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与国殇

2017-04-11 21:52郝在今
读书文摘 2017年4期
关键词:国策国联田中

郝在今

田中奏折定下的日本“国策”,第一步是“征服满蒙”。1928年,田中义一策划暗杀张作霖,结果却是少帅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华一统。“国策”未竟,不到一年后,田中含恨而亡。田中奏折所引起的轰动,迅速落潮,其所苦心谋划的满蒙地区,此时也掌握在国民政府手中。

十万男儿也枉然

东北少帅把防御关东军的两个精锐集团军抽调进关,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立即占据上风。张学良再立战功,荣升中国副帅—— 全国陆海军副总司令,现在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1930年10月,英国把威海租借地交还中国,中国政府委任王家桢为接收专使。王家桢凭着侦获田中奏折的功勋,时任外交部政务次长。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第一次和平收回外国租借地。隆重的交接仪式上,王家桢站在检阅台上,检阅驻扎威海的英国海军舰只和苏格兰陆战队。阅兵之后,英国驻威海总督庄士敦立即乘船离开,王家桢留他吃个午饭他都不愿意。庄士敦谦恭地说:天无二日,过了正午,这里就是中国的天。

王家桢的神气,就是东北人的神气,接收威海的中国舰队,其实是东北海军。东北军有数十万陆军,200架飞机,还有罕见的海军舰队,是全中国最强大的地方武装。除了蒋介石的中央军,谁也没有实力同东北军抗衡。而张学良虽有问鼎中原的实力,但是甘心拜蒋介石为大哥,并不挑战老大的地位。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向中国东北沈阳驻军发起进攻。外敌侵华,中国军队的统帅却不在指挥位置。就在这天,蒋介石从南京赶往南昌,指挥剿共。副帅张学良正在关内北平,安坐剧院看戏。中国军队的部署也不在防御日本的位置,中央军主力远在江南,东北军主力多在华北,都是内战部署。事前缺情报,事发无预案,东北军放弃抵抗,撤出东北,中国的大片国土沦丧。

日本步步进逼,中国代表“哭秦廷”

如何收回东北?中国官方的策略是“哭秦廷”。春秋时期,吴国攻破楚国首都,楚国大夫申包胥到秦国请求救兵,秦国不肯,申包胥就在秦国宫廷前面哭,一连哭了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国。如今是20世纪,可向谁哭?国际联盟。

1932年的国联,有14个成员国,日本是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政府派出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到日内瓦出席国联大会,控诉日本侵略,请国联强制日本撤兵。中国代表中有前民国总理颜惠庆,还有东北人王家桢。日本表示愿意解决事件,同时反诬中国方面。不是国联成员国的美国发表照会,不承认满洲既成局面的合法性。国联中的小国也表示同情中国。可是,英法等大国却不肯向日本施加压力。中国代表团反复说服,逼出一句实话:“谁去给猫系上铃铛?”老鼠们苦于猫害,但是谁也不敢去给猫系上铃铛。这个阶段的国联,也无成员国敢得罪日本。

会议达成的唯一成果,就是派出一个代表团,调查满洲事件的真相。国联代表团的经费大部由中国承担,计划行程拖拖拉拉,先到日本,再到上海,然后华北,最后才是满洲。王家桢强烈抗议:去满洲的最近路线是西伯利亚铁道,为何要绕路耗费时间和金钱?尽管中国正义,这世界还是实力说了算。

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日军不但攻打北大营,还冲进张学良在沈阳的帅府。撬开张学良的保险柜,里面空空如也,没有金银财宝,也没有机密文件,只有两件东西:一块银元,一纸收据。这块银元上面有袁世凯的头像,老百姓俗称“袁大头”。一块普通的银元,为什么会珍藏在张学良的保险柜里呢?经过调查得知,这是张学良占卜所用的银元。张学良每当决策犹豫时,总是借助这块银元。杀东北副帅杨宇霆之前,张学良曾经连抛银元六次占卜。

那张收据,更令日本当局震惊。那是一张50万元的收据,签字人赤塚、鹤见,显然是两个日本名字。难道是张学良收买的日本间谍?东京特高课立即追查。发现这赤塚和鹤见两人,都是日本政友本党党魁床次竹二郎的部下。床次当过内务大臣,现正重组势力参加竞选。追查床次,又发现诸多上层关系,有的通向皇宫内府,有的通向台湾商人蔡智堪。皇宫内府的28个人员被调离,坊间流言蒋介石在日本的间谍有28宿,此时被特高课一网打尽。真正的中国间谍蔡智堪,也陷入特高课的追捕,销声匿迹了。

这张收据,引起日本反谍机关的高度警惕。上海中文报纸发表了一篇批评皇帝的文章,尽管该文没有确指哪一位皇帝,但日本警察立即嗅出:这是讽刺日本天皇。驻沪特高课手里早有中国反日分子的名单,迅即查明:那文章的作者是东北学者杜重远。日本政府立即向中国抗议,中国政府乖乖地将杜重远收押。这位杜重远,正是张学良的外交秘书之一,王家桢的同事。

相生相杀,国策与反国策的较量

自明治維新以来,日本就瞄准了中国。1896年,陆军中尉荒尾精潜伏中国,开设日本药店“乐善堂”汉口分号。其实,这就是日本设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个情报机构。荒尾精又在上海英租界开办贸易机构“日清贸易研究所”,培养了一批深通中文的间谍人才。日本情报网络开始渗透中国。

1898年,陆军大尉根津一奉命加入东亚同文会任干事长,提出宏大构想:“燃烧着天皇的忠诚战士使命感的行家们,以通商口岸为据点,像水浸染一般席卷中国才是最理想的。培养这些尖兵,乃是根津的东亚同文书院的任务。”这个东亚同文会,以东亚共荣为宗旨,成员遍及日本军政界和学术界,主导日本的对华政策,号称“国策会”。创办人犬养毅1931—1932年任日本首相。东亚同文会认为,若要进入中国,必先知道中国;知道中国,就要培养大批“知华派”。培养一个对华作战的高级间谍不是三五年的事情,所以,日本要在中国创设间谍学校,在中国现地培养深通中华文化的高级间谍。

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名义上由财团法人东亚同文会创办,实际上由外务省和军部经营,专门培养对华工作者。这个学校得到中日两国的官方承认,纳入两国教育体系,招收两国的官费学生,毕业生可以免试进入两国的文官录用程序。日本籍毕业生大多到外务省和国企满铁任职,遍及日本涉华外贸机构。中国籍毕业生也进入政界和学界,其中有上海社会局局长吴开先、大学教授梅龚彬等。

上海东亚同文书院养成的人才,比中国人更中国,既能与中国的上层人士交往,也能进入中国的内地调查,又能写出长篇情报分析报告。同文书院的每期学员都要进行毕业大旅行,到中国各地调查,而后撰写长篇报告。这些报告一律抄印五份,呈送外务省、农商务省、陆军参谋本部、东亚同文会和东亚同文书院,作为中国政策研究的基础资料,进而辅助制订日本之国策。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称为“国策学校”。令人惊异的是,这个日本国策学校的学员,却有人反对日本国策。九一八事变激发中国民众的反日浪潮,上海大中学校组织抗议游行,其中居然有同文书院的日本学员。

1929年,一个中国老师走进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王学文出身湖北世家,15岁出国,入读东京同文书院,1921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在日本生活17年的王学文,穿上和服就是个日本人,东京口音比日本人还标准。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为了提高日本学生的华语水平,增聘华人教师,当然要聘请这个日本培养出来的中国人。没想到,日本东亚同文会把这个中国人从15岁培养到32岁,本想培养的是亲日派,却培养出个反对日本侵华的共产党人。

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河上肇,在1917年就办刊 《社会问题研究》,著作 《贫乏物语》,向日本和东亚介绍社会主义思想。王学文师从河上肇,取回了共产主义的真经。回国后,王学文在武汉加入共青团,又在1927国民党清共的时刻转为共产党员。王学文在中共江苏省委工作期间,意外地受到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的邀请,成为日本人的教师。

作为中国人中的知日派,王学文深知日本人并非铁板一块。日本政见分为三大派:极端右翼奉行军国主义,革命左翼主张国际主义,还有不少摇摆不定的中间力量。东亚同文会倾向采用和平的经济手段对付中国,虽然都要控制东亚,但毕竟与穷凶极恶的法西斯有所不同。王学文到上海书院讲课,起初只能以中派立场出现,狠批法西斯主义,主张东亚和平。引起学生共鸣后,再逐步引导。

一群思想进步的日本青年环绕在王学文周围,研究中日关系。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中日关系的动向不对。中日关系的焦点在东北,东北易帜后,东北交通委员会加速铁道建设,其里程增速超过日本的满铁。这样下去,日本独霸满洲的企图将落空。此时,日本政局正在右转。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对中国东北三省展开秘密调查,前满铁总裁松冈洋右提出:“满蒙问题是日本的生命线!”关东军参谋石原莞尔中佐提出《扭转国运的根本国策—— 满蒙问题解决案》,企图以侵占中国东北地区来转嫁日本的经济危机。继而“樱会”成立,军队内部的法西斯派别得到高级将领的公开支持,右翼军人暗杀首相滨口雄幸,力图主导国政。中日两国都在调整方向,但不是转为面向,而是转为背向,背道而驰。中日矛盾加剧,这趋势导向战争。研究中日关系的同学们紧张起来,大家的共同宗旨是中日友好,不愿看到中日交战。众多日本学员共同主张,要与破坏中日友好的势力进行斗争。

斗争,就要成立一个自己的组织。这组织取什么名号?日本战友共同建议——“日中斗争同盟”。王学文却提出,还是叫“日支斗争同盟”好。这个组织主要在日本人中活动,日本人习惯把中国称为“支那”。

在上海学联组织抗议九一八事变的游行中,日支斗争同盟积极参加。日本海军初云号练习舰抵达上海,江田岛海校的学员进驻同文书院联欢。日支斗争同盟秘密印制反战传单,在联欢会上塞进日本军校生的口袋。

在东亚同文书院这个日本“国策学校”,却有反“国策”力量在潜伏。田中奏折的“国策”刚迈出第一步,又有新生势力牢牢盯住“国策”。

上海事变,关东军声南击北

发起九一八事变的日本,让全中国看到外敌当前,南京和广东的两个政府开始谈和,广东的条件是蒋介石必须下台,广东部队必须进驻南京上海地域。实行对日不抵抗政策的蒋介石,在国内政坛渐失威信,不得不接受。

蒋介石下野,新上台的国民政府高调抗战,广东来的第十九路军开进宁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向上海调兵助战,中国第十九路军进入市区布防,两军沿华界与租界的边界对峙。军情急如火,中日双方的谍报机构都要摸清对方的作战部署。这时候,川岛芳子来了。有着中国背景的川岛芳子,混进中国驻军司令部,和蔡廷锴将军聊天,发现蔡将军抵抗意志十分坚决,但并无后援。原来,中央军的实权还操在下野的蒋介石手中,蒋介石不肯援助抗日的地方军。不但摸清军情,川岛芳子还渗入社会,调查上海群众的抗日情绪,得知三友实业社工人的反日情绪最高,因为日货抢了他们的生路。

这天,日本莲宗山妙法寺五个和尚,带领日本浪人上街游行,故意走到三友实业社门口挑衅,高呼支持满洲事变的口號。忍无可忍,三友的工人出门争辩,双方就打了起来,一个受伤的和尚当晚死在医院。日本海军陆战队借口保护日侨,向日租界对面的华界开火。1932年1月28日,上海事变爆发。

这上海事变并非偶然,而是日本的战略考虑。日本关东军侵占中国东北,受到国际舆论的普遍谴责,就连欧美列强也不满日本独霸东北。于是,关东军策划了声南击北之计,转移对东北的注意力。事变前十天,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从东北给上海汇款两万,指令驻沪领事馆武官辅佐官田中隆吉少佐在上海挑事。田中隆吉和川岛芳子立即指挥日本和尚,故意挑起冲突。果然,上海事变一发,国际舆论就忘了东北。上海这边是远东最大的国际都市,有西方的租界地盘。如果说东北只是俄国和日本两家相争的话,这上海还有英国和美国的利益。上海事变,引发国际列强对中国局势的极大关注。

人们又想起那田中奏折:“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现在果然如此,日本先打东北,再打上海,下一步就是全中国。

国联大会,颜惠庆巧喻田中奏折

国联在日内瓦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上海局势。田中奏折又一次成为舆论焦点,中国代表顾维钧再次揭露田中奏折,日本代表松冈洋右坚决否认。人们纷纷担忧日本的野心,但也有人怀疑日本有没有那个能力。在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发问:“日本只是一个岛国,怎么能有与其国力不相符的野心?”

中国首席代表颜惠庆做了一个比喻:“当你去一个马戏剧院看戏,在入口的地方接到一张节目单,节目单上印的节目是意大利的歌剧欧贝拉、俄罗斯的芭蕾舞、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您看了这张节目单,心中起了疑惑,不相信这节目单是真的,因为这么一个小剧院怎能演出这样大的节目呢?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当幕布拉开,演出的正是节目单上的第一个项目!那么,您对节目单上的以后的节目,还能发生疑惑不相信吗?”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是啊,田中奏折已经在满洲和上海演出,谁还能低估日本的野心呢?

颜惠庆的发言稿,是王家桢帮助准备的。中国代表团精心准备,就是要在国际场合再次揭露那田中奏折。揭露田中奏折,使中国代表团赢得主动。国联大会的风向倒向中方,大会作出决议,敦促中日两国政府采取措施停止战事;要求在上海有特殊利益的列强将上海局势的发展报告大会;建议中日两国政府为停战和日本撤兵举行谈判。

国联绥靖,日本横行东北

尽管遭到中国的揭露,尽管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但日本并未罢手。那田中奏折的魔力,推动着军国主义分子的脚步。

关东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正在按照田中奏折的设计而行动。土肥原化装入关,潜入天津的日本租界。前清朝皇帝溥仪退位后,一直居住在这里。土肥原劝溥仪跟自己去滿洲,那里是满清皇朝的龙兴之地。溥仪一时拿不定主意,既想去满洲复辟清朝,又怕落入日本人手中前途难保。土肥原又生一计,策动日租界的汉奸闹事,给汉奸发枪,挑起暴动,冲出租界到华界抢劫。天津治安一时大乱,溥仪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931年11月10日逃上日本军舰,被土肥原裹挟到东北。皇帝跑了,皇后还在天津。这时又是川岛芳子出马。川岛芳子女扮男装,潜入皇后住处。两个女人本来就相熟,川岛芳子帮助婉容化装逃跑。1932年2月16日,伪满洲国在长春宣告成立。此时的国民政府仍未对日宣战。蒋介石的想法,还是依靠国联,依靠国际列强压制日本。

国联那边厢,无论中国代表多着急,国联的动作总是拖拖拉拉。1931年九一八事变,国联决议调查东北事态。这个李顿调查团,直到第二年的3月14日才到上海。日本乘机加快动作,抢先造成既成事实。1932年2月,日军先是攻占哈尔滨,然后扶植伪满洲国成立。5月2日,李顿调查团提交第一份报告书。此刻,日本已经把整个东北拿下。9月15日,日本正式承认伪满洲国。中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同时恳请国联做出有效处理。日本的回应是,向满洲增派第四混成旅团和骑兵第四旅团。9月27日,李顿调查团提交报告,建议国联共管东三省,设立自治政府。日本以军事行动回答国联,派兵侵入中国长城以内的热河省。中国和日本两方代表激烈辩论,直到1933年2月24日,国联大会才通过“十九国委员会报告书”,不承认“满洲国”。日本代表松冈洋右脸色铁青,带领所有日方人员退出会议大厅。日本政府宣布:退出国联。日本不惜与国际社会为敌,世界为之震撼。在这场和平与战争的竞赛中,日本的战争步伐总是跑得更快。

中国代表颜惠庆的话,言犹在耳:“当幕布拉开,演出的正是节目单上的第一个项目!那么,您对节目单上的以后的节目,还能发生疑惑不相信吗?”田中死了,田中奏折还活着。“国策”的始作俑者虽然不存,阴谋“国策”已经尽现世人眼前。

猜你喜欢
国策国联田中
口碑制胜!全面禁抗时代,国联天科在鳜鱼上有何作为?
一腔热情倾国策 砥砺奋进创事业
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小小的世界
儿童习字应为国策
山垄田中的田螺养殖技术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Features of Cyanobacterium Anabaena sp. Strain PCC 7120 in a Glucose-Mixotrophic Culture*
天津市国联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在静海县开工建设
《田中奏折》并非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