊现象是当下高校管理者必须思考,且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处罚仅仅是一个手段,如何通过处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校管理者反思自己的不足,才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把握的方向。只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立德育人,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正确的考试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诚实、奋发的品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作弊问题。

参考文献

[1]迟成勇.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教育心理学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14(6):86-91

[2]王云峰.大学生作弊心理的调查研究与教育策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6):62-67

[3]董朝宗.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分析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1):103-105

猜你喜欢
考试作弊心理分析解决路径
数字版权管理与合理使用权利冲突的解决路径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分析及其管理对策
“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转变
浅析艺术院校宿舍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问题
高职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探讨与应对策略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机分析及对策
动机和态度对学生考试作弊的影响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