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三段式”教学尝试
——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

2017-04-15 07:55刘小生永定区第二初级中学福建龙岩364100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7期
关键词:中日战争三段式史实

刘小生(永定区第二初级中学,福建龙岩364100)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三段式”教学尝试
——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

刘小生
(永定区第二初级中学,福建龙岩364100)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三段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新课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

“三段式”教学;尝试;意义;思考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1]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教学的使命必然。在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和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对初中学生而言,培养和渗透历史学科素养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础知识的落实,即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二是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尝试着把初中历史课堂设计为三个教学环节,分别是:再现历史、探究历史、感悟历史,笔者把它称为“三段式”教学。

一、“三段式”教学的实施

以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为例。

1.再现历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说过: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新课程强调和倡导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以获取知识,同时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设计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在了解基本历史史实的基础上再现历史情景,进而实现时间和空间的跨越。国家制定颁发的课程标准(2011版)是当前历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内容是日常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为了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任务,这一环节,教师有必要组织学生学习课程标准(2011版)的内容,要求学生对照课程标准内容寻找、归纳、概括基本的历史史实和历史线索,找出关键词,并进行讲述。

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2011版课程标准内容表述如下: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其中重点是黄海海战和《马关条约》的签订,难点是《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学生在学习了该课课程标准的内容后,不难概括出本课的基本史实及其关键词有:黄海海战(1894年9月、邓世昌)、旅顺陷落(日军疯狂屠杀当地居民)、威海卫溃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年4月、李鸿章、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1895年、刘永福黑旗军)等。然后由学生自己讲述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马关条约》的签订、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等基本历史史实,教师点评补充,对于学生没有讲述到的内容补充或提示(如:学生基本提不出本课的两条线索——一条是日本殖民者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另一条则是民族危机的大大加深;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和提示)。

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和历史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和保证。再现历史环节,学生通过寻找、归纳、概括和讲述基本历史史实和历史线索,既有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基本的历史时空观,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探究历史

探究,它是以“问题”为中心,将课本知识归纳成各类、各层次且有系统的问题,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3]这一环节首先由学生把自己在预习以及第一环节学习过程中发现且未能解决的思考或疑惑,形成问题提出来,问题提出后,教师启发全班同学共同思考讨论,并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对于课程标准中要求而学生又未能发现或理解分析不够的问题(往往是一课中的重难点),教师则通过适当提供一些课内外的史料,引导学生加以解决,从而达到对本课重难点问题的解决和突破。

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学生在了解了该课的基本史实和线索后,提出了以下问题:日本为何要侵略中国?北洋舰队为何会全军覆没?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对于学生提出的前两个问题,相对简单,学生很快就能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对于第三个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南京条约》的内容进行横向比较,并且适当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材料,通过对两个条约内容的逐个比较,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这一结论。此外,教师还要适时提供一些材料(如日本的“大陆政策”,课本中的“动脑筋”,李鸿章“保船避战”的命令等),这些材料的出示,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认识日本侵略者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真实意图,以及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及中国失败的原因。这样,该课的重难点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探究历史环节,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史实和材料以及教师提供的史料提出并解决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理解以及历史解释能力。“探究历史”环节还充分体现新课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符合历史学科课程倡导的“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创新”的基本理念。

3.感悟历史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后,有何感想?或有何启示或经验教训?由学生自主提炼出一些历史观点或结论,得出一些启示或经验教训,并要求学生摆出史实依据。

如《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学生通过学习和讨论得出这样的观点、结论和史实依据: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史实依据是日本侵略者提出的“大陆政策”)、落后就要挨打(史实依据是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发展壮大及清朝的落后局面)、清政府的腐朽是导致失败的根源(史实依据是慈禧太后大办其六十大寿庆典)、邓世昌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史实依据是邓世昌的英勇事迹)、要学习爱国官兵英勇顽强的抗争精神(史实依据是邓世昌的英勇事迹及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等。在学生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联系当今中日关系及世界形势,出示一些最新的时政材料(如日本首相安倍的一些涉及中日关系的言论、中日钓鱼岛之争、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错误言论等等),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新时期我们国家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中学生自身该如何做?等等,使该节课的学习得到升华。

这一环节,学生在该节课学习的基础上,以史实为依据,得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启示及经验教训,并能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和能力,与今年福建省历史中考材料论述题这一新题型及高考历史史论结合的要求异曲同工,因此,有助于初高中衔接,为学生将来进入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更对初中学生尽快地适应2017年福建省初中历史中考的新题型——材料论述题的解题有一定的帮助。

二、“三段式”教学的思考

1.实施“三段式”教学,需要平时加强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方法,那就很难保证整节课目标的实现。比如:教会学生如何找关键词,归纳历史事件应该包含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或影响等;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一定要以史实为依据,客观公正,一分为二,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评价,而不能用现在的要求标准进行评价等。

2.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很重要,没有学生的课前预习,将会影响教学计划的实施。如果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那么再现历史这一环节必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就影响到后两个环节的完成,从而影响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三段式”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段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教师课前不仅要对整节课进行设计,还需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学生可能出现哪些问题?需要补充哪些问题和材料?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如何呈现等,所有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康爱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EB/OL].[2016-06-23] ht tp://blog.sina.com.cn/s/blog_147fba169002wdcf.html.

[2]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

[3]王雄.王雄的中学历史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徐小敏)

猜你喜欢
中日战争三段式史实
三段式后桥壳环焊工艺分析及改进
人教版高中“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思考
专业阅读推动课堂教学:视角 灵感 素材——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为例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思考——以历史反思为视角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三段式多学科整合改革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1”三段式教育模式研究
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三段式”就业指导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两次中日战争之间中国发展海军的历史沉思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中国工农红军第17军史实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