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2017-04-12 19:05河北省南皮县乌马营镇初级中学06150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活塞课题物理

河北省南皮县乌马营镇初级中学(061500)

孙俊峰●



例谈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河北省南皮县乌马营镇初级中学(061500)

孙俊峰●

物理规律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光谈理论是没有意义的.物理教师应见“物”讲“理”,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原始物理问题,在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具体的生活与生产实践中.教师要设法使物理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笔者从课堂教学的课题引入、课题探究、课题应用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生活;引入课题;探究课题;应用课题;体验课题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同时,新课标指出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物理,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物理与生活联系紧密,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从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真正实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目的.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呢?通过多年的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生活中引入课题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因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成为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和现象出发,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透过现象认识其本质,再用获得的物理规律和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使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例如:在《核能》引入新课时,讲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发射,和日本的核泄露的问题,这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很快地跟着老师的节奏进入到课堂中来.又如在《大气压强》中引入新课时,笔者请学生做了凳子挂注射器实验,先让一位学生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入筒底,排尽内部空气,用橡皮帽盖住小孔,绳子系住活塞颈部,然后让学生抓住注射器筒,把自己坐的凳子挂在活塞上,放手后可以看到活塞移动一段距离后凳子能够悬挂住.问学生为什么?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学生可能回答是注射器筒壁与活塞之间的摩擦在起作用.为了排除摩擦力的因素我做了对比实验,把活塞不推入底部,内部留一些空气,再去挂凳子,会发现挂不住凳子了,再去问学生是什么原因.学生区别前后两次实验后会发现第一次筒内没有空气,第二次筒内有一些空气,这样会发现大气压的存在.这样,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顺利地引入新课的教学而且还加强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自身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在生活中探究课题

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是物理新课程理念之一,物理实验教学要求创设真实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探究和学习物理知识,解决生活情景中的物理问题.例如,在探究水的沸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讨论煲汤时汤沸腾后是继续大火煲好还是改为小火煲好?没想到在日常生活中最为简单的“好与不好”的判断,引发了学生的热烈争论,产生了强烈的探究问题的欲望.然后将学生分成了“大火煲好”和“小火煲好”的两组,对“水的沸腾”实验进行了探究.“小火煲好”小组的学生还探讨了如何改变酒精灯火焰的大小,最后通过探究发现,水沸腾后无论大火还是小火,水的温度都是保持不变的,综合分析后得出汤沸腾后小火煲汤,并能节约能源的结论.所以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和课堂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三、在生活中应用与体验课题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从物理走向社会”,即物理要联系实际,将物理理论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学习物理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当生活中的问题与物理知识有联系的时候,学生就觉得很熟悉、很亲切,就能激起他们想利用已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体验自身价值,又能激发学习新知识、产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现实生活中与物理有关的物理现象很多,例如,在学习密度后可以知道农民怎么样选种?学习惯性后可知道当车子突然改变运动状态时人要向哪个方向倾倒?学习家庭安全用电后知道家庭电路的连接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家庭中的三线插座不能随便改成两线插座.还有建筑工人如何利用重力的方向检查墙体是否竖直?如何利用压强知识解决“磨刀不误砍柴工”?飞机的飞行如何利用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如何利用分子动理论知识解释“破镜不能重圆”现象等等.

2.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对物理现象进行加工、处理、分析、推理、归纳的过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心理的自我体验过程,体验往往以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是对自己生活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越,有了体验才有记忆和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让学生探索物理规律时,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亲身感受和体验相关物理知识的产生过程.例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后,要求学生在坐火车或汽车时,在车站观察并排的车的运动情况,体验由于运动的相对性而带来的神奇的现象,并在开车和刹车时体验由于惯性使人体向后倒和向前倾的现象.再如学习“我们怎样听到声音”这一课内容时,通过利用木筷子、耳塞、玩具电子琴等工具让学生体验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是怎样通过骨传导这种方式“听到”声音的,让学生体验到物理知识的神奇.通过这样的例子,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他们的兴趣.

总之,物理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这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只有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形成的知识才是源源活水,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这样的过程中才会不断提高.

G632

B

1008-0333(2017)14-0067-01

猜你喜欢
活塞课题物理
只因是物理
一种活塞挤压式室内通风设备的研发与应用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我不是教物理的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KS Kolbenschmidt公司的新型钢活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