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教学中怎样渗透德育教育

2009-01-19 09:27韩淑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32期
关键词:中日战争邓世昌日本

韩淑华

100多年前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遭失败,大大加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1 分析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渗透德育教育

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了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而中国就是其侵略的中心。面对日本的侵略企图,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自己的利益竟采取纵容政策,从而助长了日本侵略的气焰,而腐败的清政府寄希望于国际调停,不做战争准备。可见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而清政府的腐败与日本的贪婪形成鲜明的对比,是造成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讲解,让学生认清日本帝国主义的本质,激发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 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过程渗透德育教育

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是重点。因此,介绍黄海海战时,为了突出邓世昌这一历史人物,笔者剪辑了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段,将战争过程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并充满激情地说:“致远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多次中弹,船身严重倾斜,最后不幸中鱼雷,全舰250多人壮烈牺牲。就在即将沉没的时刻,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救他,可是他因全舰俱没,义不独生,摇手拒绝。这时他的爱犬游到面前,叼住他的臂膊,不使下沉。邓世昌毅然用手揽住爱犬,一同沉没在祖国的黄海波涛之中。”学生听了深受感动,不禁泪下。师生同仇敌忾,共同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而产生振兴中华,富强国家的决心,激发学生时刻把民族和国家利益放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情怀。

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损失重大,但主力尚存,李鸿章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不准巡海迎敌。这样黄海制海权为日本舰队所控制,此后中国遭到日军海陆两路的夹击。日本很快侵占辽东半岛,又成功地对威海卫实施水陆夹击,北洋舰队困守港内,终遭全歼。讲完经过后,笔者提出问题:“清军为什么战败?”学生通过思考探讨,得出结论。从中国方面看:政治上,清政府软弱腐败,没有积极备战,指挥不利;经济上,通过鸦片战争和中法战争中国实力大伤,封闭的小农经济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落后必然挨打。从日本方面看: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开始殖民扩张,积极备战,指挥得力,且势力雄厚。所以清政府注定失败。经济决定一切,腐败的政治、落后的生产力必将导致经济的衰弱,进而把民族、国家引向败亡的深渊。

中日甲午海战的失利最终使中国又套上《马关条约》这一沉重的枷锁。关于《马关条约》,笔者设计形势图、实物图,又用计算机技术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陆续加上《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中开放的城市,并配以大箭头的形象运动,使学生一目了然得出结论:开放的城市在地理位置上发生变化——由东南沿海深入到内地。外国列强极大地加紧对中国的输出和原料掠夺,外国势力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成了清政府的“太上皇”。所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通过对《马关条约》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增强爱国情,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增强学生使命感,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立志学习,报效祖国。

3 探究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渗透德育教育

学习了甲午中日战争,笔者又联系20世纪30年代日本再次发动的侵华战争,和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否认侵华罪行,甚至企图复活军国主义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日本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为此,笔者给学生出示几个问题让小组讨论探究。1)从甲午战争的失败看科教兴国。2)如何看待日本修改历史教科书事件? ③如何看待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4)中国有句古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日两国军事实力在19世纪90年代的消长就是这样的写照。在1890年前,中国的军事实力和日本不相上下,甚至很多方面都超过日本,而4年后甲午战争爆发时,中国军事实力却和日本有了巨大的差距。原因何在?5)如果历史重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们还会不会输给日本?由历史转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居安思危。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把对爱国者的敬和对侵略者的恨结合起来,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历史,鉴古知今,古为今用。把历史知识的教学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传授之中,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知识丰富,思想升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辛店大武学校)

猜你喜欢
中日战争邓世昌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邓世昌的『红绿灯』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人教版高中“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思考
专业阅读推动课堂教学:视角 灵感 素材——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为例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思考——以历史反思为视角
邓世昌的悲壮里带着些让我说不出的齿冷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两次中日战争之间中国发展海军的历史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