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质量人的影响力

2017-04-11 13:20李正权
上海质量 2017年6期
关键词:利润工资经营

◆李正权/ 文

提升质量人的影响力

◆李正权/ 文

有质量人朋友在网上说,企业真的要重视质量,真的要“质量第一”了,就应当给质量人提升工资。提升工资是所有人的愿望,但企业为何就应当为质量人提升工资呢?

在一般语境下,质量人是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企业是没有质量管理部门的,因此也可以说是没有质量人的。30多年来,中国质量人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企业(至少是大中型企业)里已经不可或缺。但是,由于大专院校质量管理专业严重滞后,绝大部分质量人都是“一不小心”进入到质量管理领域来的,这也造成质量人队伍良莠不齐的状况。“莠”者且不论,只说“良”者。他们大多具有理工科背景,如果不是“误”入质量管理领域,而是进入诸如设计、工艺之类纯技术领域,很可能工资会更高一些。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对提升工资有着强烈的愿望。但是,即使这样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企业看重的并不是你的学历和背景,而是你的工作和业绩。于是,这就涉及到质量和质量人在企业中的地位这个问题了。

事实上,作为质量人,我们从事的是一个经常都会遇到尴尬和无奈的职业。不管是在企业里还是在社会上,质量人的地位都不高,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质量的地位。事实上,是质量的地位决定了质量人的地位,质量地位不高,质量人的地位也不可能高起来,升工资也就可能只是一个幻想。

首先,质量的性质决定了质量人不可能有“显赫”的地位。我们知道,质量不是一种东西,不是产品本身,不能脱离产品而存在。谁见过纯粹的质量?谁能“吃”质量?“穿”质量?“用”质量?顾客需要的既不是产品,也不是质量,而是产品提供的“劳务”。这种“劳务”是由产品的功能以及与功能相关的诸如安全性、可靠性、寿命之类质量特性来体现的,因而在顾客眼中,质量依然不能脱离产品而存在。质量是产品的一种属性,是产品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这样的属性,这样的特性,不是产品的零件或部件本身,也不是产品的一部分,更不是产品的包装和品牌,而是包含在产品之中的,与产品须臾不可分离的,与产品“血肉相连”的,成为产品自身的一种性质,甚至就是产品的一种本质。只要是产品,就有相应的质量,不同的产品只是质量优劣不同而已。即使是废品,也有一定的质量,只是那质量是一个负值而已。当然,质量一旦成为负值,产品也就不成其为产品了。离开产品说质量,或者离开质量说产品,都无异于痴人说梦。质量的这种依附性,决定了质量人的依附性,质量人只有依附于产品的生产经营才能存在,不可能独立于生产经营之外。或者说,质量人是为产品、为生产经营服务的。没有生产经营,也就不需要质量人。生产经营是皮,质量人是毛。皮之不存,毛将蔫附?既然如此,生产经营就是主人,质量人只能当仆人。作为仆人,就不应当喧宾夺主,随意去干扰生产经营。如果生产经营偏离了质量要求,质量人要做的就是帮助生产经营转变方向。方向能不能扭转,往往并不是质量人说了就可以算数的。如果不找到生产经营偏离质量的真正症结,想扭转也是没辙的。随便去夺方向盘,很可能造成车翻人亡的重大事故。即使质量人成了生产经营的“司令”,成了生产经营的“教练”,也不可能代替生产经营的“驾驶员”。因此,企业生产经营有了成效,人们往往只看到技术、生产和销售,质量人的功绩往往被忽视。其他人员可能都升了工资,质量人往往只有靠边站,望着别人吃糖。

其次,质量不是企业的根本目的,或者说不是企业第一层次的目的,仅仅只是根本目的派生出来的第二层次(甚至是第三层次)的目的。企业的根本目的或第一层次的目的是利润。事实上,为了眼前利益,企业很可能就去牺牲质量,质量人也就可能被“牺牲”了。虽然我们说,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利润的源泉,质量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但是,质量与利润之间毕竟隔着相当的距离,具有相当长的滞后性。先有质量,后才有利润;质量在前,利润在后。这样的时间差,往往不是一天半日,有的甚至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如果只看到眼前,质量和利润很可能没有联系,甚至因为在质量上花了钱,反而牺牲了利润。而且,质量要变成利润,还要受种种条件,特别是市场机制、供需状况、消费水平等条件的制约。在一定条件下,质量不仅不能带来利润,甚至可能吞食利润,给企业造成暂时亏损。如果市场对质量需求不高或政府监管不严;如果企业没有吃过质量方面的亏;如果老板老总没有战略眼光,质量永远都只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质量人也就不可能被企业、被社会看重。

再次,质量是不可能突击出来,质量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创造出令人注目的业绩来。搞销售的,趁着市场的变化,可以在短时间内就创造出辉煌业绩,就能得到老板老总的青睐,甚至得到丰厚回报。即使是搞工程技术的,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搞出个新发明或者设计出一个新产品来。管生产的,任务重,可以加班加点,可以采用人海战术,确保任务完成。成绩摆在那儿,大家都可以看见,都能够认可。质量绩效却很难测量,不可能立即见到成效。要把质量搞上去,非下大功夫不可,往往必须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反思做起,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或改善入手,落实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职责,一直到采取措施解决一个个具体的质量问题。这样的任务,必须是企业的高层领导重视质量,企业的员工才能积极配合,质量人才不会白忙。

最后,即使质量搞上去了,成绩往往也不一定归功于质量人。质量人从事的是质量管理工作,是策划和组织,是监视和协调,一般不会直接去操作。要解决质量问题,特别是要解决具体的产品质量问题,往往要依赖相关部门(特别是技术部门)的努力。产品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大幅度或根本性的提升,更是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因此,质量人一般只能做幕后英雄,质量人的影响力也不会大到哪里去。事实上,即使是企业界的老板老总,即使是大专院校教管理学的专家教授,知道朱兰、戴明、石川馨的人也不太多。

不管是对企业还是对国家来说,质量都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质量既然是产品的性质或本质,对企业来说,质量也就成为企业的生命,而质量管理就是这个生命的基本保障。质量不合格,产品的性质或本质就可能改变而成为废品;质量管理不介入,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经营就会失控,从而威胁企业的生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党和政府已经把质量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提出了“全面提升质量水平”的号召。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质量已经开始进入企业的战略管理层面,质量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部分。质量的这种战略特性,又为质量人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当顾客或政府有了要求时,当企业面临质量竞争时,当老板老总对质量有了认识时,质量在企业中的地位就可能大大提升,质量人的地位也就会跟着提升起来,升工资才会水到渠成。当然,提升工资不是质量人的最终目标。要达到那一天,需要中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质量人坚持质量必胜的理念,继续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说,质量人更不必妄自菲薄。

猜你喜欢
利润工资经营
这种情况下未续订劳动合同是否应当支付二倍工资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The top 5 highest paid footballers in the world
利润1万多元/亩,养到就是赚到,今年你成功养虾了吗?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观念新 利润丰
说说索要工资那些事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利润下降央企工资总额不得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