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道教历史与现状述论

2017-04-13 10:05杨华山
韶关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韶关崇拜道教

杨华山

(韶关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韶关道教历史与现状述论

杨华山

(韶关学院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05)

韶关道教起自汉末康容,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明清时期继续发展,民国趋于衰落,文革时期完全停止活动。改革开放后,韶关道教逐渐恢复活动,先后有四座宫观被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而民间自发修建的寺庙宫观则遍地开花,所崇拜的神祇多种多样,既有一般的道教神仙,也有韶关地方性的神灵。韶关道教具有四个特点,即佛道一家、三教合一;传承不明、记录缺失;地方与民间信仰特色;信众的功利性。

韶关;道教;历史;现状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鲁迅曾说: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1]对鲁迅此语,学术界争议较大,大多以为这是鲁迅对道教的肯定,或以为是对道教的否定,或以为不是价值判断而是历史事实判断。其实,道教之于中国文化的作用与意义是肯定还是否定,原本不可绝对,更不必以鲁迅的话语为圭臬。道教对中国人及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之深是显而易见的。一千多年来韶关地区也一直受到道教的影响。

一、韶关道教的产生与流变

韶关道教始于汉末的康容道士。据清同治《韶州府志》记载:“康容,道士也。汉末隐韶州芙蓉山炼丹升仙,山半有庵,丹灶遗址尚存。”明代熊士达在《重建芙蓉庵》一文中说:“芙蓉山之著如韶,始有汉时异人修真之地。”另据清宣统年间的《曲江乡土志》记载:“汉末道士康容,向传炼丹于城西五里之芙蓉山,从此隐迹,丹灶遗址犹存,山半有庵及石室、玉井泉诸胜,重九登高皆会于此,咸称仙迹。”说明汉末道教已传入韶关。后来在芙蓉山建造芙蓉庵[2]。

东晋著名道士葛洪曾至大庾岭及芙蓉山采药炼丹,早出晚归,在钟鼓岩诵经。又尝栖隐始兴玲珑岩炼丹,玲珑岩内也存有葛洪用过的丹灶、杵臼等。葛洪后到丹霞山,再到太傅庙。江浙南天师道孙恩、卢循率领道众起义,卢循领兵攻入广东,并委任其姐夫徐道覆为始兴郡守,自东晋元兴二年至义熙六年(403-410)任职七年,南天师道由此传入韶关和广东。

唐高祖李渊以李氏与李耳有同宗之谊,改变周武帝儒、道、佛三教的排列顺序,下诏道教第一,儒教第二,佛教第三。唐贞观十一年(637),李世民进一步抬高道教的地位,令道士、女冠高僧尼一等。在此前后,始兴(今南雄)始建玄妙观。唐朝时韶州有元妙观、梅岭洞真古观、玄妙观、明靖观等。南雄有吕祖派、张天师派和茅山派。吕祖派以元妙观和洞真观为主,张天师派以南雄为基地,由江西龙虎山天师道传入。

至宋代,崇奉道教,各地争建道观,韶关道教开始舒枝散叶,广拓道路。乳源巾子峰有九仙岩,传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有韩氏九女采桑岩畔,遇暴风雨,迷途,入岩仙去。乡民遇旱,求雨即灵。北宋咸平四年(1001)建会仙亭。北宋真宗和徽宗时道教极盛,大中祥符八年(1015),各地遍建宫观。韶关也多以元观、元玄、玄妙、天庆作观名,大兴土木筑观。南雄有鹤鸣观,又重修玄妙观,各处均有天符宫。曲江建玄妙观,始兴建元妙观(玄妙观),又增建鹤鸣观。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乐昌县人龚卞在上钟灵寨修行,白马真仙道人在罗家渡乡天堂象牙山顶创马王殿、筑马伏波祠。南宋淳熙九年(1182),在仁化锦石岩下有龙王之居,祈雨立应,蒙天民有记。不久在县南建西山堂,祀四山祖师和吕公真人等。

元朝对道教采取先扶后抑政策,道教发展趋于停滞。

明朝崇奉道教,皆置官管理,各地争先恐后建道观。嘉靖年间(1522-1566)曲江全县有道观6所,在县城明代建有英武阁、清代有关帝庙、白鹤观、吕祖阁等道场,清乾隆十八(1753)增至8所,除重修玄妙观外,还有玉虚宫、天妃宫和四官殿等。乳源明初在城外的九仙岩北建玄妙观(崇宁观),宣德五年(1430)建妆楼,明成化十年(1475)重修。万历年间(1573-1619),全真龙门正宗第八代李守江在洞真古观重立道规,为乡民做善事,慕者如潮。曲江、乳源、始兴等均有真武阁。乳源设关帝庙、东岳祠、白鹤观、吕祖阁、玄妙观、东岳观、城隍庙、真武阁等道场,始兴县花山乡刘屋岭村教徒崇茅山教,建玄妙观,仁化建仙人庵,重建玄妙观、城口仙殿等5观。乐昌建北帝庙。清道光年间建龙虎祠、天后宫和明福观,重建真武阁。清康熙十年(1671)曲江建东岳庙,次年重修关帝庙,乾隆三十年(1785)改建九皇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修缮黎母宫,道光十二年(1832)修缮太傅庙,同治十一年(1872)重新修缮太傅庙,有道人二十多人。并有白鹤观、吕祖阁等。

民国时期,韶关道教多处场所被征为军事重地,如太傅庙、洞真古观,大部分道士被遣散流落民间为人做祈福超度法事。各地仍存少量城隍庙、龙王庙、东岳庙、关帝庙、老君庙、文昌庙、吕祖祠和真武殿,较大的祠庙有一二位庙祝。民间道士多个别行事,某些乡镇集市偶有群众性的斋醮活动。民国十七年(1928)10月,国民政府颁布《寺庙登记条例》,规定所有寺庙均应向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登记。由于长期的战乱,民国时期的韶关道教迅速衰落。

道教自汉末传入韶关地区,期间起落盛衰,与中国历史的走向及历朝历代对道教的政策密切相关。

二、韶关道教现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宗教信仰受到一定保护,但实际上几无活动。尤其在十年“文革”中,韶关寺庙宫观被关闭、占用或破坏,道教活动完全停止。如翁源县1950年尚有道人35人,后解散自谋职业,从此道教销声匿迹[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南雄洞真古观道士朱崇佐回钟鼓岩继任道长,宗教活动开始恢复。1989年余信昌老道长主持洞真古观教务,政府正式批准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1998年余信昌老道长又筹建开放了始兴玄妙观。2000年武当山冷玄机道长来韶关弘扬道教,次年政府归还太傅庙,并进行修缮,批准开放为道教活动场所,恢复了正常道教活动。同年由冷玄机发起成立韶关市道教协会,冷玄机道长当选为会长,韶关市道教协会办公室设在太傅庙。2004年仁化仙居岩道观经政府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至此韶关市正式开放道观4处,1处待政府登记开放。目前韶关市共有道教教职人员19人,各县、市、区信众自发恢复庙宇近百处,道教信众近15万多人。

太傳庙,原名津头庙、忠惠庙,位于韶关市东堤北路太傅街,傍帽子峰东南麓,东临浈江。据碑文载,东晋咸和初年,葛洪闻交趾出丹砂,见帽子峰是修道风水宝地,遂结庐修炼,信众听闻葛道法高深,集资修建此庙。葛洪去罗浮山后,许逊继续在此修炼。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领袖卢光稠占据虔州(今赣州)后,自任刺史,后臣属于后梁。民间传说卢光稠辞官到津头庙修炼,梦受许真君点化得道,用道法斩浈江蛟龙。当地信众及官员捐资扩修庙宇,并改名忠惠庙,塑卢像奉祀。北宋时紫阳真人张伯端来此修道,余靖常向张请教三教经典。此后南行的帝王闻卢为民除害之事,拜卢为师,宋时以保护功,赠太傅,改称太傅庙,历代均有修缮,仅清朝即在乾隆三十五、嘉庆十六年、道光二十七年、同治十一年进行过重修,香火颇为兴盛,四方来朝。北伐战争时太傅庙成为军事基地,后为余汉谋指挥部,九皇宫成为战后医院,大部分殿堂房屋在战争中毁坏,解放后留下的太傅殿、黎母宫、九皇宫被改为它用,有些房屋被市民占住。“文革”时又遭毁坏,道人被遣散。2001年韶关市政府落实宗教房产政策,冷玄机主持庙务,修缮了太傅殿、黎母宫、太乙殿,重塑了神像,恢复了道教正常活动,并不断维修和扩建。2016年被定为市文物保护单位。

钟鼓岩位于南雄市区北27公里处,原称翠屏山,由二个石灰石溶岩组成,与梅关遥望,梅岭胜景之一,为广东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存两岩洞一名为钟岩,击之声如钟鸣;一名为鼓岩,击之声如鼓响,故两岩合称钟鼓岩。东晋葛洪到南雄梅岭翠屏山一带采药炼丹,并宿于洞中,敲钟击鼓诵经,当地人又称钟鼓岩为道人岩。由于钟鼓岩是梅岭古道必经之地,开发历史悠久,岩洞内外存有许多名流墨宝诗句,23处摩崖石刻, 如“诸仙岩”、“万福洞”、“上清景”、“八极殿”、“龙王洞”、“灵台阁”、“钟岩诗”、“凤凰石诗”、“玩月台诗”、“五路财神殿”等。石刻“万福洞”落款为“大唐吕岩”,据传为吕洞宾所书。获赦北归的苏轼路经此岩赠诗:“鹤骨霜鬓心已灰,青朽合抱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晚宿钟鼓岩,与洞真观道人共游,为八仙洞题“诸仙岩”,署名东坡,并题《过大庾岭》诗十多首。岩下有“洞真古观”,内设陈奇、郑伦、老子像,玉帝殿、吕纯阳殿、三清殿等。文革时期洞真观的宗教活动全部停止,文革后在朱崇佐、余信昌等道人努力下,逐步恢复。洞真古观于1992年4月开光,至此道观香火不断,海外华侨、港澳台信徒拜观献香,络绎不绝[4]。

仙居岩,取“众仙曾聚居”意,位于仁化县丹霞山,始建于东晋建武元年(317)。东晋时,葛洪从雄州往岭南经过此地炼丹,筑茅庵,东北角仍存葛洪洗药池。张天师南游降白虎救青龙居所,后人建坛祭之。唐贞观年间韶州信众修建老君殿,开启香火。南宋年,道教南宗祖师白玉蟾到此巡道,重修庙堂,扩大规模,称“佑圣观”。明嘉靖时天师道传至岭南,重修天师殿及其附属建筑。当时信众极广,香火鼎盛。20世纪60年代初,庙观主体建筑基本保存,60年代末毁于火灾。90年代重修,2004年被批准为道教活动场所。

玄妙观,位于始兴县城郊,初建于宋治平初年(1064),元季废于兵火。明嘉靖十三年(1535)重建,开始很兴旺,清末渐衰,文革后宫观被毁。应当地信众要求,1998年始兴县政府同意聘请广东省道教协会副会长余信昌为玄妙观观长,主持重修玄妙观。玄妙观坐北朝南,背枕丹凤山,绿树荫郁,楼宇规整,现有教职人员3人。

除了以上四个政府批准的道教活动场所外,韶关各区市县还有众多的道教寺庙宫观。这些道教寺庙宫观绝大多数都是在原址或就近重新修建的,极少数是在遗存的基础上修建的,大多规模较小甚至不成规模。

根据初步考察,韶关各区市县的道教寺庙宫观分布情况如下。

浈江区:新韶镇风火三神庙、犁市镇伯公祠、宋屋回龙庙、沙园老庙、莲塘村莲花祠、大旗岭村镇龙祠和北帝庙。

武江区:芙蓉庵、三娘庙、镇江祠、安民祠。

曲江区:和溪大庙、将军庙、五谷庙、武陵庙、水口庙、南山大庙、白马庙、辅帝灵祠、白石庙、亚婆庙。

仁化县:仙居岩道观、扶溪南台庙、黄岭仙龙母殿、仙鹤庙、三磨石灵溪仙殿、龙头庙、下徐村皇封庙、白竹三圣祠、惠水庙、盘古王庙、石塘村龙母庙、福龙庙、白星庙、曾屋庙、董塘坪岗回龙庙、董塘澌溪古庙、水江村回龙祠。

乐昌市:西石岩庙、韩泷祠、老坪石回龙庙、感应祠、水口祠、石龙仙、灵龟庵、潮水祠、锦德仙、将军庙、坛宫庙、三界庙、万福仙庙、云祖仙庙、仙人岩庙、南岳行宫、坪石马王殿、云胜祠、天星庙、张车大庙、进宝祠、白虎仙庙、石虎仙庙、天石岩庙、应山村水口庙。

乳源县:舜帝祠、上司庙、镇溪祠、云梯祠、三阳仙庙、金龟祠、龟灵祠、德胜祠、城隍庙、元妙观。

南雄市:太子庙、夫人庙。

始兴县:华佗庙、石泉岩庵、大庙。

翁源县:八角庙、关帝大庙、上庙、青松庙、城隍庙、白马庙、石神庙、镇水庙、娘娘古庙、丰山祖庙、英雄祖庙、回龙宫、太平宫、十灵庙、康公庙、天后宫。

新丰县:龙隍庙、关帝庙。

以上只是初步考察的结果,实际上应该更多。而根据地方志书的记载,各县、镇、村遍布道教寺庙宫观,如南雄记有55座,仁化县长江镇有55座。无村不庙,如土地庙每村皆有。当然,这些寺庙道观可能不是同时并存,并且民间信仰的成份很浓厚,但也足以说明道教在韶关民间的影响程度,这与马克斯·韦伯中国的“道教几乎没有得到普遍的传播”[5]的说法不尽一致。

三、韶关道教神祇及其特点

道教作为多神教,除土地庙、城隍庙、关帝庙供奉的主神分别是土地神、城隍神、武圣关羽外,其他不同地方的寺庙宫观供奉的主神几乎各不相同。韶关道教亦如此。除了土地、城隍、关帝外,还供奉有盘古、伏羲、女娲、玉皇大帝、真武大帝、王母娘娘、慈航道人(观音)、三清天尊、文昌帝、福禄寿三神、风雨雷电神、灶神、财神、门神、斗母、太岁等。

不同职业也崇拜着各自的神祇。在乐昌老坪石各行各业中,经商者崇拜刘、关、张及财神赵公明,唱戏者崇拜御后娘娘、老郎神,吹拉弹唱者崇拜师旷,盐商崇拜葛洪,渔夫崇拜张果老,药材商崇拜孙真人(孙思邈),医生崇拜华佗,首饰商崇拜邱长春,杀猪匠崇拜张飞,打草鞋者崇拜刘备,文人崇拜孔子,豆腐商崇拜孙膑,摆地摊者崇拜铁拐李,补锅打铁者崇拜李老君,做牛生意者崇拜龚遂,卖鞭炮者崇拜祝融,木匠崇拜鲁班,染印者崇拜梅、葛二仙,造醋者崇拜帝子,做酒者崇拜詹王,卖酒者崇拜杜康,剃头者崇拜罗祖,农夫崇拜神农,打莲花闹者崇拜范丹老祖,风水先生崇拜杨救贫,扯牌看相者崇拜桃花娘娘,问卜者崇拜无量祖师,乞丐崇拜伍子胥,卖武艺者崇拜洪五祖或达摩,变把戏者崇拜吕洞宾,巫师崇拜张天师,撑渡者崇拜天后娘娘、海龙王,驱邪者崇拜马脚神等等。

韶关道教自汉末产生,沿袭到现在,在长期的传承与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如下特点。

首先,佛道一家,三教合一。佛教传自印度,道教产于本土, 二者与儒家虽然彼此独立,且时有矛盾与冲突,但从魏晋到明清,三者相互影响,碰撞融合,逐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借互补。一些寺庙道观,一时为佛,一时为道,或者佛道不分。韶关佛道即是如此。如韶关道教之始的芙蓉庵历朝历代,或佛或道,曾经是真武圣殿,并屡次重修,沿至今日已成佛寺“芙蓉古刹”。韶关大多道教寺庙宫观都供奉有观音菩萨,佛道都供奉观音是佛道一家的典型表现。有的道教宫观牌匾或外墙标语都是佛教内容,如“佛光普照”、“南无阿弥陀佛”等。实际上,佛寺道观,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并不明白佛道的区别,更遑论佛道的各种经论了。

其次,传承不明,记录缺失。道教是多神教,派别众多,又时受打压,除了张天师一系自始至今传承有序外,其他大多传承不明,这又与记录缺失密切相关。地方史志只有寺庙宫观名称、地址的简单记录,目前为止尚未发现寺庙宫观本身的文字记载。加之近代历史的波诡云谲,尤其是文革期间的砸烂一切,仅剩的一点历史记忆及遗迹也消失殆尽,到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时,已相隔数代,香火盛衰早已如云烟消散。在调研考察过程中,大多数附近村民都不知道所在寺庙宫观的来历、传承、供奉神祇、宗教节日等等,即使少数耄耋老人虽略知一二传说或幼时的见闻,但也或者语焉不详、模糊不清,或者信息错误、稽之无据。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现在的研究。

再次,地方与民间信仰特色。道教与民间信仰密切相关,一定意义上说,道教是在不断改造与吸收民间信仰的基础上发展的,二者很难绝然分割。每个地方都有其乡土特色浓厚的道教神祇,这使道教具有民间宗教与信仰的特征。韶关有浈江、武江、北江等江河,故与龙有关的寺庙较多,如含“龙”、“水(江)”字的庙观就有很多处。供奉韶关地方特色的神灵的庙观如浈江区太傅庙、风火三公庙,曲江区的将军庙、武陵庙,仁化的仙鹤庙、白星庙,乐昌的将军庙、万福仙庙、云祖仙庙、仙人岩庙、白虎仙庙、石虎仙庙,乳源的上司庙、三德祠、九仙庙,南雄的太子庙、夫人庙,翁源的八角庙、上庙、青松庙、白马庙、康公庙等等。韶关的伯公庙众多,有大树伯公、灶头伯公、石头伯公、路口伯公、桥头伯公、社坛伯公等称谓,有“客家处处有伯公”之说,这体现了韶关的客家特色。此外,韶关有多处庙观供奉北帝(真武大帝、玄天上帝),或名北帝庙、或名真武殿(庙、阁),韶关多江河湖水,故多供奉主风雨的水神北帝。北帝诞生于三月初三,在武当山修道42载于九月初九得道升仙,因此关于北帝的宗教庙会首在三月初三,次在九月初九。但韶关浈江区犁市镇大旗岭村的北帝庙的庙会既不在三月初三,也不在九月初九,当地民众也不知道三月三和九月九对于北帝的意义,而是将北帝庙的庙会与附近的镇龙祠庙会合在一起举行,时间是农历十二月十八日,这源于2003年镇龙祠于此日神像上座。

最后,道教信众的功利性。汉民族本来是一个缺少严格意义宗教信仰的民族,如前所述,民众大多不究佛道,遇事求神,逢神即拜,消灾求福,求升官、求发财、求安康、求考试好成绩,本命年拜太岁,许愿还愿,等等,无不体现出强烈的现实功利性,极少发自内心的虔诚信仰,这也体现出民间信仰的色彩。

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发展遇到了许多问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也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与此同时,中国仍处于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正处于各种矛盾的多发期和改革的深水区。从社会到个人,急功近利、物欲横流、心灵空虚、信仰危机,这些都亟需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与办法。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出自本土的道教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活哲理,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智慧,尊道贵德、乐生重生的教义,济世度人、孝慈和谐的准则,清静恬淡、抱朴守真的境界等,虽然不是治愈此世此人的灵丹妙药,但可以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宗教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心灵慰藉与信仰是人的基本精神需求,“正道不进,邪教必入。”韶关正在建设宜居城市,并力争在2017年申报成功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些都为韶关道教的自我调适与健康发展提出了现实的要求,而如何形成政府、教会与民间的良性互动,更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1]鲁迅.鲁迅全集:第1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353.

[2]林亮坤.芙蓉仙境寻踪[N].韶关日报,2013-08-24(B2).

[3]翁源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翁源县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861.

[4]黄细军.粤北佛寺道观[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6:91.

[5]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洪天富,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218.

Study on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Shaoguan Taoism

YANG Hua-sha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Adiministration, Shaoguan University, Shaoguan 512005, Guangdong, China)

Shaoguan Taoism originated from the Taoist in the end of Han Dynasty, Kangrong .From Wei-Jin and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to Tang dynasty, when it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continued to develop during Ming and Qing Dynasty and tended to declin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with complete cessation of activity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Since the reform, Taoism has restarted gradually in Shaoguan, and there have been four temples approved chronologically as places for religious activities. Yet temples constructed spontaneously by the public have blossomed everywhere, with various deities, including general Taoist immortals and local deities of Shaoguan. Shaoguan Taoism has four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a combination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lack of the records; faith from both local and folk; utility of the followers.

Shaoguan; Taoism; history; current status

B959

A

1007-5348(2017)01-0012-05

(责任编辑:王焰安)

2016-12-20

2013年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韶关地区道教现状调查研究”(Z2013004)

杨华山(1965-),男,湖北大悟人,韶关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地方历史文化。

猜你喜欢
韶关崇拜道教
广东韶关曲江区总工会“夏送清凉”慰问13000余名职工
韶关札记
我崇拜的那条“龙”
西夏道教补议
西夏天崇拜研究
我最崇拜的人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崇拜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韶关旅游景点的再译
韶关有个青年创业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