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的思考

2017-04-10 18:41许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3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课程改革统计学

许果

摘要:统计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应用性强、适用范围广的特点。统计学立足于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显示和分析数据的能力,满足当今社会对科技型经济人才的需求。目前,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统计学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对此学校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分析了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学知识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科学等多个社会领域,发挥了重大的应用价值。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学科,主要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来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以及预测对象未来发展,其内容设计面广、理论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对于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来说,在学习和毕业后的工作中,都会涉及到很多社会经济方面的数据,也会涉及到一些大数据分析。因此,统计学课程如何适应学校学习与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需要,成为职业技术学院统计学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统计学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制,教师通过粉笔黑板加电子教案式的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形同于直接灌输,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往往较差。许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能够将统计学原理介绍的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谨,常常更注重基本原理的演绎和统计方法的选择,而忽略了统计学在我们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的讲解,这样就更加剧了学生认为统计学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工作、职业发展没有关系,进一步影响学生对于统计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 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经管类统计学教师在课堂上过于重视理论的讲解,缺少必要的实践环节,在讲解过程中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导致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其就是一门简单的数学理论课目,没有实际的操作价值,从而忽视统计学在经管专业的地位。此外,教学材料普遍存在着知识面很广,但是不够精的现象,大多数统计学教材中没有建立统计思维的培养板块,只是在培养学生学习理论上的统计方法,并且教学所涉及的理论内容与经管专业学生所实践的内容不相符,导致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三)考核方式不合理

统计学课程考核中平时成绩在整个考核中所占比重过低,而期末闭卷成绩所占比重过高,因此学生平时学习松散,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学生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现象严重。学生考前几天突击式复习,虽然能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不能真正地掌握统计学理论知识,更谈不上有效地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平时的作业、期末考试命题方面涉及的内容也偏重于统计学理论知识,较少涉及到实际的知识应用,这样的考试内容不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调整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

统计学课程开设时间比较悠久,课程内容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要使得学生有效、自信、轻松地接受课程内容,要考虑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设法采用多种形式,多应用启发式教学,重点通过引入大量案例,如当前经济社会热点、经典的统计应用案例、统计方法的来源和思想等,尝试让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更深刻理解统计理论与方法的实际应用条件和分析思路。此外,还可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如学生讲课、游戏互动、课堂讨论、小竞赛等,活跃课堂气氛,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将统计学知识与其所学专业的融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定量的大型实验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经济管理专业问题,实验作业的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本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同时兼顾目前社会经济生活实际,通过这一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某一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认识,使他们具有成就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热情;二是教师必须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行教学,给学生示范应用统计学相关的具体方法,比如下载数据中国的数据资料,从新闻和广告等大家熟悉的渠道获取素材,使学生真正在实际生活中领会统计工作的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学生对国内外经济、政治生活了解不多,对企事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接触较少的弊端。

(三)考核方式多样化,题型丰富化

统计学课程考核中要侧重平时的考核,避免期末定终身,平时与期末比例应调整,可以适当提高平时成绩比重,比如平时比重提高至60%,期末考试成绩比重降低至40%。平时考核要包含多个方面,例如小测验、期中考试、出勤、实验报告、组织统计调查、撰写统计报告等;平时成绩中增加上机实验操作选用普及程度最广的EXCEL软件工具进行操作,使每个学生都能系统地掌握EXCEL在统计学中的应用;布置学生以宿舍为单位选定某个社会关注问题、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调查设计完成调查问卷、数据收集、整理和调查报告,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学以致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考试题型应当更加丰富,除了常规的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还应当增加主观综合分析题考察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题目不仅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区分度,更重要的是将偏向考试能力的培养调整为偏向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避免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就能取得高分的情况出现。

结束语

总之,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面对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和教师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完善考核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赖流滨.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1:226-227.

[2]段俊.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2:247-248.

[3]李栓柱.經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5,08:125-127.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课程改革统计学
大数据的统计学基础分析
统计学教学与实验实践的一体化整合初探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基于VBSE创业版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
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