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征精神为底蕴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2017-04-13 07:42侯治水潘淑琴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共产党人胜利长征

侯治水 潘淑琴

(1.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大学商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以长征精神为底蕴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侯治水1潘淑琴2

(1.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2.吉林大学商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伟大的长征凝成不朽的长征精神。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红军是很难走出雪山草地,长征的胜利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党的群众路线有着丰厚的科学内涵,精神懈怠是执政党最可怕的危险;结合新时期的新的实际,与时俱进,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即以长征精神为底蕴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查摆“四风”问题,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长征精神;党的群众路线;“四风”问题

“历史往往经过时间沉淀后才看得更加清晰。”(习近平语)毋庸置疑,八十年多前的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一块矗立的不朽丰碑。长征是活教材,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可以这么说,没有长征就不会有中国革命的大转折,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崛起。长征令人反思,长征留下了宝贵的长征精神,如果说共产党进城即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只是万里长征的的第一步的话,那么共产党领导下的各民族和广大人民群众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以及实现中国梦就是万里长征的第二步第三步和更深刻的伟大征程。如何弘扬长征精神,不忘初心,即以长征精神为底蕴走好党的群众路线,加快中国科学而又理性的发展的脚步,使人民快捷步入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的幸福大道,这是时代赋予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一、伟大的长征凝成不朽的长征精神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小到个人,中到家族、社会团体,大到民族和政党都是如此。没有精神就没有生机和活力,就缺乏一种为希望和目标努力奋斗的勇气和底蕴,八十多年前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就有这股精神和气质,就是集中体现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战略大转移的长征当中所涌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英雄气概,这就是我们通俗所讲的长征精神。那么长征精神到底是什么呢?长征精神可以概括和凝练成什么?长征的意义及其“生产”的长征精神何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何以是不朽的呢?长征精神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何以光芒万丈砥砺后人,为国人、今人乃至世界所关注和瞩目?凡此种种疑问,难道不需要我们去解答么?不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去思考么?所谓的精神,也是某种思想某种理念的凝成。毛泽东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①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从中央苏区出发时8.6万人的队伍,抵达甘南时,仅剩下7千余人。十分之一的比例都不到,可以想象,长征是何等的惨烈!毛泽东在自我总结反省时反问道:请问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爬雪山,过草地,还要行军打仗,其中的困厄和艰辛有时是难以想象的,而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就有这种不怕牺牲、不怕失败,排除万难,百折不挠去争取胜利的艰苦创业、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安娜利泽·施瓦茨认为长征是“人类的勇气与怯懦、胜利与失败的搏斗。”

长征的过程,也充分证明:红军剿而不灭,溃而不散,败而弥坚,围不了,追不上,堵不住、截不断,打不烂,击不垮,折不弯,是什么意志、信心、勇气和力量在背后支撑着这群衣衫褴褛不顾身家性命而北上的革命勇士们?这恐怕就是长征精神吧。从历史态的眼光看,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元勋、党和国家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大部分都是经历过长征的,可以说长征为后来的新中国成立锻炼和储备了干部一点也不为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同时也是长征精神的产物。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坚信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第二,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第三,紧密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道德。第四,紧密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支持。②长征精神又可具体解读为“三个主义、一个胆略”。即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军队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语重心长地指出: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假如没有广大少数民族尤其是彝藏族人民的积极援助,没有凉山地区小叶丹的“彝海结盟”,没有藏区土司杨积庆的开仓放粮,没有甘孜格达活佛对北上抗日红军的拥护、对广大藏民的动员和钱粮医三方面的鼎力支持,没有少数民族革命武装丹巴藏族民族独立师对红军队伍的有生力量的补充等等,实事求是说,红军是很难走出险境,断难走出雪山草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红军的历史,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历史,就将重新改写。长征的胜利,也是民族团结的胜利,是共产党和红军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胜利。③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从根本上说也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

二、党的群众路线有着丰厚的科学内涵

党的群众路线。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党有特定的内涵。它既不是封建社会中的朋党,也不是资产阶级的政党,而是无产阶级政党,本文特指是中国共产党。党的群众路线实际包含着以下几个学理性的问题:群众路线从哪里来?无产阶级政党为什么必然要与群众发生相联?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何以形成?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什么?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基本原理那里找答案,必须从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去解读,必须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去找寻相关的线索。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④16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时,在其纲领《共产党宣言》中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本质,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群众路线相统一有一经典论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 ”⑤。

毛泽东旗帜鲜明地指出,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他明确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他认为,群众是党的一切工作的胜利之本、力量之源,是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的可靠保证。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指出:“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⑥长征的胜利就是一个明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和原则的问题。毛泽东要求共产党人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毛泽东分析指出:我们问题的中心“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他认为:我们共产党人的伟大事业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主要是因为我们从来都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并且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什么革命是不要群众参加而取得了胜利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富有中国特色的创造,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⑦总之,党的群众路线要求广大的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二是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要真心服务人民群众。三是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

三、弘扬长征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时代所需

只有铭记历史,才能创造未来。胡锦涛强调:“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就要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精神支柱。”⑧始终保持彻底的革命精神是代代共产党人克服苦难的一大法宝。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政治资源。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又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概括为毛泽东思想“三个活的灵魂”。可见群众路线在党的发展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当下如何以长征精神为底蕴继续走好党的群众路线是摆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

问题就是时代的声音。目前党群干群关系从总体上看是一个整体,但存在着一定不和谐的因素,局部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党员干部逐渐有意无意地疏离了人民群众,另一方面,人民群众逐渐自觉不自觉地疏离了执政党。我们党的执政与建设存在四个风险,其中最被置于首位的就是精神懈怠的危险。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又进一步归纳出党和政府工作当中存在的严重的“四风”问题。“四风”即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不仅严重违背科学发展观,而且是动摇党员信仰的魔鬼,是泯灭党员良知的毒药,是将党员推上断头台的刽子手。

理想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政党、民族的精神基石。邓小平总结中国革命指出:“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⑨这里的“最困难的时候”就包括长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共产党人的精神人格里不能或缺钙,或缺了这种理想信念的钙,何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毛泽东同志曾比喻:“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怎么照镜子呀?照镜子是要查摆问题的,是要消解缺点错误,是要保持常态的,这是保持形象的切实需要。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不妨学习下毛泽东关于党群关系的六个倡导:一“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党要植根于群众;二“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党不能脱离群众;三“共产党员在民众运动中,应该是民众的朋友”——党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四“要当先生,就得先当学生”——党要向群众学习;五群众是党的真正的铜墙铁壁——党要依靠群众;六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党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新时期,当好人民的勤务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总之,人民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作为执政的共产党人,不忘初心,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精神不能丢,只要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我们要的就是这种雄心壮志,这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①《毛泽东文选》第7卷,人民出版1999年版,第162页。

②梅黎明:《精神永存:中国共产党精神概说》,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年版,第68-69页。

③降边嘉措著《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作家出版社2013年版,页面封底。

④《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页。

⑤成仿吾译《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36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⑦《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⑧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http://www.china.com.cn/authority/txt/2006 -10/23/content_7266944.htm.2006年10月23日。

⑨《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7页。

(本文为2016年吉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学术年会“弘扬长征精神 凝聚长征的理论共识”发言论文)

责任编辑:王俊奇

审 稿 人:陈东旭

D252

A

1009-8534(2017)03-0003-02

侯治水,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潘淑琴,吉林大学商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共产党人胜利长征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坚持就是胜利
共产党人的感情
修炼好共产党人的“心学”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下)
关于共产党人“心学”的几个问题(上)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