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禄培尔幼儿教育哲学思想的研究

2017-04-15 12:19何珍
求知导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本质游戏幼儿

何珍

一、对立统一的规律

福禄培尔在《人的教育》中提到,“有一条永恒的法则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作用着,主宰着”[1],这条内在法则即是“上帝的统一体”——在自然、精神及两者结合的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抗拒的作用,展现着一切事物的本质、联系和整体。这个主轴思想深刻揭示了教育哲学思想——对立统一性规律。

1.人的本质的对立统一性

福禄培尔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既然这样,为何事实上有些幼儿和少年身上却存在任性、固执、专横、轻浮、懒惰等“性恶”的缺点和不良行为呢?对此,福禄培尔归结为两个根源:一是完全忽略了“纯粹的人的本质的各个方面的发展”;二是发展过程中遭到了“任意的、不规则的干预”而导致不正倾向。导致这两个错误产生的深层原因乃是对“人的本质对立统一性”的违背。

人所表现出来的暂时的、个别的、特殊的、外表的、有限的东西,正是永恒的、一般化的、内在的、永恒的“上帝的本质”。虽然一切的东西是由精神从外表并通过外表被认识,但外表往往因为纷繁复杂难而以被人全面把握,因而他认为“教育不可能也不允许直接由外部推断内部”[2],而应反其道而行之,从内部推断外部,即成人无法从纷繁复杂、矛盾丛生、多样化的外部行为来把握幼儿的本质,而只能从“善”的内在本质解读幼儿看似乖张、错误的行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层对立而统一的关系,往往会对幼儿的行为产生错误的理解与判断,将仅凭未加分析的现实后果对儿童本性加以推论并强化这种扭曲的所谓“本质”,从而无法采取顺应幼儿本质发展的方法进行教育,导致人本来良好的力量即自然性和本质被破坏。

2.儿童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儿童最初的表现是力的表现,力的作用引起反作用力,因而婴儿会啼哭或抓握、踢蹬,这便是人最原始的自我意识的开始,通过对外界事物的作用反过来作用于自身的过程中发展认识。福禄培尔将这种理解推及儿童的整个发展规律中——人的发展是由内部到外部,又从外部到内部的连续并充分发展的过程。

婴儿时期,通过感官与动作对世界的自发内化,实现对自我混沌一体状态的分化,渐渐清晰于精神的我之外有个客体的我存在,这是由内向外发展的准备期。

幼儿期,随着言语的产生,人的内在本质发生分化,力图向外表现自己,宣告自己的存在,“通过自己的力量,自发表现内在本质”,因此,幼儿开始通过活动、游戏自发表现内心生活,是一个由内而外的发展过程。

少年期,由于对自我本质的认识而获得的发展并不足以支持对世界的适应,需要把握对人的本质与事物本质的统一法则,由此出现了为了创造物或是为了成果而活动的塑造行为,游戏也从关注活动本身转移到表现事物本身上,“人通过自身的力量使外界事物向自己接近,为自己掌握”,这便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一内一外的对立,从由内而外到由外而内的统一,体现了人的本质,实现了人的发展。

3.幼儿教育的对立统一性

在福禄培尔看来,成长是自发的,并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教育本身并不必然导致发展,教育只有在顺应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的情形下,才有可能实现“教育促进发展”的效果。教育呈现两种对立的情形:一种是容忍的、顺应的教育,另一种便是纯粹绝对的、强制性和指示性的方式。

依据福禄培尔关于上帝精神的阐述,第一种教育显然是最适应自然发展规律的,顺应人的原始状态并遵循他的内在需求,由此必然导致完美的发展。对于后者,如要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必须依据一个条件,即“上帝与人之间开始有了统一的生活,人开始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这样,真理才能从整体的本质和个人的本性中被认识和推导出来。

这就表明“自然”的教育和“人为”教育之间具有对立面,但同时也呈现出了其统一面。明确来说,人为的教育即指示性的、干预性的教育在服从永恒的原则和上帝精神时,它也就具备了顺应和容忍的性质,因为它具有绝对正确的见解和承认的典范性。因此,福禄贝尔强调良好的教育“必须和应当由必然唤起自由,法则唤起自决,外来的约束唤起内在的自由意志,外来的仇恨唤起内在的爱”“一切以规定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东西必须顺应学生的本性和需要”。因此,教育应以内部的、最本质的东西为依据,不能从外面进行干预与强加, 教育的实施应从内部推向外部。

二、经验与幼儿自我本质的发展

1 .自我是经验的依據

知识不是源于世界, 而是源于“自我”。费希特认为,经验的根据不是“自在之物”,而是自我,感觉经验依赖于知觉它们的“自我”,自我是独立存在的。以此为依据,福禄培尔认为发展和教育人类完成其使命和任务,不仅依靠他从外面所接受和所吸收的东西,而且更多地依靠他自己所表现的、所展开的东西。

2. 经验的途径是“自我行动”

经验是行动意义上的经验,是主体能动性的反映,它不再是二元对立的产物,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由于人要接触外部事物, 所以必然要求人们从它的本质和联系上去认识和承认它,但这种认识需要借助自我行动得以实现。“人具有感官, 即借以实现这种要求的工具, 它也充分和足够地体现了‘感官 一词的含义,即‘自发的内化”。“自发的内化”便是矛盾运动的产物,教育要从内因和外因的矛盾着手,使二者达到统一。

三、游戏与幼儿自我本质的发展

1.游戏活动与幼儿自我本质的发展

幼儿时期的游戏是以内部生命和活动力、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实际的外部生活为前提。

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模仿真实生活的现象;二是自发应用所学的东西;三是心灵的完全的自发的产品。依据游戏表现过程,游戏又分为三种形式,分别为身体的游戏、感觉的游戏和智慧的游戏。身体的游戏练习力量与灵活性,感觉的游戏练习听力、视力等,智慧的游戏则可以练习反省与判断。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和类型的游戏,都是自我向外发展的过程,是自我本质彰显的途径。

2.恩物与幼儿自我本质的发展

为实现游戏在幼儿自我本能发展中的作用,福禄培尔设计出具有发展性价值的玩具——恩物。福禄培尔设计“恩物”受到裴斯泰洛奇的“形式教学法”的影响。“恩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多样循序渐进、合乎逻辑联系的游戏和作业体系以及与此相配合的一套活动玩具。福禄培尔断言:恩物能够用来帮助儿童通过游戏领悟内部与外部是如何形成统一体的。“恩物”可体现它对儿童自我教育下的自我本质发展观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德)福禄培尔.人的教育[M].孙祖复,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2]盛宝芳.哲学思想基础下的“恩物”和蒙氏教具比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2).

猜你喜欢
本质游戏幼儿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数独游戏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