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中落实『朗读』环节的实践探索

2017-04-13 03:18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第一初级中学罗燕平
师道(教研) 2017年3期
关键词:鲁庄公朗读课文课文内容

文 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第一初级中学 罗燕平

文言文教学中落实『朗读』环节的实践探索

文 清远市清城区龙塘镇第一初级中学 罗燕平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考必考的内容之一。 因此如何进行文言文教学非常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索。认为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可以通过读来感知和领悟课文内容。如果对课文反复朗读,甚至达到成诵的程度,那么就会对课文内容感悟更深刻,并与作者达成感情的共鸣,从而领略到文言文的古典美和人文美。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朗读,本文就文言文教学落实 “朗读”环节阐述实践探索。

一、教师范读,引领朗读

教师的示范朗读对学生是有指导性的,如语音的标准,节奏的准确把握,重读和轻读,语速的快慢等。课堂上,教师应该要对学生做好朗读的指导工作,并敢于朗读课文,坚持朗读课文。教师若能以饱满的感情和专注的态度去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到文本中去,会比听录音范读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古文的兴趣。如 《出师表》一文,篇幅比较长,生字又多,我也了解到学生在预习时,感觉朗读很吃力。所以我在教学本文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听完后我大胆地范读本文。录音朗读是专家朗读的示范,教师的朗读大多会逊色于专家,但我敢挑战,因为我相信只要我朗读水平能接近专家的朗读水平,学生肯定会佩服老师,这样就能激起他们听课的兴趣。因为从教多年,我的朗读也不错,学生听得非常认真。朗读完毕,我建议学生选择其中一段来朗读以挑战老师,他们非常活跃,那节课气氛很不错。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比较喜欢范读课文的方式,也坚持朗读课文。感觉这是一种不错的朗读指导法,它能很好地传授学生朗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创设情景,激趣朗读

创设与所朗诵的古文相应的特定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朗读作品的氛围,更能直观地感性地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较准确的第一印象。如我在教学 《三峡》一文时,先播放流水声 (泉水声)的音乐,让学生感受三峡急流冲荡的情景,接着播放猿猴的长鸣的声音,以感受三峡秋天肃杀的气氛。学生朗读课文时,并以此为音乐背景,借这大自然的声响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领悟课文内容。我认为创设情景,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帮助学生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产生共鸣,从而对文章的主题能有一个较准确的把握。在文言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朗读课文,是落实朗读教学的手段之一。

三、创建意境,用情朗读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好作者的情感,朗读时才能声情并茂。那怎样做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我会想办法创建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意境,让学生好好品味,体悟意境,深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如我在教学《与朱元思书》一文时,花了较多的心思在网上找了相应各句景物描写的图片,课堂上以 “看图索句”的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当时我并没有按课文的顺序出示图片,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找出图片相应的句子,如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那幅图片,学生能透过图片准确地分析水的清澈的特点,突出水的 “异”,并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所以读的时候能懂得放缓慢些,读出赞美之情来。 “看图索句”的活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也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文意,把握好作者的情感,真正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创新形式,丰富朗读

有新意的东西才吸引人,课堂朗读也一样。老师要善于灵活变换朗读方式,如果采用单一的朗读方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朗读方式要丰富多样,不拘一格。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使用齐读、分组读、领读、接龙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交错读等方式,为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还可以组织朗读的比赛。如我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主要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开展朗读训练。本文涉及的人物主要是曹刿和鲁庄公,第一阶段:扫清字词障碍后,听录音,然后再听老师范读,最后学生齐读。第二阶段翻译课文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男同学扮演曹刿,女同学扮演鲁庄公,其他语言老师来读。第三个阶段:分析人物后,老师根据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分析这两个人物的语言应该怎样读,要用怎样的语气去读,如对于曹刿,读的时候要读出他的爱国感情、沉着果断、自信读出这个大将的风范;对于鲁庄公,要读出虚怀若谷、勇于纳谏的品格。然后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多找几组学生进行比较,有比较才会有进步。这个环节的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较喜欢看同龄人的表演,通过比拼,学生既得到了训练,又加深了对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

责任编辑 罗 峰

猜你喜欢
鲁庄公朗读课文课文内容
东野稷驾马车
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