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湾农场荔枝龙眼栽培的回顾与展望

2017-04-15 10:48韦金道黄红春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6年6期
关键词:龙眼果农荔枝

韦金道+黄红春

荔枝龙眼是我国南亚热带的名优特产水果,作为“三高”农业生产发展项目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广西农垦国有九曲湾农场兴起推广种植至今已近30年,最高种植面积曾达224.46 km2。荔枝龙眼在农场生产栽培30年来经历了峰回路转,从高潮到低谷,从低谷走向复苏,从最初的集约化专业生产到综合性经营,由国有固定产权到经营权作价转让,经受了史上最严重的冰冻寒害天气的打击和市场转型后市场价格严重滑坡长期低迷的沉重冲击造成的多年的经营性亏损。经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农场开发建设征用,如今保存下来的100多hm2荔枝龙眼果园已进入了青壮年盛果期,随着市场销售行情的看好,价格开始回归理性而走向复苏。近年来随着植株结果量的不断提高,每年累累果实源源不斷地在成熟季节大量上市销售供应,丰富了城乡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这些保存下来的果园将成新一代农场员工手中珍贵的绿色财富的希望。

1 项目上马的由来

20世纪80年代中,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提出了富民兴桂的系列重大战略目标、任务和措施,其中大力发展具有岭南特色优势的荔枝龙眼水果生产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和项目之一。为此,作为首府城市市郊的九曲湾农场从当时自身情况实际出发,经过考察、论证和评估,获得通过利用世界银行的部分低息贷款开始起步发展荔枝龙眼生产栽培。

经过认真的筹备,从1987年起到1994年止分期分批在一分场、二分场、四分场、五分场、六分场、七分场、东山分场和新桥分场等8个农业单位共种植荔枝龙眼为224.46 km2。其中荔枝为113.93 km2,龙眼110.53 km2,1987年种荔枝22.42 km2,1988年种荔枝24.2 km2,1991~1992年种荔枝45.04 km2,1991年种龙眼45.03 km2,1993年种龙眼65.66 km2。1994年以后职工由于看到荔枝试产树收益良好而自发投资种荔枝22.26 km2。为了适应农场当时罐头食品厂加工的需要,荔枝以禾荔品种为主(淮枝),配有少量糯米糍、桂味。龙眼以大乌园品种为主,配有部分石硖,少量储良、福眼、东壁等品种。荔枝种植规格为6 m × 5 m,每667 m2种植22株;龙眼规格5.5 m ×5 m,每667 m2种25株。荔枝苗木来自著名荔枝之乡的桂平县麻垌镇。龙眼苗木来自广西农垦系统内的农垦职大、橡胶研究所和华山农场等兄弟单位。从此荔枝龙眼和甘蔗一起逐步代替了农场种植多年的菠萝、水稻、柑橘等作物,构成了体制转轨时期农场农业生产的主要支柱产业。

2 项目的经营状况

因农场的荔枝龙眼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形式来发展种植的,其性质自然属于国有固定资产,定植后按评估要求实行严格的专业化管理,以岗定人定额,每个岗位管理0.3~1.5 hm2。农场统一生产生活费用投入。4年幼树抚育管理期内按幼树长势评定级别,级数分为一、二、三级。按级别兑付岗位员工报酬,一级管理工资165元/667 m2,二级的为135元/667 m2,三级的为100元/667 m2。投产后按产量计酬。投产前投入形成的固定资产投产后分15年逐年折旧摊销直至收回全部资产还清原贷款,并保值增值。

定植后从1992年起部分荔枝开始陆续试产和投产至1998年,7年间全场实行严格的统一投入和产品统一销售管理。各个岗位所产的荔枝龙眼果品款统一上交农场,员工按产计酬,扣除当年各项费用及折旧后余下的归职工果农收入。除1992年试产果品由农场罐头厂按3元/kg计价统一收购入厂加工罐头外,从1993年起所有果品均由分场统一组织职工果农面向市场对外随行就市销售。1993-1998年全场荔枝果品市场售价平均为7.34元/kg,最高年份售价达11元/kg(1996年)。1992年至1998年全场投产树7年累计总产荔枝果品345495.3 kg,销售总收入253.8009万元。龙眼树从1994年开始部分试产,到1998年正式投产,4年共产龙眼果品65948 kg,销售收入54.7307万元,销售均价8.29元/kg。果品的市均销售价格与项目预测的价格基本相符并且略高,荔枝的整体效益相对龙眼表现较好。从1995年到1997年投产的荔枝龙眼共为国家上交利税68.5048万元,其中荔枝利税51.3733万元,龙眼利税17.1315万元。

在初产期内,出现了不少因种植荔枝龙眼连续多年获得显著效益的岗位职工果农。如二分场1987年荔枝种植户韦启来、陆月肖、韦汉美、韦尚川;四分场1991年龙眼种植户韦振祥、覃洪生;六分场1987年外来承包荔枝种植户唐旭庭等。韦启来1988年在该分场的水库山种荔枝0.36 hm2,1993年正式投产,到1997年年年开花结果,总产鲜果6766.7 kg,销售收入55550元,年均产果248.3 kg/667 m2,年均产值2038.5元/667 m2,最高的1996年产品1448 kg,销售收入16925元,均产268 kg/667 m2,平均产值3105元/667 m2,见表1。

从表1、表2看出,荔枝龙眼大小年结果十分明显,加上不定期的霜冻寒害天气的影响,对初产荔枝龙眼果园整体效益影响很大。从表2看出,1998年是农场荔枝龙眼较大面积投产后结果最少、收成最差的年份和广西全区各地的情况基本相同。但也出现了个别获得显著高产的数位,如四分场的韦振祥岗位和覃洪生岗位,见表1。

3 在困境中艰难生存

作为国有固定资产的农场荔枝龙眼“三高”农业生产项目未获得高效的回报,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广西全区各兄弟场一样经历了体制转轨和市场经济冲击的阵痛和自然灾害的沉重打击。1998年秋季起农场迫于形势的发展对荔枝龙眼果树进行作价转让经营权给职工个人家庭农场经营。作价转让后和未作价转让的果园的一切生产、生活费用及产品的上市销售全部放开由职工果农个人全部自理。而在此同时,作价转让和两费自理后,市场上荔枝龙眼的销售价格遇上了急剧滑坡的局面。1999年荔枝龙眼成熟上市后职工果农惊奇发现,价格低得让人难以承受,从上年的7~8.9元/kg直降到3元/kg左右。而且收购商也没有往年的那么多,也不再直接到果园中收购了,使职工果农被迫自己拉运上市摆摊销售,大大增加了劳动成本和费用支出。1999年12月下旬又碰上了连续7天的严重霜冻天气,使全场荔枝龙眼大面积受到冻伤冻死,受害毁损果树20.66 km2,其中荔枝报废6.06 km2,龙眼报废14.6 km2,只能将冻死报废的果树面积改种甘蔗等其他作物。而大部分受冻枯死枝梢的植株经过1~2年时间才能恢复树势。

2001~2006年市场上荔枝龙眼的鲜果价格一降再降,直降到1.5~2元/kg的底谷,职工果农的利益再次遭受重创。果贱伤农,从2001年起连续几年时间,职工果农的当年投资成本都因果价低贱和滞销而无法收回,造成了严重亏损局面。大多数职工果农都因为亏损而丧失了继续对荔枝龙眼投资管理的信心,纷纷改种效益相对稳定的甘蔗作物,到2010年止全场共改种甘蔗面积达到几十公倾。无能力改种甘蔗的则丢荒不管,形成了大面积的丢岗烂岗现象。大多数岗位职工的生产、生活因此陷入了负债累累的困境中。

职工果农负债,农場亏损。在困境中艰难生存的农场领导和职工果农都在思考寻找解脱困境的出路。

经过反复思考、分析和论证,农场最后决定:打破岗位专业化经营管理模式,实行综合性经营管理。即将荔枝龙眼专业岗位分解与甘蔗混合搭配经营,每个岗位经营甘蔗和荔枝或龙眼各一半面积,由效益相对较好的甘蔗短期作物来哺养亏损的长期果树荔枝龙眼,缩小亏损面,减少亏损额,保证每户都能完成上交土地费用,共渡难关。能改种的允许改种甘蔗,原果树债务由本人逐年负责还清。改接或改种市场上畅销价高的优良品种如桂味、糯米糍、石硖、储良等。根据农场的承受能力适当减免亏损大户一些债务,减轻亏损负债职工的负担。采取了以上措施后,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亏损的局面得到了逐步扭转。

4 在坚持改革调整中走出困境,迎来希望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场经过连续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大力推进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把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不适宜荔枝龙眼生长的环境条件的烂岗差岗树位果断地进行淘汰,改种甘蔗,保留适宜荔枝龙眼生长、立地条件好、管理好、产量高的树位。同时加强宣传力度,动员职工果农坚定信心,坚守岗位,坚持投入,认真抓好果园各项常规技术管理,按时施肥放梢,保梢护梢,及时修剪、喷药、防虫保果,提高坐果率,提高产量和果品质量,增强市场销售竞争力,应对市场价格低迷的挑战,以数量和质量求生存。在市场价格最低迷的困难时期,不少职工果农仍能坚守岗位,坚定信心地对果园进行加大投入管理。如二分场职工韦桂林,2008年秋冬利用小型钩机对其1991年种植的1.2 hm2荔枝园地行间进行壕沟式全通透深翻压青改良果园土壤,利用自产的甘蔗叶,蔗尾梢及绿肥杂草和磷肥分层压埋,对提高果园土壤肥力,改善果树根际土壤通透性,促进植株恢复健壮生长效果十分显著。经过改造后的果园2011年以来年年开花结果,虽然市场价格较低,由于树势壮,产量较高,每年都获得较为可观的销售收益。2015年该岗位产果19440 kg,单产为1023 kg/667 m2,销售收入7万多元,2016年产果15210 kg,由于果品好,卖价高,销售收入7万余元,连续2年产值达3600多元/667 m2。

曾外出务工的二分场职工子女韦必宁,2011年返场接其退休母亲约1 hm2的荔枝岗位后,全身心投入果园管理,2012年至今,年年荔枝销售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其中2013年和2015年收入7万多元。

二分场职工韦汉光自1991年种植荔枝至今,不管市场价格如何波动,都能坚持管理不动摇,其管理的0.74 km2荔枝园树势一直保持壮旺长势,在市场价格最低迷的时期,每年都仍获得较为理想的收成。近年来随着市场价格的逐步稳定回升,树冠扩大,产量提高,效益也越来越显著。2013年0.74 km2荔枝树总产荔枝13600 kg,全园售价6元/kg,总收入8万余元,667 m2产值7000余元。2014~2015年仍年收入在4.5万~5万元,实现连续3年单产1200 kg/667 m2以上的高产稳产水平。四分场职工韦振祥1991年在农场的统一安排和指导下,发展种植大乌园龙眼0.61 km2共199株树,定植后精心抚育管理,第4年开始挂果试产。1995年正式挂果投产,到2001年的初产期内,年年开花结果,总产龙眼17590 kg,销售收入85845元,年均产果272 kg/667 m2,收入1558元/667 m2,其中1998年产果3000 kg,销量收入30000元,平均产值3253元/667 m2,成为农场众多种果户中最先走上致富之路的先进典型,之后多年来该户果园年年丰产稳产。因种植果园效益显著,韦振祥获得1998年南宁市的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荣誉称号。像这样高产稳产岗位的农户还有很多,如长期外包工韦家胜、韦海柏户,东山分场职工韦昌宁户等。农场荔枝龙眼生产随着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和市场行情的看好,价格的逐步回升,产量的逐年提高,已经从低迷的困境中摆脱出来,迎来了新的生机和希望。

5 展望

荔枝、龙眼是长寿的果树,其定植后生命周期长达60~70年,最长的可达上百年,其树冠大,四季叶色保持浓绿,是调剂生态环境的良好树种。随着城市规划建设的加速发展和农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步伐的深入,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的观光农业和农家乐将成为城郊九曲湾农场今后农业发展建设的目标。这些经过调整和近年来开发建设不断征用后至今保存下来的上百公顷荔枝龙眼树经过职工、果农的认真管理和投入,树势长势有了很大恢复,树冠逐年扩大、结果能力逐年提高、结果性能进一步稳定,株产果能力已达上百公斤,开始步入了盛产期。目前在职工果农的精心管护下正焕发出一派勃勃的生机,今后每年为职工果农获得丰厚经济收益的同时,将成为农场建设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和农家乐的首要必备硬件之一。在每年荔枝和龙眼挂满枝头的成熟季节,必将引来各地游客前往观光,为农场的开发建设增添一道亮丽的光彩,为农场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为农场人的新的生活做出其特殊的贡献。

猜你喜欢
龙眼果农荔枝
基于Logit-ISM模型的果农电商参与行为研究
吃荔枝
Fruit of the South
荔枝红了到灵山
果农之梦
买龙眼
苹果树一生都在做减法
5月龙眼市场监测分析
6月龙眼市场监测分析
荔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