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引导策略

2017-04-10 14:09李亚娟杨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舆情突发事件机制

李亚娟++杨阳

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给高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使得建立一套快速高效的引导策略和方法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传播特征的基础上,给出了突发事件不同发展阶段的引导策略,并探讨了高校长效应对机制的建设方法,希望能为高校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参考。

关键字:新媒体;舆情;突发事件;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7

1引言

随着信息技術的进步,以新媒体为主的新兴传播方式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主要媒介。与此同时,在信息化程度高、人才集中的高校,新媒体的影响也日益凸显,它不仅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社交娱乐的重要平台,也成为高校资源整合、公关宣传的重要阵地。

2相关概念

2.1新媒体

新媒体[1]是在传播方式、传播渠道等诸多方面有别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等的新的媒体形态,主要指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基础,通过互联网、通讯卫星、无线通信等技术,以移动设备、电脑、数字电视等为载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媒体。本文的新媒体应用主要指以网络和手机为基础平台的微博、微信、QQ、论坛等。

2.2高校突发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在高校内部的,以高校师生为主体,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高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造成一定的干扰、冲击或危害的事件。按照事件的性质,高校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非正常死亡事件等。

3新媒体突发事件传播的特征

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突发事件的传播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3.1主体共鸣性

大学生作为高校突发性事件传播的单一主体,年龄相仿,生活习性及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大致相同,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相似性。在网络舆情传播上表现出了较高的相似趋向和群体共鸣性,对网络舆情的产生和推动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3.2客观导向性

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社会经验的不足,更易被其他舆情影响,形成客观导向性。尤其在遇到一些带有偏见性的非正确主流观点时,往往缺乏思考,随意跟风发泄负面情绪,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3.3模式倒逼性

在高校突发事件发生后,新媒体的快捷性使该事件很快传遍网络,给高校带来了很大的舆论压力,如果应对的不及时或不合理,就会造成事件的进一步升级,倒逼学校解决问题[2]。

3.4具有破坏性

高校突发性事情发生后,如果学校不能及时恰当地做出处理,网络舆情就会向难以控制的方向发展,这不仅给当事方带来很大的压力,也会给第三方和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3]。

4高校突发事件的引导策略

在复杂多变的媒体环境下,高校可以从突发事件发展的三个阶段[4] 出发来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舆情引导策略来解决学校所面对的危机,重塑良好形象。

4.1事前舆情预警策略

为了尽早对事件的发展变化趋势做出判断,便于及时做出预防引导,建立系统、完整的高校突发事件舆情预警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舆情预警机制的建立包括舆情信息的监测、收集和分析几个阶段。高校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实时监测和搜集大学生校内外的舆情信息,发现问题需及时向正确的方向引导,发挥思想教育的主观能动性。

4.2事中舆情调控策略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新媒体工具迅速成为突发事件的第一舆论阵地,如果官方权威暂时失语,学生和社会就会先入为主地认为网上的谣言为既定事实,做出非理性行为,导致事件恶化升级,使学校陷入被动。其次,要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及时通过官方新媒体平台发布事件发展的现状、处置措施和处理进度等,有策略地引导舆情向有利于事件处理的方向发展,避免负面舆论对公众的误导。

4.3事后舆情恢复策略

在突发事件得到一定平息后,负面舆情并没有完全消亡,如果不加关注,整个事件还可能会因新的舆情重新反弹。因此,高校仍需继续监测和跟进舆情的发展,建立舆情消融机制来消灭事件的传播,直至整个事件彻底淡出人们的视野。

5高校长效应对机制建设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更专业、更有效地应对高校突发事件,建设新媒体舆情长效应对机制变得越来越迫切。

5.1成立舆情监管与引导机构

新媒体舆情监管和引导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发布权威的消息和通知来多方位展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风采;监测、搜集、分析和学校相关的网络舆情,并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划分舆情的风险等级,然后有针对地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引导策略,确保在突发性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引导舆情走向,尽量将风险降到最低[2];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功能,架起高校与师生,以及社会公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主动了解和解决师生的困惑和问题。

5.2培养“意见领袖”

培养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可以是校园内在网络平台上比较知名、具有公信力的学生或老师。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意见领袖”通过及时介入,主动发布一些有事实依据的、正面的信息,提出建设性意见,积极引导舆情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推动事件的解决。

5.3提升大学生新媒体素养

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活跃的中坚力量,在参与热门微话题讨论的时,话语失范行为常有发生。要提升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首先要提升大学生辨别网络舆情真假和信息背后价值取向的能力。其次,网络舆情是社会风险和矛盾的集中反映,并非事件的完整体现,所以大学生应当尊重客观事实,要学会对自己的发言负责,不随意转发和评论未经证实的消息,转发时注明消息源。

6结语

高校突发事件频发、舆论环境复杂多变,使得高校的舆论引导水平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舆论引导机制成为关乎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详细地介绍了高校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引导策略和长效应对机制,希望能为高校处理突发事件提供参考。然而在具体的舆情应对中,仍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有针对地制定和完善适合高校自己的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贾风珍.“沉默的螺旋”视角下大学生新媒体舆情引导策略[J].新闻战线,2015(12).

[2]吴春阳. 高校群体性突发事件:新媒体视角下的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2015(4).

[3]饶为.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应对策略[J].教育观察,2015(23).

[4]刘立波.高校不稳定事件的新媒体舆情引导机制研究[J].重庆高教研究,2014(6).

猜你喜欢
舆情突发事件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处置及应对策略
消费舆情
皮革机制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收益共享—回购联合契约下应对突发事件的供应链协调策略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