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历史证据意识的探讨

2019-09-10 07:22刘群群王娟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影视剧史料证据

刘群群 王娟

一、教师应有的证据意识

初中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时要有底气,能拿出让人信服的资料。对于各种书上呈现的不同观点,要通过查找资料进行鉴别,不能人云亦云,分清真实历史与小说、影视作品的区别,并向学生讲清楚。重证据的历史意识要求历史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实践,不断反思。初中历史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求证历史。要让学生知道,历史要依靠证据来证明。教师本身具有重视证据的历史意识,便会感染、影响学生,使他们认识到以科学的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二、培养学证据意识的主要做法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

(1)从史料中得出正确结论。历史教科书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它。一般地,我们在得出一个结论前,必须先从教科书中找到依据。以《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根据日本的一些史学家的说法,其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由偶然因素引发的,你们认同这种观点吗?《马关条约》中割让台湾省这一条约对中国人民有什么影响呢?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在这些具体问题的推动下,学生可以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体会到借助证据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研究抗日战争要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全面整理各地抗战的档案、照片、实物等,尽量掌握第一手材料。这就是用史实说话。

(2)搜集史料,印证自己的观点。初中生喜欢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但是看问题经常带有片面性,为了正确引导学生,我们要求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然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初中历史教师要告诉学生:搜集史料的渠道要广泛,可以从典籍中找,从互联网上搜,听老师和前辈讲述等;史料有各种各样,可以是各种出版物,也可以是其他证据。收集到的史料要辨别其真伪,小说、影视剧的“史料”作参考,因为这些受作者、导演个人观点的影响较大。仍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在该内容教学活动中,除了立足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搜集有图片或文字证据之外,还打破教材的界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渠道搜集与该内容有关的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学生查阅了宗泽亚编著的《清日战争》一书,在这样分析下,学生可以深层次认识到战争的背景及其胜负原因。有的学生则阅读了陈舜臣的《甲午战争》,通过实地考查资料了解到清王朝是如何被日本打败的……在史料搜集过程中,历史视野可以得到拓展。

(3)学会用证据说话 自主求证。初中生的知识水平有限,阅历尚浅,好处是可塑性强。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渗透证据意识,教育学生要有自己的主见;对于有证据意识的学生要加以表扬,而对于缺乏证据意识的学生要加以引导,逐渐引导学生养成用证据说话的习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最容易受影视剧干扰,虽说影视剧播放之前已经过审批,但有时为了娱乐大众,与历史事实有很大的出入,为了剧情甚至可以无中生有。不可一味抹杀影视剧的教育功能,但我们要告诉學生影视剧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可以杜撰的,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或事件基本都是真实的,是历史研究者反复考证写出来的,当我们接受其他渠道的“历史知识”时,仅做参考,要逐渐学会自己查找资料来验证自己的观点。

猜你喜欢
影视剧史料证据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跟着影视剧学育儿
影视剧制作方需提高隐私保护意识
戳破泡沫不能只靠自然选择
手上的证据
家庭暴力证据搜集指南
手上的证据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