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指挥

2017-04-12 12:34刁有峰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口吻东张西望交响曲

刁有峰

关于1822年《菲岱里奥》预奏会的经过,有申德勒的一段惨痛的记述可查。

“贝多芬要求亲自指挥最后一次的预奏……从第一幕的二部唱起,显而易见他全没听见台上的歌唱。他把乐曲的进行延缓很多;当乐队跟着他的指挥棒进行时,台上的歌手自顾自地匆匆向前。结果是全局紊乱。乐队指挥乌姆劳夫不说明什么理由,提议休息一会儿,和歌唱者说了几句话之后,大家重新开始。然而同样的紊乱又发生了,不得不再休息一会儿。在贝多芬指挥之下,无疑是演不下去了;但怎样使他明白呢?没有一个人能狠下心对他说:“走吧,可怜虫,你不能指挥了。”贝多芬不安起来,骚动之余,东张西望,想从不同的脸上猜出症结所在;可是大家都默不作声。他突然用命令的口吻呼唤我。我走近时,他把谈话手册递给我,示意我写。我便写着:‘恳求您不要再继续,等回去再告诉您理由。于是他一跃下台,对我嚷道:‘快走!他一口气跑回家里,进去后便倒在便榻上,双手捧着脸;他这样一直到晚饭时分。用餐时他一言不发,保持着最深刻的痛苦表情……”

两年以后,1824年5月7日,他指挥着(或更准确地说,像节目单上所注明的“参与指挥事宜”)《合唱交响曲》时,他全没听见全场的喝彩声;他丝毫不曾觉察,直到一个女歌手拉着他的手,让他面对着观众时,他才突然看见全场起立,挥舞着帽子,向他鼓掌。一个英国游历家罗素,1825年时看见过他弹琴,说当他要表现柔和的时候,琴键不曾发声,在这静寂中看着他情绪激动的神气,脸部和手指都抽搐起来,真是令人感动。

(节选自罗曼·罗兰《贝多芬传》,题目为编者加)

写作示范

这几段叙写贝多芬耳聋后,最后一次指挥乐队及参与指挥《合唱交响曲》的情形。

第二段具体细致地描写了贝多芬的神态和动作,如“不安起来”“东张西望”“用命令的口吻呼唤”“一跃下台”“倒在便榻上”“双手捧着脸”“保持着最深刻的痛苦表情”等,表现出了贝多芬指挥失败后不安的举动和极度痛苦的内心。第三段运用细节描写,“全场起立,揮舞着帽子,向他鼓掌”表现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贝多芬在失聪痛苦的重压下,仍创作《合唱交响曲》,给世界带来欢乐和鼓舞。第二、三段相对比,突出了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不向命运屈服的形象。

第三段还以贝多芬弹琴表现柔和时的特写,表现出他对艺术的极度热爱和给观众带来的艺术感染力,使贝多芬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感人。

猜你喜欢
口吻东张西望交响曲
在“口吻”与“意象”中激扬青春
用自述的口吻写事物
厨房交响曲
微风
色彩交响曲
晚霞剑影交响曲
人生交响曲
绘画的原因
闲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