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和探索中走向末路的晚清

2019-12-27 09:24刘齐福骆新强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鸦片战争

刘齐福 骆新强

与19世纪下半期的世界

19世纪中期,落后的东方封建国家中国和日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当时两国同时遭到西方的侵略,内忧外患中,两国同时开始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中国的洋务运动只学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日本的明治维新则全面学习西方,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而更成功。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说明了这一点。

19世纪下半期,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扩大是世界历史的潮流。与洋务运动同时,日、俄两国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德国和意大利通过统一战争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通过南北战争为资本主义发展清除了障碍。然而,洋务派却一再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暴露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统治与时代大潮间的巨大落差。以科举制度为例,此时欧美各国已经进入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武科考试的内容却还是弓马骑射,文科考试的内容仍然是八股文章。不改变落后的制度,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日本更善于向西方学习。日本的最高领导阶层对西方的态度可以用“始惊”“次醉”“终狂”三个词来概括。“始惊”就是他们到了欧美,看到西方的发达之后,那种吃惊的程度;“次醉”就是陶醉在西方这种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中;“终狂”就是下决心发疯似的学习西方,要使日本跟西方一样。

【典例解析】

1.1847年,在英国发生了又一次周期性的危机,影响遍及整个欧洲和美国。在资本主义各国急需扩大其国外市场的时候,中国市场上消纳外国工业品的情况却令它们感到非常失望。为此,英国发动

(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依据所学,鸦片战争后,英国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为此它于1856年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合时间“1847年”可知,英国发动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B。

2.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洋务运动中,哪一项措施符合上述思想

(  )

A.创办安庆内军械所B.建成南洋、北洋等海军

C.创办轮船招商局D.创设京师同文馆

解析:本题考查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这一知识点。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兴办军事工业,提出“求富”的主张,兴办民用工业。材料中“必先富而后能强”强调了民用工业的重要性,选项中轮船招商局是民用工业,故选C。

3.《大国的兴衰》一书认为,国际体系中各帝国和国家的兴衰,同主要大国之间战争的结局是一致的。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

D.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解析:本题考查了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影响,读懂材料内容是解题的关键。材料认为国家的兴衰与战争的结局是一致的,即战争的胜负决定了国运。甲午中日战争改写了中日两国的国运,清政府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抗日战争的胜利则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D项表述错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49年结束。故本题选D。

4.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

①虎門销烟 ②火烧圆明园 ③《辛丑条约》 ④义和团运动

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的探索

C.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殖民扩张

解析:①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胜利,它表明了中华民族勇于反抗侵略的决心;②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③1900年到1901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④为反抗外国侵略,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因此四个事件反映的主题是侵略与反抗,故本题选A。

【提升训练】

1.道光帝(1820—1850年在位)的陵寝——慕陵是清代帝王陵寝中最为寒酸的一座,有人说这是因为道光帝自认为愧对祖先。道光帝为何“愧对祖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他即位后开始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B.他在位时中国开始受到西方侵略

C.他在位时命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D.他在位时北京被洋人攻占

2.央视《百家讲坛》曾播出系列节目《苦命皇帝咸丰》。咸丰帝当政的年代(1850—1861年),正是大清的多事之秋。咸丰帝当了11年皇帝,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下面哪件事不是发生在咸丰帝当政期间

(  )

A.太平天国运动

B.火烧圆明园

C.俄国趁火打劫,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D.左宗棠收复新疆

3.同治皇帝是咸丰之子,即位时年仅六岁。著名学者张鸣的《皇帝的老师不好当》一文中说这位小皇帝天性顽劣,读书一塌糊涂,亲政后一无所长,但是他的生母特别强悍能干,把持朝政近半个世纪。其生母是

(  )

A.孝庄太后B.慈安太后C.慈禧太后D.裕隆太后

4.光绪皇帝是“囚徒天子”,他被囚禁起来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

A.甲午中日战争B.公车上书

C.洋务运动D.戊戌政变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清末的改革。我始终觉得中国从鸦片战争起,清末面临的现代变革一直是非常被动的,你说不出哪个是它主动做的,都是在面临着巨大压力下,甚至付出巨大成本代价之后才做的。

——著名历史学者雷颐

材料二:“新器物”的益处显而易见但引入中国阻力尚且如此强大,“新政府机构”的益处相对间接,遇到的阻力就更强烈。例如,当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现代化舰队由沿海地方督抚建成,管理却仍沿袭传统地方管理水师体制。左宗棠、李鸿章意识到旧管理体制无法管理现代化舰队,有现代化舰队必须要有现代海军机构统一指挥、管理,就主动向朝廷提出中央应建“海军衙门”,统一海军大权。这一明显正确且明显对朝廷有利的主张却为朝廷所拒,其理由是政府传统只有“六部”,建海军衙门是破坏传统、“以夷变夏”……成立现代世界普遍适用的“海军衙门”,并不涉及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增强朝廷权力,都如此艰难,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艰难,可以想见。

(1)结合近代化早期探索的相关内容,举两例证明材料一中的观点。

(2)学习“新器物”和“真正的政治体制改革”分别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积极作用分别是什么?

(3)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忧外患的清政府掀起了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开始维新变法。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洋务运动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戊戌变法促进了思想启蒙,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由于清王朝的腐朽落后,中国向西方学习阻力重重,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步履维艰。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鸦片战争
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THE DRUG WAR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浅析文化环境对洋务运动破产的影响
历史的真实与虚构
浅谈高中《鸦片战争》教学中国际法意识的培养
从中英经济交往看建国前两国关系演变
从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过程看鸦片战争的实质
近三十年来初中历史教科书中洋务运动评价内容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