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战争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复习的对策
    期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前(1894—1911年)这段时期,这段时期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觉醒与探索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主旋律。这段时期发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等。同学们要认识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3年1期2023-05-30

  • 新课标视域下中学历史教学史料衔接摭议
    下面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對比初中和高中课程标准差异。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列强侵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从课程标准要求看,初中学段的课标要求较为简单、具体,而高中的学习层级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4期2023-04-04

  •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复习的对策
    期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前(1894—1911年)这段时期,这段时期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觉醒与探索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主旋律。这段时期发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等。同学们要认识这些历史事件的意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

    中学政史地 2023年2期2023-03-21

  • 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历史时期重难点突破
    刘艳菊从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1894—1911年)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觉醒与探索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仍占据主导

    中学政史地 2021年32期2021-11-24

  • 简析二战日本的南进战略
    ;南进战略;中日战争中图分类号:K31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15-0010-021 日苏关系与北进战略的流产自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从未放松向北推进的战略规划,“北进”一词经常出现在战前日本军队的各种文件和有关当局的批示中。然而,北进战略的具体内容却在不断发生变化,这与日苏关系变化和东亚的形式的发展密切相关。早在1918年,日本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干涉苏俄革命时就在西伯利亚地区驻军。日本对西伯利亚的出兵占领长达六年半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15期2021-11-03

  • The Rise of China
    。全书以甲午中日战争至21 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之间的历史事件为研究材料,深入剖析近现代初期破碎山河中的世道人心,回顾歧路惶恐间的挣扎徘徊,阐释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解读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钩沉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历数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瞻望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书名:《为什么是中国 》作者:金一南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20

    今日民族 2021年8期2021-10-21

  • 遥望先生远去的背影
    年:结缘于“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我认识傅高义先生,源于章百家、杨天石先生的引见。那是2008年,重庆正在酝酿实施“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简称“重庆抗战工程”),我负责工程的具体工作。工程的重要理念是“中国立场,世界眼光,学术标准,一流水平,进入西方主流社会,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因此,我们需要一个连接国际主流学界的平台。章百家告诉我,杨天石和傅高义办了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需要在中国落地,重庆可以考虑承办。于是我去北京与杨天石面谈。他告

    红岩春秋 2021年1期2021-02-08

  • 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历史时期重难点突破
    刘艳菊从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1894-1911年)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觉醒与探索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的主旋律。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民族危机空前加剧。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但仍占据主导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1年11期2021-01-16

  • 《论持久战》的理论特色
    》中毛泽东对中日战争的认识是建立在“抗战十个月的经验”基础之上的,是对实践经验的反思与总结。他从国内对于中日战争的两种疑虑即“亡国论”与“速胜论”,开始引出论证的议题。首先,使人们明确了中日战争这一矛盾的特殊性,它不同于一般战争,它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定性;其次,明确了中日双方各自的矛盾性质,中国是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帝国主义国家,前者处于上升阶段后者则是处于没落阶段。接下来毛泽东分别反驳了,国内在抗日战争认识上的

    时代人物 2020年35期2020-12-08

  • 坚持问题导向 助力三轮复习 ——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
    料介绍了甲午中日战争前,在舆论宣传战上,日本颇有斩获,而清政府却无所作为。学生若能从中发现历史问题,积极思考中日双方反差如此之大的原因,题目就会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增强问题意识,发现历史问题非常重要,也说明关注历史细节是尝试发现历史问题的重要方法。在复习教学中,教师既可适当呈现新的历史细节,也可引导学生关注熟悉的历史细节,以培养学生发现历史问题的能力。例如,众所周知,清政府是在朝鲜政府请求下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的,而日本则是不请自来、主动出兵的。教师可以引导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0年3期2020-11-18

  • “南方文库”与日本“南进”战略研究
    价值,是研究中日战争史和太平洋战争史的重要史料。[关键词]“南支调查会”;“南方文库”;中日战争;“南进”战略[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01( 2020) 01-0040-10明治政权建立之后,日本政府就将效仿西方进行武力扩张作为其基本国策。1868年,明治天皇在《宸翰》中公开宣称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①。1890年12月6日,日本首相山县有朋在国会上发表《施政方针》,明确表示要侵略朝鲜和中国:“大凡为国,不能保护主权线和利益线,

    外国问题研究 2020年1期2020-09-10

  •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教材中《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的课例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的分析,进而提出在历史教学中应用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四种方法:一是理清历史线索;二是重视内外交互活动;三是运用假设—演绎思维和系统思维;四是因材施教打破平衡状态。关键词:认知发展理论;历史教学应用;甲午战争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20)04-0070-03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由上个世纪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该理论问世以来被

    西部学刊 2020年4期2020-05-13

  •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曹娟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经济解体加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惊醒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对该专题中的知识基本上年年考查。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19年11期2019-12-27

  • 在危机和探索中走向末路的晚清
    更成功。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说明了这一点。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扩大是世界历史的潮流。与洋务运动同时,日、俄两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德国和意大利通过统一战争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了障碍。然而,洋务派却一再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暴露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以科举制度为例,此时欧美各国已经进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武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9年11期2019-12-27

  • 家国情怀视域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创新实践
    优势。《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为学生展示了中国危在旦夕的历史命运,这些事件具有历史转折性,正如史学家陈旭麓所言:“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华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案例描述】《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讲述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暴发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学生需要理解侵华战争的本质,理解其中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其中的历史意义,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层面发掘其中的家国情怀要素,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情感态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8期2019-12-25

  • 时空观念培养的历史教学策略运用
    笔者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的教学谈对学生这一素养的培养,供同仁讨论。我将《甲午中日战争》内容整合为“甲午之危”、“甲午之战”、“甲午之殇”、“甲午之思”四大板块,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激发学生以古鉴今,学以致用,从历史中来,到现实中去,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去。通过运用情境教学、图表教学、思维导图教学、史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学等历史教学策略,搭建时空框架,勾连时空关系,分析时空尺度。一、活用历史图表,直观时空的深度与广度历史图表包括历史图片、历史

    中学历史教学 2019年2期2019-09-10

  • 对初中历史证据意识的探讨
    据。以《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根据日本的一些史学家的说法,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由偶然因素引发的,你们认同这种观点吗?《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省这一条约对中国人民有什么影响呢?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这些具体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可以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体会到借助证据解释历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研究抗日战争要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全面整理各地抗战的档案、照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2期2019-09-10

  • 被忽略的中国:30年来英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日战争叙事
    科书如何描写中日战争进行了研究,涉及到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教科书,但英国教科书不在其讨论之列。[注]详见:施诚《美国大学世界通史教材对中国抗战的叙述》,《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第4期;诺维科夫、俞紫梅《当代俄罗斯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与中国抗战的叙述》,《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第5期;孙岳《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日战争》,《历史教学问题》2015年第5期;赵亚夫、张汉林《评现行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中日战争的叙事》,《历史教学问题》2015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7-22

  • 拓展世界视野,魂铸中国情怀
    公民。《甲午中日战争中对于中国为什么会输》这一个微课案例就在这方面体现的比较突出、典型的案例,理性爱国、全球意识、家国情怀聚焦点,学生的爱国情怀很好显现,我们就以它为案例进行论述。微课案例:《甲午中日战争中对于中国为什么会输》。微课目的:从世界形势、日本、欧美列强、中国的角度多层次探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增强学生“落后就要挨打”增强学生富国强兵、增强民族振兴意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思教育。微课设计如下:1 首先教学内容的重新整合,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世界家苑 2019年3期2019-04-29

  • 抗日战争
    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军多次对中国多个城市进行空袭,其中,据不完全统计,战时日本对陪都重庆进行218次轰炸,出动9000多架次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大轰炸的死者达10000人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市区大部分繁华地区被破坏。作为当时最繁华的城市上海,也在战争初期遭受了大轰炸。

    生命与灾害 2019年2期2019-03-20

  •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实录与评析
    周梅《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课前,执教教师将学生分成甲、乙两个学习小组,并发放了纸质阅读材料,以便课中开展分组探究活动。师:最近,电视节目《百家讲坛》中的一段视频引发了我对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一场战争的思考。这节课,我想跟大家分享这段视频。(播放视频,里面讲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师:相信同学们也注意到了,视频最后列出了几个问题。要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得走进发生在120多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场上去看一看。(出示课题)一、晚清与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1期2019-03-13

  •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曹 娟从甲午中日战争到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文明的深化时期。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出现严重的危机,中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这一时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自然经济解体加快,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战败,惊醒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对该专题中的知识基本上年年考查。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甲午中日战争的影

    中学政史地 2019年32期2019-01-11

  •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原因浅谈
    。今天,甲午中日战争的烽烟早已散去,然而甲午中日战争带给我们的惨痛教训不可淡忘。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为中国梦奋斗之际,在日本军国主义还蠢蠢欲动之时,再次回首百年前那一场烽火,尤为必要。甲午中日战争从1894年7月25日日舰袭击中国船舰开始,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历时不到9个月,中华民族却遇到了空前的危机,中国背上了沉重的外债,国力日趋衰退,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如今再理智地反思这一场让无数中华儿女感到愤怒、耻辱的战争,可以清晰

    中学政史地 2019年8期2019-01-11

  • 美化日军侵华,台湾神剧惊呆岛内外
    ,经历第二次中日战争。”把为日军服务美化成“报效国家”,将抗日战争说成“中日战争”,该文的历史观充斥着“皇民化”思维,《智子之心》的编剧或许借鉴过类似文章的一些说法。预告片里展现的“媚日”姿态随处可见——在护士们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时,竟然难以置信地痛哭流涕;中国军人在剧中更是被“黑”到极致,他们骂“一脸正气”的日本军官为“日本猪”,还举枪进入医院。英美人的塑造也并不美好,他们为了吗啡对护士动粗。在剧中,台湾“独派”常挂在嘴边的“二二八事件”也有展现,国民党

    环球时报 2018-05-112018-05-11

  • 海峡两岸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中日战争的比较研究
    教科书中关于中日战争的内容作比较。通过比较研究,寻找出海峡两岸教材编写的各种差异,彼此借鉴。关键词:海峡两岸 教科书 中日战争 比较研究一、海峡两岸历史教科书的概况(一)大陆历史教科书概况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使用国定制,即由国家教育部门统一确定教科书的编写和发行。全国使用统一的教科书和大纲,即“一纲一本。”对于激烈竞争的升学率,教育水平发展均衡的地区,此种高度统一的教科书模式,更能体现平等竞争的原则。但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国情,各地区经济教育等发展不平衡

    魅力中国 2016年52期2017-09-01

  • 中小学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的概念
    “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的8年时间。而如果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至日本无条件投降,则为14年。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其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挑起“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但是,当权的南京国民政府和蒋介石,却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对日本的侵略求助“公理”,集中力量“剿共”。同时,在中共中央占统治地位的“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7年2期2017-08-07

  • 调动学生探究欲望漫谈
    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一课时,从钓鱼岛事件谈起,谈到中日从古代到近代的关系,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中国当时的国内情况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认识,使课堂充满活力。这样的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心,点燃学生内心的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中很集中,能够很积极地融入到历史的学习中去,使他们热爱历史学习,调动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二、演绎教学激情,激发学习活力初中学生,充满青春与活力,如何将这种活力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很关键。一名优秀教师,课堂上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7年25期2017-06-08

  •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历史“三段式”教学尝试 ——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
    ——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为例刘小生 (永定区第二初级中学,福建龙岩364100)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三段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和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充分体现新课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三段式”教学;尝试;意义;思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7期2017-04-15

  •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理性思考
    比如对于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重要知识的教学,可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讨论呢?也许可以讨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为什么会失败”这个问题。除了传统的认识之外,教师还有这样三点可以引导学生去深入讨论:讨论战争的失败一般需要从哪些角度去思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如何确定最主要的失败原因?如何从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中获得对当下有启发意义的智慧?这样三个问题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向学生传递一种信息,即看待像甲午中日战争这样的历史事件,需要以一种审视的态度去进行;对历史问题的讨论的最大价值是对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12期2017-04-13

  • 《论持久战》中的矛盾思想
    理论。揭示了中日战争的特点与规律,全面分析了双方的内部矛盾,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解决中日战争中的矛盾问题。科学的预见了战争的发展方向,为抗日战争提出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学习和认识矛盾思想,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指导意义。《论持久战》;抗日战争;矛盾观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矛盾思想1932年东北全境沦陷,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昭然若揭。当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以后,又准备侵占华北时,中国共产党提出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1927年蒋

    山西青年 2017年13期2017-02-01

  • 中国将抗日战争回溯至1931年天经地义
    诉我们第二次中日战争(即中国抗日战争)始于1937年,结束于日本被同盟国击败的1945年,其间可能多达2000万中国军民为此付出生命代价。近日,中国表示这些历史书籍的表述存在错误。按照中国政府的说法,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而中国政府的此举无疑是正确的。目前,中国已将教科书中有关该战争的正式名称从“八年抵抗日本侵略战争”(即“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抵抗日本侵略战争”(即“十四年抗战”)。日本不反思长期修改本国教科书以试图为其侵略和暴行辩护的行为,却指责中

    环球时报 2017-01-232017-01-23

  • 法庭上的“中日战争
    薛田赶到东京那天,中国代表团里一位留着小胡子的中年人一直有些担心。他叫梅汝璈,42岁。胡子是他到东京前特意留起来的,觉得这样会显得自己老成些,也更有威严。梅汝璈的女儿后来回忆起此事,也心存疑窦。她知道,父亲担此重责,在学历上没有任何问题,但他只是个“教书先生”,从来没有真正上过法庭,“蒋介石派我父亲去做这个法官,他是重视东京审判呢,还是不重视?”1946年起,中国国民政府先后派出由法官梅汝璈、检察官向哲濬等共17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参加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东京

    读书文摘 2016年12期2017-01-12

  • 让历史细节为历史课堂添彩
    面以 《甲午中日战争》一课进行阐释。一、利用历史细节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截止到中日海战之前,世界军事年鉴的统计中,中国的海军能够排到世界海军实力的第8位,而日本海军则是第16位。为什么中国会失败呢?根本原因是什么?针对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我选取了两个历史细节。历史细节1:甲午海战前夕,明治天皇与首相伊藤博文的对话。天皇:能打败

    师道(人文) 2016年9期2016-11-11

  • 让历史细节为历史课堂添彩
    下面以《甲午中日战争》一课进行阐释。一、利用历史细节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日冲突中,中方在硬实力上一直占有优势,截止到中日海战之前,世界军事年鉴的统计中,中国的海军能够排到世界海军实力的第8位,而日本海军则是第16位。为什么中国会失败呢?根本原因是什么?针对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我选取了两个历史细节。历史细节1:甲午海战前夕,明治天皇与首相伊藤博文的对话。天皇:能打败

    师道 2016年9期2016-05-14

  • 如何巧设历史课的导入
    :讲到《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节时,钓鱼岛事件刚刚发生,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日本。我是这样导入的:先给同学介绍了钓鱼岛问题的由来,再讲:日本明知钓鱼岛是我国领土,还大张旗鼓的购买钓鱼岛,它的侵略野心昭然若揭。这不得不让人想起一百多年前的甲午中日战争,这样导入就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利用诗词进行导入诗词语言精练、生动、优美,学生喜爱朗读、背诵,因此可以利用学生易懂或熟识的诗词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在讲《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课时

    学苑教育 2015年3期2015-08-15

  • 被西方遗忘的中国“7·7”
    起事端,成为中日战争的导火索。在那个时候,可能谁也没有预料到,卢沟桥边的一场摩擦,会演变成一场历时8年的惨烈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中国付出了尤其高昂的代价——1400万人死亡,超过8000万难民被迫逃亡,刚刚起步的现代化进程被迫中断。但在欧美,“7·7”却是关于另一个主题和另一场战争——恐怖主义。2015年7月7日,也是伦敦“7·7”地铁爆炸案10周年纪念日,英美媒体均以头条、大篇幅进行追思和反思。一位朋友在朋友圈里评论说:“今天整个英国都在纪念伦敦‘7·7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27期2015-07-21

  • 从甲午中日战争看李鸿章的外交
    00)从甲午中日战争看李鸿章的外交郭俊强(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 临汾 041000)李鸿章,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重要一笔的人物,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妥协、避战、用人不当、没制定恰当抵抗政策,是个不折不扣的“误国”者。抛开个人情感,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他确实是个“误国”者。李鸿章;中日甲午战争;误国之实一、误国之实(一)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李鸿章外交的软弱与妥协李鸿章进入满清权力中心不久后,就开始广泛参与各种国际事务与洋务事物,然而在他外交生涯之中,对日外交可谓早早

    黑龙江史志 2015年9期2015-07-10

  • 历史探究课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岁月历经了两个甲子轮回,时至今日,当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史时,如何让我们的学生重新认识这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正如胡锦涛同志在早稻田大学发表言论时所说的: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关键词]历史探究课教学实践与反思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122014年,时值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20周年之际,笔者在本校高一年级开设了一堂历史探究课《一段不能忘却的历史——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2期2015-06-12

  • 韩国人的“夹缝情结”
    看,广义上的中日战争在历史上共有四次。第一次中日战争是指13世纪中后期的忽必烈吞并高丽后,以朝鲜半岛为补给基地,强迫并奴役高丽与蒙古组成海陆联军,两次大规模东侵日本。联军两次成功登陆,却分别在1274年和1281年遭遇台风袭击从而全军覆没,成就了日本人信奉的“神风”神话。第二次中日战争即16世纪末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第三次中日战争是1894年甲午战争,事发自朝鲜“东学党”起义,由陆战的平壤战役蔓延至黄海海战,以日军全胜并全面控制朝鲜半岛而告终。第四次中日战争

    中国报道 2014年9期2014-05-28

  • 从《太阳帝国》到《黄石的孩子》——由中日战争的表现看中外合拍片里中方话语的增强
    两部合拍片对中日战争的不同表现来探讨合拍片中国立场的问题。《太阳帝国》拍于1987年,《黄石的孩子》拍于2008年,两片以中日战争为背景,讲述外国人在中国的经历,但对中日战争的态度却有很大不同。《太阳帝国》由美国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影片取材于英国作者詹姆斯·格雷厄姆·巴拉德的同名自传体小说,讲述了英国孩子吉姆在1941年日军占领上海后在集中营里的经历,是典型的外国人看中国的视角。影片开始时中日战争已经进行了四年,但生活在上海租界里的西方人仍然过着悠游自

    电影评介 2013年12期2013-09-19

  • 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
    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是由是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中心傅高义教授、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杨天石、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山田辰雄共同发起的、全球顶级学者共同参与的以第二次中日战争为对象的国际性共同研究项目和学术会议。自2000年发起以来,先后在美国波士顿、夏威夷、日本箱根就战时中国地区问题,战时军事战役,战时教育、文化与社会发展等问题进行过讨论,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2009年秋在重庆举行的第四次会议,主

    红岩春秋 2013年6期2013-08-15

  • 如何理解甲午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等领域。甲午中日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这基本上是史学界和教学界的共识。那么,此定论的依据何在呢?我们判断洋务运动失败,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它不能使中国真正富强,也就是说,它不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正确途径,不能实现它的目的。而这个“不能实现”,正是通过甲午战败有了深刻的体现。首先,甲午中日战争从军事上宣告了洋务运动“自强”的破产。在洋务运动中建立起来的新式军队乃“自强”的核心所在。北洋海陆军是新军中的精华,它是洋务运动的首领李鸿章数十年来不惜重金、不遗余力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4期2010-05-25

  • 对近现代史上两次 中日战争的反思
    邱家评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结束,抗日战争中国取得了伟大胜利,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东西非常多。教材以及众多的教辅资料对这一问题的拓展并不多,本文现结合有关专家的观点,整理这一问题。一、 两国两军的实力相差悬殊。中国在近代以来遭受日本的屡次侵略,在它的大陆政策里,灭亡中国是其蓄谋已久的既定国策。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落后。这种落后首先是经济的落后以及由此导致的武器的落后。日本虽然是一个小国,但是经济实力以及军队的武器装备远胜于中国。中国虽然是一个大国,军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10年2期2010-03-10

  •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遭失败,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1 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渗透德育教育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而中国就是其侵略的中心。面对日本的侵略企图,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自己的利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2期2009-01-19

  • 海峡两岸当代中日战争书写比较
    刘 舸研究中日战争文学,我们长期冷落了作为中国文学一支的台湾文学。比较海峡两岸对中日战争的书写,可以透视出两岸对这场战争相同或不同的理解,对日本侵略者相同或不同的感受。一 发展脉络比较在中国大陆,描写中日战争的文学基本上都可以用抗日文学来统称。而对于中国台湾文学来说,由于历史的原因却不能用抗日文学涵盖所有对中日战争的书写。因而,两地中日战争文学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脉络。总的看来,大陆抗日战争的书写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历史阶段,一个是建国十七年,一个是十一届

    当代文坛 2006年2期2006-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