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2017-04-12 17:34蒋剑峰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心理健康生物

蒋剑峰

(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江苏 丹阳 212362)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蒋剑峰

(江苏省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江苏 丹阳 212362)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恰当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够有所凭依,独辟蹊径找到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落脚点和契合点,开辟崭新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和方法.本文针对于此,对相关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日后教学发展做出有益的启示.

高中生物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与探索

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又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波动往往较大,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目前,很多学校虽然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但效果也差强人意.真正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从现有学科中发掘.高中生物课程,包含微观生物学的知识,更为突出地探索着生物世界的奥秘,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揭开了关于生物本身的起源问题.而这种对于生物奥秘的探索与探讨,往往能够激发人们对于生命与自然的本真感悟.从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够深入浅出地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帮助他们应对压力,成就自我.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与生物教学结合的契机

面对我国目前应试教育的现状,在高中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高考升学压力,家庭社会压力,给在青春期的高中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如果不及时干预,会给学生自身和家庭造成极大困扰.为了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一线教师开始探索全新的干预手段,从学科内部进行突破就成了重要的方向.从学科本质上来看,数学、外语、物理等这些文科和工科科目很难有突破点,语文作为常规的突破点可创新的思路较少,效果也较为平淡.相对于其他学科,生物学在教学目标在于增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与认知,探究生命的起源与本质;在内容上,生物学科与身体、生理健康息息相关,无论在目标还是性质上都是存在联系与可行性.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策略

1.建立生物知识与生活学习的普遍联系

在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主动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与构建,寻找到生物学科与心理健康疏导的契合点.例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会涉及到生命起源、细胞运动、人体结构等内容,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契机,带领学生一起探索生命的奥秘,从一个细胞发展成为最终的生命体,需要经历太多的步骤,历经了那么多艰辛才成长为现在的生命体,我们又如何能轻易的放弃呢?许多高中阶段学生在面临压力之下不懂得如何调节,会用自我伤害等方法缓解压力,而生物教师可以借此来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尊重自我.在带领学生体察生命起源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母亲怀胎的不易,尊重母亲,尊重成长,主动承担起对家庭的责任,端正自己的态度,理解父母的教导和教诲.这些,都是在生物教材中可以寻找到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引导.

2.在生物教学中制定专门的心理健康目标

在新课标中,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树立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三维目标.依据此要求,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主动为学生制定专门的心理健康目标,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学发展规划,开展特色“生物心理课”等.在生物教学的整体构架中,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情感建设,也就是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干预.在明确的教学目标下,能够促使教师自觉的在课堂进行尝试.如,在动物群居行为教学中,教师讲解动物群体性的防御行为,弱小的的动物,通过通力协作,成功的躲避了天敌的袭击.在讲解中,教师进行思维拓展,试想,如果弱小的动物看到天敌产生惧怕、恐惧等心理,主动逃跑而不是给同伴发信号,那么,结局可能是整个族群被天敌消灭,所以,只有个体强大起来,树立信心,才能想到办法,成功的克服困难.通过这样的拓展,学生认识到心理建设的重要性,便会产生联想,进而强化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3.生物教师要主动寻求知识跨界

在教学中,要全面加强教师自身素养建设,尤其是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知识、语言能力和观察力.当前各中学生物教师定然是具备着良好的专业知识与素养的,然而要想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渗透,仍然需要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加之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偏向于科学性的学科,缺乏相应的人文元素,只有先增强教师的心理学素养,才能使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将心理学知识渗透于教学中.生物学科大量的实验等内容数据大于语言内容,会导致教师与学欠缺交流,增强教师语言能力,使教师的语言更具感染力,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理成长产生影响,对学生不安的心情产生安慰.再有,教师一定要主动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发现学生情绪出现问题时,要运用专业的视角和专业知识进行合理的疏导和帮助.

4.运用专业知识科学干预身心问题

在高中阶段,学生经常会出现因为心理原因导致的身体不适,生物教师对于身体的状况较为了解,如果能够从较为专业的角度对学生加以开导,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例如,女孩儿的月经问题,在即将高考阶段,许多女孩儿会担心因为月经影响到考试,但又束手无策,往往越是这样越会引起月经紊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出现紊乱和不适的状况,要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通过饮食和科学的药物调节,可以做到让自己保持很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不要过分担心.对一些身体上的疼痛和不适,生物教师要告知学生,压力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这些并不是什么器质性的病变,而是身体的应激反应,不要胡思乱想,只要加强锻炼,合理饮食休息,很快就会恢复正常.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生物学科承担起应尽的义务,是当前高中生物教学的发展方向,需要教师进一步探索教材内容,在目标与形式上共同推进生物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结合.

[1]何宇红.浅析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9(9):43—44.

[2]顾赟珺.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中旬刊),2015,21(11):62.

[3]李健普.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师,2012,12(2):6—7.

[责任编辑:季春阳]

2017-06-01

蒋剑峰(1981.12-),男,江苏丹阳人,本科,中学一级,从事高中生物教学.

G632

B

1008-0333(2017)21-0094-02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心理健康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