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接龙》初探索

2017-04-10 22:19李文姬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韩老师接龙读本

李文姬

【摘要】课内海量阅读成为一种常态,课内读本的教学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完善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多种渠道,逐步在实践中规范、探索,使之成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我很乐意引领孩子走进成语的世界,在教学中也有了更多的收获。

关键字:海量阅读 探究 模式 活学活用

近几年,韩兴娥老师倡导的课内海量阅读掀起一股热潮,一批批优秀的课外读本走进课堂,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和精神世界,让阅读教学成为一种常态。我也跟随韩老师的脚步,践行在海读的路上,并确立了自己的“素读”教学研究课题,《成语接龙》是我进行的精读课的读本,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习、研究、探索之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并设计了适合班级的授课方式。

首先,研究教材,确立目标。

选《成语接龙》作为精读书目,一是适合二年级孩子学习,适合背诵和积累;二是理解意义不必强求,可以随着阅读无师自通。《成语接龙》作为语言积累的读本,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我只有熟悉教材,做好规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此,在仔细研读教材后,审时度势,根据孩子的学习需求和接受能力,我确定了教材的学习内容和目标:一个月完成教材(上下两册),学生能熟练背诵,并能随时接龙;做到简单的活学活用。

其次,学名师,找思路。

韩老师是课内海量阅读的践行者,她在自己的著作《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成语接龙》积累词语复习拼音”部分,就讲述了自己的阅读实践经验,韩老师的教学过程详尽,通俗易懂。根据韩老师的教学思路,我进行了整理,一是利用音频跟读音节;二是打乱顺序的强化朗读;三是成语的活学活用。这些都是韩老师经过了长期的积累总结出来的,我想另辟捷径虽然能够凸显个人特点,但有时拿来主义也不失为一种学习的好方法,借鉴学习更有利于进行完善。而且我们面对的都是低年级孩子,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符,这样的教学方式同样的适合我们的孩子,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的课堂模式初具雏形。

第三步,实践出真知。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经过了不断的借鉴、学习、摸索后,我的课堂设计出炉了,我确定了学习四步骤:一是跟读音频读音节;二采用各种方式读成语;三打乱顺序读成语;四创设语境用成语。脑子里有了想法,接下来,我就开始在班内尝试,說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感觉简单的四步,却是举步维艰。一、二、四步没问题,问题出在打乱顺序读成语上,很多孩子读顺嘴了,一个一个的接读滚瓜烂熟,但位置一变,那就大不一样了,这个环节不仅考察孩子的识字能力,还关注了孩子的学习态度,只有做到眼看、手指、耳听,生字完全掌握,才能完全的融入到这个环节中,顺利完成。在这个环节中,我发现孩子们很多字不认识,读起来磕磕绊绊,甚至有的孩子只能让别人教才能读出来。识字环节必须有,于是,我再次修改我的教学方案,我在读完成语后加入了识字环节。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一节课要认读、背过20多个成语,还要记住20多个生字,如果只是老师引领着反复的读,长此下去,他们也会觉得索然无味,失去兴趣,怎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带动他们学习的欲望?我想到了闯关比赛。我把孩子分成7个组,每一步就是一次闯关,表现优异的小组在比赛中依次加星,第一次尝试就让我感受到孩子的热情,每个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在为小组荣誉竭尽全力,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连那些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孩子也行动起来了。短短的几天,我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又迎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希望。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预习很关键而且必不可少。相对于学生识字量少,课堂容量大的情况,在学习“白”字头的龙时,我曾经尝试过学生不预习,直接在课堂中学习,但没有想象中好,班内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识字量比较少,突然一下子灌输很多的内容,还要让他们记下来,特别难。记得第一节课我们只进行了两个环节就下课了。而且即使这样拖沓,还是有十几个孩子不认识。预习必须做,而且得好好做。于是,我利用班级群和家长进行了沟通,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家长很支持,接下来孩子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听音频,跟读成语;圈出生字多读几遍;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二天的课堂效率明显提高,而且更多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了朗读、记忆。

二年级的课堂,孩子的有意注意还是比较短的,要做到一节课及时跟上老师的思路,而且做到认真听讲,真的很难。所以随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时评价必不可少。我们实行了捆绑式的小组评价,每个环节的竞赛都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同学的表现都代表了整个小组,二年级正是培养孩子团结意识、灌输集体荣誉的好时候,为了小组能够争先,每个孩子都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学习,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很积极,可能中间也存在弊端,比如每组中都是那几个孩子比较积极,其他孩子又不举手,最后怕耽误时间,没办法还是举手的回答。我也一直在考虑评价到人的方式,更多的激励那些不敢举手的或声音小的孩子,以此来激发那些还没有行动起来的孩子。

对于《成语接龙》的探索,只是我个人对这类文本的理解和浅薄的认识,在践行海读的路上,我和我的孩子们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们一定会披荆斩棘,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路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韩兴娥 《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2)李希贵 《在反思中重建——关于“语文主题学习”的思考和探索》

(3)刘昌晓 《守望书香》

猜你喜欢
韩老师接龙读本
雏燕
一套朋友圈生态的诗词趣味读本
我的老师
《中华家教》亲子读本
Little Bean
词语接龙
词语接龙
成语接龙
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