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2017-04-12 17:34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物理运动思维

严 伟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课堂提问

严 伟

(江苏省张家港市沙洲中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

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技能,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物理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及提问中的注意事项.

物理;问题设计;注意事项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意义建构、思维能力训练需要有精巧的问题设计,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要由精彩的提问互动过程来实现.常听老师说,我已强调多少次了,分析得够透彻的了,可学生作业时还是思维混乱,死搬硬套,错误频频,最后教师的结论是学生笨.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没有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高效训练的结果.

一、课堂问题的设计

1.设计问题要围绕教学重难点、新旧知识衔接处

设计问题之前要全面钻研教材、考试大纲,紧扣教材内容,问题的切入点通常要选在教学重点、难点、新旧知识的衔接、容易疑问的地方.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新课教学要围绕新概念的引入、物理规律的提炼、例题的解题思路等方面设计问题.习题课教学要围绕易混淆的知识点、解题规律的归纳、同类题型的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发散思考等方面设计问题.

例如,新课《平抛运动》,设计问题要围绕:⑴平抛运动的定义⑵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⑶分析归纳平抛运动的位置、轨迹、速度的规律⑷平抛运动常用解题方法的归纳.四大主要方面展开问题的设计,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

2.设计问题要先铺垫好基础知识

提问前,教师要善于把解决新问题所需的基础知识,有意识地、巧妙地铺垫好,为学生思考回答提供基石,然后再引出新问题,让学生思维不断的切入最近发展区,不断的缩短学生原有认识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距离.例如,探究平抛运动规律前,先回顾一下处理复杂运动(如小船渡河)的方法“运动的分解”.学习了机械能转化后,追问“用什么办法把鸡蛋从三楼扔下来不砸碎呢?”,铺垫好了基础知识,学生的思考更有针对性.

3.设计问题要围绕有趣的物理实验展开

物理实验形象生动,带有很强的趣味性.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巧妙地进行演示,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让每个学生都带着疑问来进行思考、探索物理规律.例如:在讲“圆周运动向心力”时,可用易拉罐做成“水流星”实验,按照常规认识,当易拉罐运动到最高点时,水必往下落,但实验结果是水并没有下落.接着让转速慢下来,学生们会发现慢到一定速度后水会下落,接着提出问题:要使水不落下来,要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引入课题,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进入学习角色.

4.设计问题要联系好生活实际、重视趣味小故事

传统的物理教学重视解题的教学,教师经常把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套用,强加于学生,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和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理想化的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要多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景,有意训练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例如:教学“平抛运动”这节课,就可借助一段现代战争战机投弹的场景来引入:“成排的炸弹呼啸着从飞机上投出……”然后引导学生边观看边提出下列问题:“飞机一边飞一边投弹,那么,炸弹从刚出飞机舱到落地是否在同一个竖直高度上?”“飞机要击中地面上的目标,为什么在到达目标正上方之前就要投下炸弹?”这样,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教学带着悬念进行.然后让学生分析炸弹刚出飞机舱时的状态,使学生理解炸弹运动是曲线运动;再利用曲线运动学过的知识,分析炸弹受力与它的初速度的关系.通过这些工作,就为平抛运动概念的提出做好了铺垫.

有趣的物理现象、物理学史和物理学家的趣味小故事,也可以为问题的设计提供丰富生动的素材,例如:瓦特看到壶盖被水蒸气冲起后,是怎样联想到“蒸气机”的呢?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后,避雷针是怎么发明的呢?讲到“共振的危害”时,著名历史小故事“一支法国军队步调一致过桥时为什么会桥毁人亡的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讲课就像磁石一样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5.设计问题要掌握好难易度、层次性

设计问题要掌握好难易度,要符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知识基础.既要让学生有成功的希望,更要有培养物理思维的价值.教师要考虑如何站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即最邻近发展区),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思维前进,有意训练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忌直接告诉学生思维过程.

设计问题要针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做到分层提问,全员参与.对学困生提出比较基础的问题;对中等生提出适当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对优等生提出较有深度,需要“跳一跳”的问题.例如:学习平抛运动时,让学困生回答“什么是平抛运动”,并举例说明;让中等生回答“按运动的加速度特点分类,平抛物体的运动属于哪种运动”;让优等生分析“平抛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变化有何规律”.通过提问这一环节,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思、所答、所学.

二、课堂提问中的注意事项

1.提问过程要态度亲切、适当停顿、注意引导、及时评价

提问时,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提问中来.提问过程中要注意两个方面的停顿:一是提出问题后的停顿,因为学生需要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表达;二是学生回答后的停顿,可以给其他学生留出一个思考和发展答案的机会,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让更多思想真正地发生碰撞.教师也要认真对待学生的回答,积极评价.对回答较好的,不吝表扬,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对回答不全面或错误的,要及时给以提示和鼓励.

2.提问过程,鼓励质疑

学习上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从本质上讲就是缺少主体性思维.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和老师一起交流探讨.例如教师可通过这样一些问题来建立学生的质疑思维:“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为什么?”等.

总之,课堂提问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高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教与学达到水乳交融的和谐统一,真正引领学生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合而为一,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1]温见明.对静摩擦力教学的几点创新尝试[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2(4).

[2]张鸿平.摩擦力教学的几点体会[J].物理教师,1993(9).

[责任编辑:闫久毅]

2017-05-01

严伟(1980.8-),男,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本科,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

G632

B

1008-0333(2017)21-0070-02

猜你喜欢
物理运动思维
只因是物理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不正经运动范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