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料利用率及其提升措施

2017-04-11 11:54谢丽红钟文挺
四川农业科技 2017年3期
关键词:磷肥利用率氮肥

谢丽红,李 浩,钟文挺,孙 娟

(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肥料利用率及其提升措施

谢丽红,李 浩,钟文挺,孙 娟

(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通过对肥料利用率的概念及国内外肥料利用率状况的分析,得出我国提升肥料利用率应围绕“精、调、替、改”的技术路径开展相关工作。

肥料利用率;提升;措施

为大力推进化肥使用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减量增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改善,2015年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出台了《关于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如何在不增加化肥投入量,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同时又实现农业绿色增产增效,关键在于提高肥料利用率。

1 肥料利用率的概念

任何一种肥料施入土壤后都不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中有部分淋失或挥发,部分被土壤固定而成为作物不可利用的形态。肥料的利用率是指作物吸收施入土壤中的肥料的有效养分数量占所施肥料有效养分量的百分比。肥料利用率一般是指当季肥料利用率,当季肥料利用率是指肥料施入土壤后,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量占所施养分总量的百分比。

2 肥料利用率的计算

肥料利用率是通过作物目标产量所需的养分量、施肥量和土壤供肥量来计算的。它是一个变数,因土壤肥力状况、气象条件、作物种类、耕作方式、施肥量等不同而有差别。

2.1 土壤供肥量

不施肥的土壤提供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量称为土壤供肥量。可以通过测定基础产量计算,也可以用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法估算。

2.1.1 基础产量测定法 通过测算空白处理的作物地上部分产量吸收的养分量。

2.1.2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估算法 通过测出的单位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的数值再乘以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进行计算而得。

校正系数是作物实际吸收养分量占土壤养分测试值的比值,可通过田间试验获得,如没有试验资料,一般可将校正系数设为1。

土壤供肥量(kg)=土壤化验值(mg/kg)×0.15×校正系数

如经分析化验某地块土壤速效氮为50mg/kg,则土壤供氮量=50×0.15×1=7.5(kg)。

2.2 肥料利用率

一般通过差减法来计算, 利用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其差值视为肥料供应的养分量,再除以所用肥料养分量就是肥料利用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或者:

3 国内外肥料利用率概况

3.1 我国肥料利用率概况

近年农业部组织专家完成了《中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研究报告》并发布了有关研究成果。

成果表明,目前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当季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3%、24%、42%。其中,小麦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2%、19%、44%;水稻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5%、25%、41%;玉米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2%、25%、43%,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水平已经进入国际上公认的适宜范围。

3.2 发达国家肥料利用率概况

国际上一般用氮肥当季利用效率来体现化肥的利用率。目前美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体在50%,欧洲主要国家粮食作物利用率大体在65%,比我国高15%~30%。

3.3 认识误区

《报告》的主要起草者、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教授认为,关于肥料利用率的种种说法,存在认识误区。肥料利用率在不同作物、不同肥料品种之间差异较大,肥料当季利用率和累计利用率也有差别。肥料施用后未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养分,有一部分储存于土壤中以供下一季作物吸收利用,有一部分进入大气和水体,只有这部分才被称为肥料损失。肥料损失主要集中在氮肥上,磷肥和钾肥大部分养分会积累在土壤中,累计利用率可以达到60%以上。

4 客观分析国内外肥料利用率的差距

我国化肥利用率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其原因要客观分析。

4.1 土壤肥力的差异

我国耕地以中低产田为主,占70%左右。我国基础地力贡献率为50%左右,比发达国家低20%~30%。如东北黑土地,目前有机质含量仅有3%左右,比美国中部的五大湖区“黄金玉米带”、巴西的亚马逊流域玉米主产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2%。

4.2 种植制度的差异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强度大,南方一些地方是一年多熟,黄淮海地区是一年两熟,仅长城以北是一年一熟。而欧洲、美洲等国家多为一年一熟,土壤肥力保持较好。

4.3 作物产量水平的差异

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选择了增加投入来提高单产水平。以水稻为例,我国水稻单产比印度高近1倍,施肥水平高67%;单产比日本高25%,施肥水平则高30%。

4.4 耕作和施肥方式的差异

欧美等国家通过实施深耕深松,一般耕层在35cm以上,而我国水旱轮作稻田的耕层只有15~20cm,保水保肥能力差。欧美国家粮食作物以化肥机械深施为主,水果和蔬菜多以水肥一体化为主,而我国一些地方还是表施、撒施或者一次性施肥。

5 肥料利用率的提升措施

提高肥料利用率,关键是要推进科学施肥工作,减少不合理肥料投入,主要措施概括为4个字:“精、调、替、改”。

5.1 “精”就是因土、因作物、因气候开展精准施肥

改变种植者因市场需求施肥,在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上施肥普遍偏高的做法。测土配方施肥是精准施肥的方式,推动配方肥应用到田,扩大配方肥施用面积,解决科学施肥技术“最后一公里”问题是大面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之一。

5.2 “调”就是调整施肥结构

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肥料利用率,调整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用量和比例,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一是根据作物对各种肥料的需要量调整肥料施用量及比例;二是根据作物对各种肥料的需求调整施用肥料的种类。

5.3 “替”就是应用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肥替代化肥

推广秸秆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土壤保肥保水能力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用缓控释肥料替代普通化肥,能减少养分损失,同时也省工,是最快捷、方便的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5.4 “改”就是改变施肥方式

一是推广水肥一体化。结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滴灌施肥、喷灌施肥等技术,促进水肥一体下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二是推广氮肥深施、磷肥集中使用技术。三是推广适期施肥技术。合理确定基肥施用比例,推广因地、因苗、因水、因时分期施肥技术。因地制宜推广小麦、水稻叶面喷施和果树根外施肥技术。四是推进机械化施肥。按照农艺农机融合、基肥追肥统筹的原则,加快施肥机械研发,因地制宜推进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种肥同播等技术,逐年提高机械施肥比重,减少养分挥发和流失。

总之,提高肥料利用率,就是要加强技术集成推广,加强养分资源综合管理,按照高产、高效的要求,将作物栽培措施和高效施肥措施进行组装配套,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树立科学施肥意识是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根本措施,所以还应该强化技术培训和宣传,让农民群众切实掌握科学施肥技术。

猜你喜欢
磷肥利用率氮肥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印度磷肥采购量增加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全球磷肥价格上涨
2019年全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0.6%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印度磷肥需求提升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