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堂导入设计的存在问题研究

2017-04-12 17:34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21期
关键词:通州区高中化学环节

陈 俊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0)

高中化学课堂导入设计的存在问题研究

陈 俊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江苏 南通 226300)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分析课堂导入存在的问题,是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抓手.本文针对课导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

高中化学;课堂导入;问题

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开始,优秀的导入设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学生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状态参与到学习之中.然而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上的导入设计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结合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以及日常的教学观摩活动,笔者认为当前高中化学课堂的导入设计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导入过程缺乏生机,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为强大的内驱力,他们只有真正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地去走近它、研究它、认识它,学习过程也不例外.对学生来讲,每一课都是一次陌生的探索过程,要让学生能够欣然接受,并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教师对课堂导入的设计就显得非常关键.然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无法让导入环节充满活力,以致于学生兴趣没有被激起,整个课堂也将缺乏生机.

例如在“绪言”课上,为了让学生在一开始就对化学产生兴趣,教师可以演示一些富有趣味性的实验,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化学现象来建构认知情境,这都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探究心理的激发,但是教师如果只是以平铺直叙地方式讲解高中化学的知识特点以及学习方法,这显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给化学贴上“枯燥无聊”的标签.

2.导入目的模糊不清,无法有效衔接主要内容

课堂导入的基本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帮助学生切换学习情境,其次导入要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恰当的课堂导入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让学生更加投入地参与到学习之中;再次,导入环节应该要紧密衔接教学内容,如果脱离教学主旨来设计导入,则会分散学生的精力,降低学习效率.

比如有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金属的性质”时,采用复习的方式来进行新课导入,他一上课就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铝、铁和铜等金属的性质,但是学生初中主要学习的是那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较少,所以学生回忆旧知时,氛围虽然活跃,但是这些内容和本课的主题关联性并不强,这明显浪费了课堂时间,没有起到导入应有的效果.

3.导入手段单一,新旧知识衔接不当

一般的化学课堂上,教师进行新课导入时,都是以通过回顾上一课的所学来展开,这样不仅可以检查前一课的学习成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但是这种导入方法的使用也要讲究策略,比如很多教师的开场白都是:“上一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今天我们开始研究……”,如此平淡的导入,只是让学生对已学内容进行了大概地复习,很难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还有教师导入就是复习,随后就是新课教学,两者甚至完全是独立的.

比如在学习“铁和铁的化合物”一节时,教师先让学生对镁和铝的有关认识进行回顾,这样的导入不但会挤占新课学习的时间,而且新旧知识之间也没有什么联系,这样的导入缺乏连贯性,自然无法收到好的教学效果.确切地讲,温故知新的导入有助于学生系统化的建构认知,但是此类导入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即有关知识之间确实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

最后,针对上述教学中暴露出导入设计的有关问题,如何优化我导入环节的设计呢?让导入环节成为学生化学学习状态调整的催化剂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优化导入设计:(1)借助文化差异来提升导入设计的具体性;(2)借助生活化的情境来提升导入设计的具体性;(3)借助多元化的载体来增强导入设计的直观性.但无论是从哪一个方面入手,高中化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地设计,其设计的目标指向都是学生认知的有序发展,都是为了在课堂的一开始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让学生以最佳状态融入到学习之中,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

[1]陈筱勇.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导课语的设计[J].化学教学,2005(10).

[责任编辑:季春阳]

2017-05-01

陈俊(1980.5-),男,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人,本科,一级教师,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工作.

G632

B

1008-0333(2017)18-0098-01

猜你喜欢
通州区高中化学环节
产改进行时——通州区总工会打造全覆盖分层次的三级培训体系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2018年北京市通州区居民吸烟现况调查
北京市通州区空气污染与医院门诊量关系初探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