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夏大豆不同播期试验研究

2017-04-11 00:57谢海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试验研究夏大豆

谢海林

摘 要:为了探索枞阳县夏大豆最佳播期,进一步明确不同播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特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枞阳县夏大豆最佳播期为6月上旬,随着播期推迟,生育期将随之缩短,早播较晚播生育期长7d。早播较晚播增加有效分枝数1.8个,单株粒数31.5粒,增产904.65kg/hm2,增产幅度为36.31%。随着播期推迟,产量呈递减趋势。

关键词:夏大豆;不同播期;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6-0071-01

枞阳县地处安徽沿江,是安徽沿江地区优质大豆生产区域之一,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大豆生长。而要获得大豆稳产、高产,选择播期是关键,为此,笔者开展了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参试大豆品种为皖豆28。

1.2 试验方法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不同播期,5d为一个播期,即A1:6月1日;A2:6月6日;A3:6月11日;A4:6月16日;A5:6月21日(CK)。重复3次,小区长5.0m、宽3.5m,小区面积17.5m2,10行区,行距0.35m,东西向种植,密度2.25万/hm2,重复设走道,四周设保护行。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潮土、肥力中等,pH7.46、碱解氮137.5mg/kg,速效钾95mg/kg,速效磷17.68mg/kg,有机质26g/kg,前茬小麦,一般产量为5 250kg/hm2。

1.4 田间管理 试验地采用机械旋耕,人工划小区整地。按播期要求,对A1、A2、A3、A4、A5处理进行人工小机播种器条播,对播期早的处理进行早间苗、早定苗。7月12日进行中耕除草,分别于7月12日、7月20日、8月8日、8月14日用药防治蚜虫、蓟马、斜纹夜蛾、豆荚螟、二条叶甲、甜菜夜蛾等害虫。

1.5 气候条件 6月上旬至6月15日雨水充沛,有利于出苗和苗期生长。6月15日以后天气高温干旱,浇水、出苗。7月中旬,雨水正常,有利于大豆开花。8月至9月初雨水正常温度高,光照充足,利于大豆结荚鼓粒,9月下旬雨水较少,利于大豆的收获、晾晒。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期对大豆生育期的影响 由表1可知:各处理的生育期在97~104d,随着播种期推迟,生育期随着缩短。A1生育期最长为104d,A5生育期最短为97d,相差7d。A1、A2、A3、A4、A5营养生长天数39d、39d、38d、38d、37d。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共生期65d、62d、61d、60d,早播生长天数和共生期天数较晚播长。

2.2 不同播期对植株性状和产量结构性状的影响 由表2可知:有效分枝数分布在0.1~1.9个,早播有效分枝数多于晚播。其中,A1有效分枝數最多为1.9个,A5最少为0.1个。单株粒数分布在34.6~66.1粒,早播单株粒数多于晚播,其中A1为63.2粒,A5最低为34.6粒。

2.3 不同播期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播期产量在2 491.5~3 396.15kg/hm2,A1产量最高为3 396.15kg/hm2,A5产量最低为2 491.5kg/hm2,A1较A5(CK)增产904.65kg/hm2,增产幅度为36.13%。

3 结论

通过试验可知,播期早的产量较播期晚的产量高,随着播种期推迟,产量呈递减趋势。随着播期推迟,生育期也随之缩短,早播能增加大豆有效分枝数、单株结荚数,从而易取得高产。因此,本地夏大豆最佳播期应是6月上旬。(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试验研究夏大豆
菏泽市夏大豆高产稳产栽培技术
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思考研究
夏大豆高产种植技术
单电机调节无级变速器试验研究
弯槽段冰塞形成临界条件的试验研究
夏大豆的栽培技术
黄淮海地区高蛋白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濉溪县2012年夏大豆高产的气候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