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列教学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2017-04-12 17:34张小波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通项盐城做题

张小波

(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 盐城 224000)

高中数列教学应注意的三个方面

张小波

(江苏省盐城中学,江苏 盐城 224000)

数列一直都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运算能力的提升,并且逐步提高做题的灵活性,才能更加透彻地掌握关于数列的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成绩.

教学;高中;数列

一、注重公式的含义,帮助学生灵活运用

数列的公式繁多,而且有很多的字母,在不同的题中每个字母表达的意思不尽相同,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数列的推导公式给学生讲解清楚,并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推导,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数列相关的公式,才能在做题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例如,等差数列有两个基本的前n项和公式:Sn=n(a1+an)/2和Sn=na1+n(n-1)d/2,而且需要注意:当d不等于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式且常数项为0,当d等于0时,且a1不等于0,Sn=na1是关于n的正比例式.这两个公式都很简单,但是运用的条件不同,第一个公式是知道第一项、第n项以及项数;第二个公式是知道第一项、公差以及项数.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每一个字母表达的含义,才能在做题的过程中选取正确的公式进行解答.如“已知a1=3,a50=101,求S50.”由题意可知,第一项为3,第50项为101,一共50项,根据第一个公式,代入数值可得:S50=(3+101)/2×50=2600.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公式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数学理念,从而灵活运用.

二、注意n的取值变化,防止粗心出错

数列中最重要的一个字母就是n,这个字母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很多数列题目的已知条件中,一般都是一些关于an或者Sn的表达式,有些题,也会让学生去求n的具体数值,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提醒学生注意n的取值变化,防止学生在考试中出现错误.

例如,有这样一道关于n取值变化的题:“已知正项数列{an}中,S1=2,当n≥2时,Sn=2an,求{an}的通项公式.”学生在做这道题时,经常会写出以下结果:当n≥2时,an=Sn-Sn-1=2an-2an-1,从而得到an=2an-1,an/an-1=2,所以{an}是一个以a1=s1=2为首项,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即an=2n.仔细分析学生得出的答案,不难看出,学生忽略了进行递推以后n的取值变化,当n≥2时,an=Sn-Sn-1=2an-2an-1这个式子是不成立的.正确的应该是:由题意可得,n≥3时,an=Sn-Sn-1=2an-2an-1,即{an}是一个从第二项起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而且,s2=a1+a2=2a2,所以a1和a2是相等的,因此,当n≥2时,an=a2×qn-2=2×2(n-2)=2n-1.综上所述,当n=1时,an=2;当n≥2时,an=2n-1.这一道题的考点和难点就是n的取值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这个变化,细心的去做题,才能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三、注重平时的积累,方便考试时对症下药

高中教材中和数列相关的知识点和公式并不是很多,但是因为数列的多变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题目,虽然题目越老越新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它考查的知识点依然是书中的内容,不过是换了一个角度,让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进行答题,而如何选取切入点,并且保证切入点是正确的,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了.和数列相关的题目,大部分就是求以下几个问题:前n项和,首项、第n项以及通项等,这些问题也都是围绕学过的公式展开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将这几类问题归纳总结,让学生有迹可循.

如在总结“求通项”的方法时,教师先列举了这几种方法:公式法、逐项相减法、累乘法,并一一进行讲解.首先是公式法,也是学生们最容易想到的一个方法,如题:“已知数列{an}满足an+1=2an+3×2n,a1=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此类题应等式两边同时除以2n+1,构造成等差数列,利用等差数列公式求解,最终的形式是an项系数与后面所加项底数相同.再如“已知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前n项和Sn满足Sn=1/6(an+1)(an+2),且a2,a4,a9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运用逐项相减法,根据an=Sn-Sn-1推出an与an-1的递推关系,然后再求数列an的通项,最终的形式为Sn=f(an).求通项是数列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让学生在考试时可以对症下药,找到最快的解题方法.

总之,数列一直都是高中数学的重难点,首先,教师需要注重上述问题,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运算能力的提升,并且逐步提高学生做题的灵活性,才能更加透彻地掌握关于数列的内容,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成绩.

[1]高燕平.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山西科技,2009(02).

[2]陈艳红.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四个联系和两个原则[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05).

[3]代志强.如何看待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02).

[责任编辑:杨惠民]

2017-06-01

张小波(1982.3-),男,江苏盐城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从事高中数学.

G632

B

1008-0333(2017)21-0002-02

猜你喜欢
通项盐城做题
数列通项与求和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从盐渎到盐城——盐城命名记
非遗盐城
三个关键词,读懂盐城这座城!
n分奇偶时,如何求数列的通项
巧求等差数列的通项
求数列通项课教学实录及思考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