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2017-04-13 03:18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朱立群
师道(教研) 2017年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评价教师

文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朱立群

如何指导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

文 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中学 朱立群

课外阅读无论是在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水平,还是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及语文素养方面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扩大课外阅读量,提高自身素养

俗话说,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课外阅读密切相关,所以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应尽可能博览群书,博采众长。特别是语文作为一门工具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 《看云识天气》一文涉及的是地理知识; 《石灰吟》赞美人的精神也涉及到石灰的物理、化学反应。因此教师阅读的 “博”不仅要体现在阅读数量上,也应体现在阅读范围、种类上 (即要注重阅读物体裁和内容的丰富性),体裁上应有游记、童话、传记、传说、日记、故事等等,内容也应涉及文学、科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各个领域。长期大量的阅读不仅扩大了阅读视野和阅读量,也更新和丰富了人文知识。教师只有先 “弱水三千”,在课外阅读上才能自如地取一瓢给学生,真正有效地知道学生的课外阅读工作。

二、学以致用,以自身独特魅力感染学生

大量阅读书籍还不够,教师应当在阅读后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学以致用,把它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联系实际,能就一主题进行适时的发散、扩展。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主要在课堂产生,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假如一个教师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他上课时必能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如数家珍,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哪怕连书都没有翻开,但是一切却了然于胸,毫厘不爽。长期大量的阅读,已经使其对文本的理解和领悟能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对一些课文中传统的观念也形成了自己的视角和看法。这便如一颗根叶相连的大树,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课堂上又如何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及应变能力,这样的教师既可以立于课堂,又可以跳出课本讲知识,如何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魅力,进而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状况?这便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 “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三、转变思想观念,找准定位

教师在专业知识的人生阅历方面都在学生之上,因此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把自己研究文本的心得体会和感悟发现与学生对话分享;要打动人心,让学生兴趣盎然、大开眼界、由衷佩服;要 “授之以渔”,教给他们规律,方法,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做,如何运用;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传授有主题性、有逻辑性的知识,启发学生孤立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为进一步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创造更好的条件,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益。

信息时代,学生获得的信息并不逊于教师,而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个哈姆雷特,学生的知识层面及生活经验也会让他们产生独特的见解,有时这些见解甚至会超越教师,比教师更具有真理性,这对同样有着求知欲和精神需要而言教师无疑是一种知识与精神财富。因此,教师把自己的知识和阅历与学生分享的同时,也应当 “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见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其他学习活动中,善于倾听、吸收他人有用的意见,以宽容的心态去沟通合作,将自己的信息与他们分享,真正做到互利共赢。

四、明确阅读的主体,做好推荐指导工作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十分重要,这样就会让他们读有所得。教师在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籍时,首先应当考虑学生的需要:学生能读什么?想读什么?爱读什么?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什么?……这些问题,教师应当考虑并弄清楚,而不是单纯地考虑读物的文学价值,或者以自己的观点爱好作为出发点,一味将自己的喜好、阅读经验强加在学生身上。只有在这样的观念下,教师才能做到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各类高质量的与学生阅读背景相适应的课外书,而这样的阅读教学才可能有效。这是基础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做好推荐学生书目工作后,还应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做好以下的指导工作: (1)指导学生多读各类自己感兴趣的健康作品的同时,关心学生的内心需要 (包括对认识自己与周围世界,欣赏文学艺术的需要等等),引导学生从作品中获得知识与形成能力的同时,结合自身经验与现有的知识来认识自我、认识世界,让他们在实践中产生兴趣,由 “要我读”到 “我要读”,主动健康地发展; (2)引导学生在课外的大量阅读过程中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通过掌握与运用规范语言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积累一定量的语言材料; (3)在前者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良好的个性、品德和健全的人格;(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独立思考、收集处理信息、自主参与实践活动和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校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五、及时运用学校反馈,做好课外阅读评价

心理学研究发现,若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则可强化学习动机,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就是学习的反馈作用。因此,当学生进行了课外阅读后,教师应及时反馈,对学生的阅读给予评价。这种及时既可以是对学生涉及阅读体验运用、回答上给予满意的微笑、点头称赞及口头表扬,也可以是及时批改和发还学生的读书笔记等等。当然在批改的发还环节应当注意质量方面,比如,可以规定每学期必须完成的读后感或书评篇数,定期进行检查,择其优秀若干篇在张贴或推荐发表;也可以在学生定期阅读课外读物后。教师对其读书笔记进行考查,从其格式做法、内容材料的掌握程度、阅读心得等方面进行恰当的评价。这时的评价要客观公正,符合实际,让学生易于接受。以针对性、肯定性评价为主,从而激发其动机。引导学生对阅读评价有正确的态度,充分认识到评价知识手段,并非最终目的。注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区别对待。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评价教师
最美教师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教师如何说课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