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APP)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2017-04-12 22:32李儒杰刘岳雄马诗易
理论观察 2016年12期
关键词:志愿公益新媒体

李儒杰+刘岳雄+马诗易

[摘 要]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有着重要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很多领域发挥着榜样和示范作用,本文将通过校园公益为切入点研究“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APP)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从而更加有效的推动校园公益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APP);公益+志愿;高校精神文明

[中图分类号]0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167 — 02

随着国家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经历过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推动,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将成为国家“新元素”、国内“凝聚力”、国际“软实力”,成为国家及地方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公益(志愿服务)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应当紧密结合当前国家发展潮流,不断融入新发展、新技术,才能确保有效的推动高校精神文明的发展。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媒体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预见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前景是大有可为的,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发展,甚至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一)“互联网+”的内涵

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与深度融合的过程。人们将迎来一个广泛性的信息与数据互动的时代,从而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巨大的影响。〔1〕

(二)新媒体的内涵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旧媒体”、“传统媒体”而言的,指的是以在线网络的数字传输为基础、可实现信息即时互动的媒体形式,其终端显现为网络連接的电脑、手机、电视等多媒体视屏。〔2〕

(三)“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APP

在整个“互联网+”时代背景下,APP(Application)是指可以在移动设备,包括平板电脑、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上运行的一切应用程序。随着移动互联网终端的不断发展,APP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体现在社交通讯、生活购物、金融理财等等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其中有一类叫做校园APP,是指面向特定学校学生,旨在为学生提供本地化的学习、生活等信息并具备一定社交功能的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其运营者一般是所在学校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或在校学生。〔3〕

二、校园公益(志愿服务)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高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而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无论从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对社会的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校园公益(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志愿活动)作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阵地和有效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是营造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二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三是锻炼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四是促进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五是促进大学生的道德完善。〔4〕

三、APP对校园公益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

当前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阻挡,如何把握机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是各个行业都在深思的问题。公益也不例外,必须紧跟潮流发展才能保持活力和有效的扩展影响力,更好的推动公益的发展,从而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如果能借助APP这一新媒体形式,为公益注入新的元素,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研究APP对公益发展的意义和作用。

(一)意义

1.对于社会而言,通过APP推动志愿服务精神在高校的有效平稳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对于高校而言,有利于提高新时代下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积极性,可以有效的推动高校公益事业的发展,为高校公益事业提供了一个可信、多方的平台,传播和发展志愿活动和志愿精神。

3.对公益组织、团体而言,有利于借助APP创新公益模式吸引更多资源流入公益行业,解决公益组织、团体招募志愿者、筹措项目资金等问题;同时可以宣传公益并及时反馈公益活动。

4.对于学生来说,通过APP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公益活动信息,有利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锻炼自身,回报社会。

(二)作用

1.解决校园公益类APP在社会和高校的可行性问题;

2.解决高校公益活动“品牌化、规模化、普遍化”三化问题,提高高校管理公益活动的有效性、持续性;

3.解决公益项目“难参与、难宣传、难透明”的三难情况,为公益组织、团体的活动提供更多宣传、凑资的途径;

4.提升同学们对公益活动的兴趣度、认知度,得到锻炼的机会。

5.有效宣传,及时反馈。APP同时将推出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并基于移动客户端发布的各类活动信息能为各公益组织、团队有效节省宣传费用,达到更少的经费投入,更大的宣传效果。其次,通过后台终端,可以获取更多活动数据,如用户评论、参与度等,有效对活动进行评估修正,全方位提升公益的运作效率。

四、APP在校园公益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公益类的APP并不多,尤其是针对高校公益类的APP更是缺乏。当下公益类APP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由政府部门、组织主导的官方志愿者APP,如广东志愿者;二是由企业主导的社会基金、公益APP,如腾讯公益;三是以志愿、创业团体自主的公益APP,如米公益。而校园公益类APP如何把握机遇迎难而上,从无经验可借鉴到创新发展是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机遇

1.政策环境: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公益(志愿服务)在国家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用来保障公益的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加以完善。

2.经济环境:企业在社会公益中的投入不断增加,一方面是具有回馈社会的责任与义务,从而通过公益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企业希望通过公益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无形中产生利益。

3.文化环境:由于国家大力提倡支持志愿服务,整个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人们对于公益的接受度较高,整体社会公益文化环境发展趋势处于上升阶段。

4.新媒体发展环境: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更多具有互联网视野的人才不断增多,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资源。

5.APP使用情况:由国内知名的大数据服务提供商QuestMobile(贵士移动)发布的《2016春季APP实力榜》显示,截止2016年3月份,中国移动互联网月度活跃用户数突破9.27亿,平均APP下载使用超过40个,经常使用超过15。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校大学生2625.3万人。由此可知,APP受众基数庞大,大学生群体更容易接受APP的使用。

(二)挑战

1.公益与商业的平衡。作为一款公益APP,其目的、性质必须是非营利性的,也正是由于其性质决定了公益APP的发展需要依靠其他资源的支持,如何把握公益与商业的平衡,从而使之成为创新互助共赢的公益模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安全性有待提高。由于技术门槛不高,而APP 又需要绑定用户相关信息,一旦信息技术不过关,很容易造成用户资料的丢失,甚至是造成财产的损失。

3.制度监管缺失。虽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治理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 年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要点的通知》均将智能移动终端第三方应用程序(APP)纳入监管范围,但是并没有对负责部门及管理办法进行具体的规定,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专门针对APP产业的管理制度,监管部门执法没有可以依据的法律。〔5〕

4.形式单一,影响不深。通过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对于参与公益活动是支持和肯定,但一款没有针对性,没有创新亮点的APP难以吸引大众的兴趣。

五、对策研究

(一)加强与官方媒体的联系。通过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推动广东志愿者网等平台的结合,实现数据交流,即高校用户注册公益APP后,同时可在广东志愿者网登陆,反之亦然。一方面有效的扩大志愿者注册的基數,另一方面通过志愿者网络平台为高校志愿者实现志愿时的记录,有效管理高校志愿者,方便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运作管理。

(二)联合企业,互助共赢。公益APP要想长期发展,人员、设备、资金必不可少,因此公益与商业可以有效结合起来,一方面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信息传播服务,如登录界面广告宣传、界面广告板块等,或直接参与公益活动;另一方面企业也为平台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包括资金、人员等。

(三)加强平台管理,提高 APP 的安全性能。一方面不断完善APP技术的BUG,补缺漏洞,为APP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有针对性的对校园公益APP进行设计,开发出一款专门针对高校学生的公益APP。

(四)加强制度建设。政府要紧跟行业发展的速度,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APP行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优化APP行业的结构,针对准入门槛、技术研发、市场运营等方面制定详细的制度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查。

(五)整合学校资源,打造立体公益。可以有效结合学校相关活动,提高影响力,如响应三走活动等,通过和跑步类APP的关联,为用户记录跑步数据,并反馈到APP,转化为可兑换的积分。既符合互联网+时代下APP的有效运用,也大大提倡了公益+三走,发挥1+1>2的作用。同时线上线下公益活动相结合,使学校公益活动变得立体和全方面。

(六)多途径宣传与推广。除了APP,同时推出微博、微信公众平台等相关媒体,形成广泛性整合推广,提高影响力。打造受大学生群体欢迎的形式去推广APP。如通过整合运动、学习知识、亲友互动等健康小功能或相关联的软件,实现用户帮助他人的同时,也促进用户养成良好习惯、维系亲情等。

〔参 考 文 献〕

〔1〕谢宛芸.浅谈“互联网+”时代下的APP发展〔J〕.才智,2016,(15).

〔2〕舒永平,鲍立泉.新媒体广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2.

〔3〕孙净宇,李澈,张震,李雨澈.高校校园APP发展现状初探〔J〕.中国传媒科技,2014,(06).

〔4〕周围,刘继勇.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与高校精神文明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0,(12).

〔5〕林惠真,胡靖,李好.APP市场监管困境与法律规制〔J〕.法制与社会,2016,(14).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志愿公益新媒体
The Price of Beauty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