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2017-04-12 19:05江苏省启东市大江中学22620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情感探究数学

江苏省启东市大江中学(226200)

张丹红●



激发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江苏省启东市大江中学(226200)

张丹红●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提升质量效果、形成良好循环的有效因素.兴趣不仅能激发学生源源不断的内在情感和原始动力,还能在一定的激励、呼唤和鼓舞中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最大限度去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从而促使他们在学习实践之中有效增强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充分展示学生的思想、观点,从而坚实地步入数学王国.

情感交流;合作学习;设置问题

一、通过情感交流,建立兴趣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我国古人强调教必有趣,以趣促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现代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为了促成学生终身发展,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就成为其中的关键,而情感态度及良好行为习惯的生成靠什么?靠学而有得,有成就感同时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愉悦感,有来自师长来自社会的肯定性评价.现在的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体验,注意不是模仿,而是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过程,生成学生自己的知识,自己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及成就感.留给学生观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必须十分充足,没有足够的观察与探索,三维目标难以实现.教师应通过诸多环节与学生产生交流感情的共鸣,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感染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热情情、主动参与性,更加全面地展示自己思维空间领域.

二、通过合作学习,增进学习兴趣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一时间,围绕《标准》的这一要求,基本上每位数学教师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问题,学生小组学习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课堂上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方法: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通过教学活动学习,观察到有这样一个学生,他平时总是粗心大意的,导致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很显眼儿,但也确实有些“小聪明”.这下可找到了“发光”的舞台,居然在小组里游刃有余地扮演起了“讲师”的角色.更令我惊奇的是:曾一再在我印象中被判为所谓“差生”的那个学生,在积极地学会了本组的解题方法后,竟然也收到了自己的“徒弟”,她还蛮洋洋自得的.

如在学习圆一章中,讨论以下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是:(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等于65度,那么它的顶角为50度;(2)到一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3)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4)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通过合作学习问题讨论让学生明白“圆”在数学中的重要地位,不仅要认真读书,把圆的知识牢固理解,把圆的来龙去脉弄清楚,而且要把相关知识网络化,有序储存,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想,一题多联,一题多变,不断总结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从而灵活、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题.对其他知识点的学习也应如此,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它,学习它,应用它.

只有当某种活动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时,内驱力就可以在他们中产生巨大的力量,就可以活跃参与某种活动.教师提出的问题成为学生合作的一种需要时,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乐意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而合作.正如英国作家萧伯纳说的:“两个人各有一种思想,交流后各自便有了两种思想,甚至还会产生思想的火花.”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思考,学会探究,经历探究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强调学生的亲身感悟,相应的评价应是建立在“发展观”之上,贯穿于探究学习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能只注重探究结果,淡泊发展过程.

三、通过问题,引发学习兴趣

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维意识,调动其思维积极性.此处的问题教学仅为提出问题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整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发其学习热情.“问题教学”并不只是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更主要的是要营造与创造环境来帮助学生自主发现与提出问题.如变式教学即对问题进行不同层次、角度与情景的探究,以显出问题本质特点,揭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因此,一节数学课的导入、一个问题的提出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是推动学生努力学好数学知识的内在动力,它不仅保障学生情绪高涨地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对学生将来从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影响.“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总之,初中数学学习过程要紧密抓住抓牢学生情感态度观、认知心理观,学生对各种新颖事物有很大兴趣的好奇天性的认知特点,在潜移默化的诱导中传递给学生相应的知识.

[1] 刘锡凤.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3):26-27.

[2] 吕小霞, 孙江先.巧用评语,激发兴趣——对数学作业批改的改革创新[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11.

[3]朱彩霞.浅谈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2013(7).

G632

B

1008-0333(2017)14-0038-01

猜你喜欢
情感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