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教学设计

2017-04-13 12:19李影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文明校园生态

李影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思修》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教学设计

李影

(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在“中国梦”的主旋律影响下,与生态文明有关话题引起人们热切关注。在高校“两课”课堂中融入生态文明实践教学,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意识,促进校园、社会和谐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两课”的课程内容和特点,有效联系生态文明知识及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情和存在的问题,怎样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促成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行为,提高他们的环境法律法规,是“两课”目前着力点。

生态文明;教育;思想道德修养;实践

近日笔者做了一份《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状况问卷调查》。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共有180人,有效问卷是170份。问卷显示50%以上的学生没有上过生态文明教育课,90%以上的同学都认为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课程非常必要;而目前同学生态文明的知识大多是从报刊杂志和网络了解的;当问及是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环境,90%以上的同学是不清楚甚至是不会;同学们都一致认为环境的污染很严重,但如何去实行保护环境的措施,90%以上的同学无所适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这些现实问题值得深思,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十分必要,但生态文明教育要如何设计,通过什么途径可以有效的实现教育目的?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程的实践中是本文的新视角,力求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有效路径。

1.生态文明教育涵义

生态文明教育的三个重要指标即: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模式、公正公平社会制度,主要内容有公民道德培养和人格养成,教育原则是遵循环境保护、宣传生态安全。教育对象是高校大学生,教育目的是提升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和活动来营造生态文明氛围,着重培养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者。

2.《思修》课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完成,生态文明教育当然可以借鉴这种传播方式,将生态文明知识和内容纳入到《思修》课教学中去,为大学生完成生态文明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在进行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足。

2.1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的份量逐步增加突显实效性

2.1.1《思修》课程重视生态文明教育

2013年修订的《思修》课本中,完善了相对过时的资料信息,在教学内容上体现了与时俱进,增加了实时性的资料,这使理论更加丰富。第三章中《思修》在其第三节的第四小点提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本章第四小节“领悟人生真谛”里提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人类改良自然活动范围及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结构。在第五章法律知识中,增加了学生的法律基本常识。特别是宪法,为环境保护、文明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将法律素质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紧密结合。在第七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内容,从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角度,提出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社会和谐共存。在本章的第三小节中,又从法律角度,介绍了环境保护相关立法内容。

2015年重新修订的《思修》课本中,更加突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在第三章第三节的第四部分用了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讲述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珍爱自然,保护生态等三个方面讲到生态文明对人类的重要性。在第五章第一节中讲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委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另外在第六章第三节中讲到经济法时提到:制定了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水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

由此可见,从《思修》授课教材内容看,人们逐渐关注生态文明,那么生态文明教育必将得到发展。

2.1.2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形式

目前我国高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形式,主要是以传统讲授为主。通过教师授课,采用理论灌输,根据教学目标和生态文明课程资源进行。有关生态文明的知识,大学生主要靠课堂与课本获得,几乎没有相应的实践活动,实践生态文明意识较弱。这种生态文明的教育并没有得到大学生心理认同,因此,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形式有待创新。

2.2当前《思修》课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

(1)高校不够重视。在我国高校仅仅重视专业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很少被关注。另外高校《思修》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中生态文明内容只在教材的个别章节出现,对其内容和相关教育并没有深入解析。而教材不能及时更新素材,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比较浅,其实践性教学更少,生态文明教育整体失去吸引力和重视。

(2)《思修》课程缺乏趣味性。调查显示,《思修》课内容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其教学方法需要改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也同样面临学生不感兴趣这样尴尬的问题,究其原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个人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实践的重视,这将是本文第三部着重分析的内容。

3.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教学重要性

(1)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和认识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实践可以提高认识,认识能够进一步指导实践。知行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观点。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教学,是《思修》理论课教学的有益尝试,通过理论联系实践,通过生态文明观问卷调查和课堂设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大学生文明生态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保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革中的应有定力。

(2)生态文明教育重要性。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培养他们现代文明素养,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校园和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具有引导意义,还具有示范带动作用。

因此本文实践教学设计就是基于以上的原因所做出的教学设想。

4.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教学具体设计

4.1储备生态文明知识

第一环节:积累生态文明知识(通过PPT形式,理论讲述)。

生态文明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生态文明强调和谐发展,立足自然保护和资源再生,人类有节制、有计划地从自然获取所需,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通过生态文明知识的积累,让学生们明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行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是党中央的重要方针。

第二环节: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通过观看系列视频如:《环境污染—人类的灾难》(环保教育视频),阅读系列环保书籍如:《古树的述说》(生态文明智慧启迪书籍)引发讨论和思考。例如:为什么要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严重威胁到我们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生存的突出问题有很多,而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发展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还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推荐生态文明教育视频:生态文明启示录;苍穹之下;环境污染—人类的灾难;创意沙画: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保护环境。

推荐生态文明书籍:古树的述说;寂静的春天;拯救地球生物圈—论人类文明转型;保护环境;地球之旅;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者;绿色世界在召唤;环绕着我们的海洋;科海奇观丛书:地球告急。

4.2养成良好生态文明习惯

生态文明习惯的养成首先是生态文明意识要觉醒,要让环保被动意识变环保主动自觉。可以通过系列活动如:地球熄灯1小时、光盘在行动等来实现。

第一环节:学会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指垃圾按照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其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达到转变公共资源的目的,如通过知识问答形式进行。通过垃圾分类,让学生感受环保做起来其实很简单也很有趣的事。

第二环节:杜绝生活中的浪费(如到食堂体验光盘行动)。生活的浪费有很多,如食物浪费、衣服浪费还有资源浪费等。通过这一环节让同学们懂得节约是一种美德,养成随手关灯、随手关水龙头、随手关掉电源等的好习惯。

推荐生态文明活动:地球熄灯1小时;光盘行动;捐助行动;绿色出行;节能减排从我做起;我环保我快乐。

4.3善用生态文明思维

开展校园生态文明实践小调查。以班级为单位,把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以5-8人为最优),分别展开问卷调查、生态校园实地考察、讨论和汇总调研报告等几个过程的活动。

第一环节: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调查。首先设计好调查问卷,如可包括生态知识、生态状况、生态教育现状、生态行为等内容。让小组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分析可以让学生养成善于分析的习惯。

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分析汇总该小组的调研报告。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同学们的生态文明和教育的情况。

第二环节:实地考察校园生态环境情况。通过小组实地拍照,就地取材,了解校园生态文明、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状况;通过走访同学老师,了解当下校园生态文明的情况,及时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5.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教学效果

建成美丽中国的道路是长期而艰辛的,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态文明素质必须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开始,用实际行动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结合校园和本市生态文明建设状况,在教学中开展了以生态文明教育、环境教育、环保活动为出发点,以“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为目标,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工作。让每位学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宣传者、实践者和推动者,用自己的行为去感染身边的同伴,美化身边的校园,自觉遵守文明规范,实践“知行统一”的哲学理念,成为 “活力校园、创新校园、美丽校园、和谐校园和幸福校园”的校园生态文明建设者中的积极一员更是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者中的积极一员。

[1]《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8(6):174,178-179.

[2]《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编写组.《思修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3年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8(7):120.

[3]王强.关于高校生态文化教育的探讨[J].江苏高教,2007,(2).

[4]于海荣.浅析高校“两课”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1):93-94.

[5]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4.

[6]何瑞强.生态文明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嵌合[J].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2,11(3):107-109.

[7]李雅萍,李永红,曹岁新.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两课”教学途径探析[J].新西部,2013(14):136-138.

[8]韦贵红.雾里看花—透过大气污染事件看生态文明法治建设[J].清华法治论衡,2014(3).

[9]邹雄,刘清生.论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结构布局—兼评新《环境保护法》[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

G642

:A

:2095-7327(2017)-02-0007-02

本课题是学院2014年教学质量改革课题成果,项目名称为生态文明教育纳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研究,项目编号2014Yjyxm38;2015年质量工程之教学研究项目阶段成果,项目名称为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项目编号为2015jyxm752。

李影(1980.8—),女,汉族,安徽灵璧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文明校园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文明歌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