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提升障碍与对策
——以武隆县为例

2017-04-14 06:22□吴
山西农经 2017年12期
关键词:武隆县入社社员

□吴 强

(重庆市合川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合川 401524)

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提升障碍与对策
——以武隆县为例

□吴 强

(重庆市合川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 合川 401524)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能够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增收的有效的组织形式,近几年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状况分化较为严重,其中市场竞争力不足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的难题。为此,本文以武隆县为例,探索阻碍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化;竞争力;政策建议

1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成效

1.1 发展势头较猛

武隆县从2005首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起,在当地政府大力支持下以及自身优势示范作用下,周边农户入社的积极性得到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自2008年起呈现较快发展趋势,年注册量保持在70户以上,2010年受农户增收致富工程的强力带动,在“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增收方式的影响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数量达到187户,为历年中注册数量最多的一年。之后,在重庆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政策带动之下,武隆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三大趋势即由数量扩张向数量增长与质量并重转变,由注重生产联合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转变,由单一要素合作向劳动、技术、资金、土地等多要素合作转变。截止2015年,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总量已达831家。

1.2 带动社员增收的能力持续增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单家独户地小规模分撒经营,规模小、产出低、成本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弥补了这一系列的缺陷,在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入社农户节约成本、增加收入,同时通过专业合作社的技能培训和市场对接,既促进入社农户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为入社农户扩大生产规模提供保障。

1.3 市场潜力不断得到挖掘

产品销售市场以重庆辖区为主,通过建立自有品牌逐步实现出口。近年来,随着当地特色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特色农副产品品牌效益不断显现,主要产品逐渐走出武隆、走出重庆,并实现出口。同时,依托武隆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主要产品品牌市场认可程度不断提升。

2 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提升的障碍分析

2.1 经营规模较小,辐射能力有限

据调查,武隆县正常运转的合作社户均注册资金虽然达到了204.48万元,但注册资本小于200万元的占比高达64.6%,而且相当一部分社员是采取以土地经营权、林木等实物作价入股,实际可营运的资金很少;辐射带动力也十分有限,其中入社社员数量在10户以内的专业合作社占比达52.0%,11~50户的占24.0%,50户以上的占24.0%。多数合作社联合松散,作用发挥和影响力有限,严重制约了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的提升。

2.2 缺乏品牌特色,产品结构单一

武隆县并没有充分利用农业优势,虽然主导产业较多,然而单一的农产品生产和销售依然是武隆县的主要经营方式。对于农产品的进一步加工很少,农产品的附加值极低。据调查,武隆县正常运转的合作社中,从事农林牧渔种养的有近400家,占了绝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能够依据当地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和发展,然而农民合作社自身的局限使得农业合作社的功能并未完全发挥出来,产品的竞争力不足,如何能够将现有农产品进一步推广和宣传,如何发展现有企业没有清晰的定位。

2.3 内部管理欠规范,社员凝聚力弱

合作社作为一种企业形式,那么也应该有合规的治理结构,然而武隆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普遍缺乏民主管理的有效监督。虽然武隆县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制定有章程,但严格照章程办事的合作社不多,成立的理事会、监事会等机构也未能切实履行相应的职能,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据对598名合作社社员调查,有22.9%的表示未与合作社签订入社合同,有25.3%的表示合作社未定期召开社员大会等内容。由于对内部成员缺乏有效的约束,一些合作社或其内部社员假冒某些合作社的品牌来销售自己的产品,而自身却不用付出任何成本就可以获得可观的利益,“搭便车”行为阻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品牌化道路。

3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3.1 提高合作层次,调动农户入社积极性

应该努力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的合作层次,不应该局限于统一种植或统一销售等低层次的合作形式。对于小规模农户来说,由于细碎化、分散化等特征,其市场议价能力十分有限,完全暴露在市场风险中。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组织农民“团购”农资之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其他方式拓展产业链上端的发展空间(胡冉迪,2012)。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增强自身议价权,为农户争取保底销售价格,让农户规避市场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自身实力为农户筹集生产所需资金,解决农户前期资金短缺的问题,这就需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涉农企业相互联结,形成一条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从农田到餐桌”垂直一体化,将外部交易成本内部化,使各方之间的联结程度更为紧密,利益分配更趋合理。从而,能够使分散生产的农户主动加入农民专业合作中来,组织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

3.2 加强品牌构建,增强产品竞争力

适度规模化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适时推进合作社的生产扩张。改良产品品种,引进和推广新品种与新技术,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同时,严格把关农产品和加工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加强品牌化概念,要注重名、特、优农产品的开发、打造和商标注册。以品牌效应吸收更多的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将品牌做大做强。多渠道销售,积极转变销售理念,拓宽销售思路,变被动为主动,合理运用营销策略与技巧,不断完善和创新营销方法,开拓市场,寻找并发挥自身的市场优势。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或加入特色农产品销售平台,广泛应用电子商务等现代销售手段,以获得更广泛的社会认同。

3.3 加强内部监督,协调各方利益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农民合作社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农民合作社发展的管理体制,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同时可以向专家请教,向政府寻求帮助,以便解决在管理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建立考核和激励体制,对于付出多的社员进行大力鼓励,对于付出少的社员进行点名批评等,同时社会和政府也要加强对农民合作社的监督都能,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推进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协调好合作社与社员、社员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农民合作社一定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同时,坚持服务社员,合作社获利了要公正地分配给社员,当然如果亏损了,则需要全体人员承担;同时建立规范的生产标准和体系,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规范。

3.4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增强发展后劲

合作社应该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激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技人员到农业专业合作社入股任职,不仅为合作社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且也增强了合作社发展后劲。传统农业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而专业人才的引进不仅为合作社带来了农业生产技术而且这部分人才能够接受新思想、运用新技术打通“从田间到餐桌”的通道。

[1]朱富强.作为合作组织的企业:本质特性、基本目标、治理机制和组织原则[J].经济学家,2012(4):37-43.

[2]姜长云.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态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5(74):10-16.

[3]胡冉迪.当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11):44-48.

1004-7026(2017)12-0004-02

F321.42

A

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12.003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课题号:2016Y BG L109。

吴强,男,汉族,重庆北碚区人,中共党员,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工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市场营销。

猜你喜欢
武隆县入社社员
胡耀邦:让社员们多搞点“小自由”
浅论九三学社组织开展入社谈话的方法
通往宗教人的神圣死亡路
——浅评《入社礼的仪式与象征:关于生与再生的秘仪》
武隆县早熟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In situ synthesis ofhydrophobic magnesium hydroxide nanoparticles in a novelimpinging stream-rotating packed bed reactor☆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九三学社社员绘画作品选登
必须阻止悲剧重演
武隆县野生食用菌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