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中学历史教学史料衔接摭议

2023-04-04 20:54李响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23年4期
关键词:中日战争史料课程标准

李响

史料是学习历史知识和研究历史问题的基础性载体,是历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因初中和高中历史教材、课程标准、学情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对史料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结合课例及自身体会与同人分享。

一、关注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学情差异

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教学的重要参考标尺,中学生学习现状是历史教学设计关注的中心环节。因此,在初中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对比初中和高中课程标准和学情差异,对于在中学历史课堂衔接教学中有策略地选取和运用史料具有重要意义。下面以“甲午中日战争”为例,對比初中和高中课程标准差异。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初步认识《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列强侵华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做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从课程标准要求看,初中学段的课标要求较为简单、具体,而高中的学习层级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史实,还要求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认识中华民族各阶层为挽救民族危机做出的贡献和存在的相关问题。就学情而言,大多数初中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虽然有限,但对历史学科仍然保持浓厚的兴趣。初中学生可运用简单的历史分析方法,对简单的历史问题进行浅层次推理分析,得出历史结论。在学习方式上,多数初中学生喜欢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高中历史学习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较高,同时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多数学生更加倾向于选择教师引导、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

二、中学“甲午中日战争”课例中史料运用分析

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先后运用相关史料,显示出其具有较强的解读史料的能力。新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知识点要求学生知道、了解较为基础的“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等基本史实,认识《马关条约》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即可。课例中初中教师关于本节课运用了10则史料,初中学生思维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对于史料的解读、分析能力较弱,所以10则史料在数量上显得过多,而且文言文史料对于大多数初中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本节高中“甲午中日战争”教学,高中教师共运用了16则史料,史料翔实,符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特征。但是在整节课的史料运用中,书本基础知识展现的痕迹较少,16则史料中古汉语史料8则,字数最多的史料达到305字,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难度和容量都比较大,忽视了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难易衔接问题。

三、中学历史教学史料衔接策略

(一)以学生为中心,精准把握课程标准

在中学历史教学史料衔接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在精准把握新版课程标准的基础之上,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环节,在史料运用方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历史学习现状及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选择既符合学情又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史料。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选取和运用史料时,教师不仅要重视研究课标,还要研究初高中学段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水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例如,初中“甲午中日战争”一课,在一节40分钟的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运用了10则史料,为了说明李鸿章创建北洋水师的紧迫性时还运用了文言文史料。笔者在本次对比衔接教学中发现,初中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关于这次战争的基本线索和时代特征的背景知识了解得较少,且高中教材中鲜有涉及,这增加了高一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难度。因此,教师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可加入有关“甲午中日战争”的宏观背景史料,并介绍该阶段的时代特征,减轻学生对于该时期侵略战争宏观背景的理解难度。

(二)以学情为标尺,提高史料衔接效度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基本历史史实,高中历史则重视对历史知识的深刻理解并揭示其中的历史规律。因高中历史对学生要求提高,高中历史学习史料多而难,所以在高一阶段教师在选取和运用史料时要更加关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史料衔接问题,以期提高史料衔接的效度。

中学历史教材难度、学生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初中学生处在认知朦胧阶段,对历史故事及历史名人有着强烈的探究欲,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选取和运用史料时应以简单易懂、注重史料的趣味性为原则。如在讲解《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时,教师可选用带有趣味性的漫画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如何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或选用图片史料、影视短片史料,以初中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直观地还原历史。把握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是初中历史学习顺畅过渡到高中的关键,特别是面对高一的学生,“循序渐进”是史料运用的重要原则。在筛选史料时,高中教师要精选与课标、教学目标高度契合的史料,史料难度以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为原则,在精而不在多,切勿堆砌史料,有效提升中学历史教学史料衔接效度,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总之,只有关注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衔接效度,在重视课标的基础上选择符合不同学段学生实际情况的史料,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史料的辨析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让核心素养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责编 桑 涛)

猜你喜欢
中日战争史料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史料二则
人教版高中“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思考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专业阅读推动课堂教学:视角 灵感 素材——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为例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思考——以历史反思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