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看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2017-04-13 07:42陈开菊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空想恩格斯资本主义

陈开菊

(1.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北京 100091;2.中共南昌县委党校 南昌 330299)

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看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陈开菊1,2

(1.中央党校研究生院 北京 100091;2.中共南昌县委党校 南昌 330299)

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思想来源,实践基础和物质基础。从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可以看出科学社会主义生成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衍生脉络。如果说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30多年后问世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更是以清晰的逻辑,严格的论证和经典的语言重申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要义。

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创立;发展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下简称《发展》)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的基础上改写的。《反杜林论》以批判杜林与杜林论战为创作目的,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而《发展》则以普及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目的。它以一种环环相扣的论证方式,深入浅出的文字表达向广大工人阶级阐述马克思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可以看出,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从天而降的,它是在与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中,在批判和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在研究和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及深入考察资产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中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理论准备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重要发现之一。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要素,黑格尔的哲学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的过程,否定了形而上学的思维范式。然而,黑格尔把绝对观念、绝对精神作为世界的起源,他认为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只是绝对观念的不同形态。他的哲学最终导致整个体系的垮塌。恩格斯指出“黑格尔把历史观从形而上学中解放出来,使它成为辩证的,可是他的历史观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任何社会的阶级状况都是由特定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所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历史看成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决定要素是物质生产方式。“现在,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已经找到了。”现代唯物主义历史观建立在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历史现象之上,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中揭示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趋势。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

在《发展》一书中,恩格斯用了大量篇章来论证唯物辩证法。恩格斯曾说“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经常注意产生和消失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唯物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有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唯物辩证法正是为了发现人类历史过程的运动规律。辩证唯物主义彻底摆脱了旧哲学的束缚,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理论武器。恩格斯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在现代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上的特别应用,只有借助于辩证法才有可能”。[]辩证法从社会历史现象的联系、运动、产生、发展和消失的研究这一过程,通过辩证法揭示资本主义的各种假象,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剥削与被剥削的阶级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现了剩余价值,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为马克思恩格斯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奠定了理论基础。恩格斯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

二、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直接思想来源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16世纪诞生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对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中揭露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空想社会主义在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那里得到空前的发展。法国思想者圣西门指出社会中“劳动者”和“游手好闲者”的对立,指出科学和工业将在社会中占据重要地位。他指出未来社会对人的政治统治将取代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法国思想家傅立叶将资产阶级的美好承诺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进行嘲讽,他首次指出妇女的解放程度是判断社会解放程度的重要标准。傅立叶提出社会历史应划分为蒙昧阶段、宗法阶段、野蛮阶段和文明阶段。他认为任何历史社会既有上升期也有下降期。英国思想家欧文提出共产主义的理论,他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造社会的基础,应当服务于所有人的利益。欧文认为私有制、宗教和婚姻形式是阻碍社会改革的三大阻碍。他提出通过合作社和劳动市场向共产主义过渡。欧文身体力行,开办工厂,进行了一系列的共产主义实验,他通过成立权益保障机构,制定制度规划,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利益,践行共产主义理论和思想。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精华和思想精髓。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中有一定的合理的因素,对未来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的大胆的预测和猜想。恩格斯说“德国的理论上的社会主义永远不会忘记,它是站在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这三个人的肩上的。”然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决定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局限性。在16世纪到19世纪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冲突在形成和发展中,解决这一冲突的时机尚未成熟,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思维的理性批判现实社会。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社会主义理想脱离了现实的基础,局限于理论家的思维方式和知识水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清醒和根本的认识。在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和继承中,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源于空想社会主义,但是远远高于空想社会主义。

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实践基础

(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

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理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中,科学社会主义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后爆发了欧洲革命。这次革命不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包含了无产阶级革命。通过对欧洲革命的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细致地研究了革命中无产阶级遇到的新情况,对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斗争策略进行了阐述。18 48年欧洲革命暴露了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马克思恩格斯针对这一特点,提出不断革命的口号。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1848年欧洲革命和巴黎工人6月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专政和工农联盟的概念及思想,提出打碎旧国家机器的思想。1871年,法国工人在武装起义后建立了巴黎公社。在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上,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为什么要打碎国家机器以及如何打碎国家机器的思想,并进一步指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作用和意义。19世纪70年代后,马克思恩格斯针对国际上社会民主党存在的问题,对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和杜林主义进行了及时批判。《发展》一书正是在《反杜林论》的基础上进行改编,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

(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新认识

在《发展》一书中,恩格斯提出了对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些新的认识和见解。恩格斯曾在1847的《共产主义原理》中表示共产主义革命发展的快慢与否,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是否发达,财富积累是否充足。因此,德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慢最困难,而英国实现共产主义革命最快最容易。在1890年恩格斯给施米特的信中,恩格斯的观点发生了一些变化。在1892的英文版导言中,恩格斯指出德国的经济虽然落后于英国,但工人阶级革命很可能首先取得胜利。恩格斯的落后国家能够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并取得胜利的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恩格斯坚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事实

19世纪中后叶资本主义的发展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工人阶级不断壮大,以至于“用来消除已经发现的弊病的手段,也必然以或多或少发展了的形式存在于已经发生变化的生产关系本身中。”社会主义的科学形态有了成熟的时机和成熟的思维方式。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得出了“两个必然”的结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包含着两个突出的矛盾,一是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用之间的矛盾,二是个别生产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是根源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无法克服的。在资本主义的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工场手工业为表现形式,劳动资料的占有着占有产品,资本家出现以后,使用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的劳动者不再占有产品,而被资本家所占有。生产资料由分散的状态变为社会的状态。劳动者由暂时的受雇变为终身的受雇。由此产生了占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和一无所有的劳动者之间的对立。在个别生产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方面,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从事生产的单个工厂,不断进行商品扩张和技术改进,提升自身生产管理的组织性。但是个别生产的盲目性和生产的内部组织性,造成了资本主义个别生产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后果

在社会性的生产上,“每个人都用自己偶然拥有的生产资料并为自己的个人的交换需要而各自进行生产。”[]由此而导致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然而,市场运行的整体规律与生产者形成对立。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下,资本家不断改进和扩张机器,机器的大量增加和生产效能的提高,排挤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造成劳动的过剩,形成一支产业后备军,可以被随意支配。在排挤生产者的同时,资本主义大工业无限扩张,超过了市场的扩张,个别生产的无组织性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发展到极度不协调的状态。这个冲突导致社会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和产业工人的普遍闲置。资本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资本主义的矛盾不断激化,资本家在资本关系内部进行调整和改变,形成股份公司,工业托拉斯等社会化形式。恩格斯以深邃的洞察力发现并考察了资本主义的垄断现象,指出资本关系被推到了顶点,并面临着生产关系的变革。

总之,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中,恩格斯详尽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准备,思想来源,实践基础和物质事实。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唯物辩证法将科学社会主义置于真实的历史基础之上,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精华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来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斗争经验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考察为科学预见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趋势提供了物质事实。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命题,为以后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提供了颇有价值的指引。马恩始终坚持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论同样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借鉴。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责任编辑:于吉瑞

审 稿 人:陈云玲

D091.6

A

1009-8534(2017)03-0013-02

陈开菊(1987-),女,安徽六安人,中央党校2015级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共南昌县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空想恩格斯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警惕“空想”
小老虎种花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警惕“空想”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发展趋势
不空想不抱怨 有激情在线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