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新闻素材的搬运工

2017-04-15 11:42史万森
法治新闻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包头市对象

■史万森

我们都是新闻素材的搬运工

■史万森

常常有人讲,谁谁会写新闻,谁谁写得不行。写,对新闻来说确实很重要,也确实有高下之分,但我以为,采访之于新闻的意义,丝毫不逊于写作。没有好的采访,就不可能有好的写作,更不可能有好的新闻。所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练就一身好的采访本领,可谓是新闻工作的第一要务。

今年是我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三十个年头。三十年里自己采访过多少人,写过多少新闻,难以说清。中宣部组织的关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重大新闻典型报道我全部参加了。中宣部组织过的两次大规模全国性采访活动——“‘三个代表’在基层”和 “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也参加了,两次采访前后去了重庆、四川、西藏、浙江、山东、北京、天津、河北、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还获得了好几个奖项。 “98年抗洪”我到了东北一线, “非典”宣传我获得了全国先进个人的荣誉。

多年的新闻采访难免会有一些体会,在这里就把这些粗浅体会和大家讨论分享。

尽可能采到可能需要的所有内容

首先一条,我觉得采访的时间一定要足够,采访的对象一定要广泛,尽可能地采访到可能需要的所有内容,这样在后期写作时你才能有取有舍,游刃有余。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015年9月23日至24日,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公安部联合在大连召开了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会议聚焦公共安全,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找准着力点,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公共安全风险,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会前,中央政法委安排了一些典型宣传报道,其中内蒙古包头市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一。我在接受了这个报道任务后,就与包头市公安局宣传处进行了沟通,提出了我的想法。在包头市,我本来预设的是一天的时间采访,从副市长、公安局长,分管局长,涉及到的相关部门的支队长、大队长,各区公安分局长,到基层的派出所所长、民警,再到街面警务室、巡逻队的民警。最后,一天的时间不够,我又追加了一天的时间,又看了出城检查点、高速公路堵卡点,看了堵卡交警的工作流程。参观了社区警务室和治安联防工作,与街面防爆反恐巡逻民警进行了交谈。

这样,在两天的时间里,我先后采访了30余人,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回来后,成稿非常容易,你不会感觉到素材捉襟见肘,而是从中选择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最后的文章中,基本是各个层级的警官和民警自己在给读者讲述或演绎包头市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成果,这也正是新闻追求的效果。

在采访后来被司法部授予二级英模的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司法所长杨宏岩时,我不仅采访了他的上级领导、镇领导,还与他不同时期的同事进行了座谈,他事迹中涉及的农牧民我也一一走访。等到采访完找了一个地方吃晚饭时,已经是午夜12点。

采访党的高级干部的楷模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的时候,我们先后走了呼和浩特、包头、通辽三个城市,采访的人数更是多达近百人。有座谈,有单独采访。到通辽市下面的农村采访牛玉儒的哥哥时,因为道路泥泞无法行走,最后,我们是坐着牛车进到村里的。采访中,重要的采访对象一定不能忽略,再难也要争取采访到。

预设采访内容

要预设采访内容,需要什么心中先有个数,这样就能做到采访时该详就详,该略就略,详略得当。

比如我在采访包头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时,就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预设了采访需求。采访副市长、局长,需要的是他们对全局的把握和评价。他们的一些概括性的话需要出现在文章中,但他们不是文章的主角。

分管领导、工作中涉及到的支队的支队长,这是采访的重点,因为主要的工作是他们在做,他们最熟悉你需要的内容,主要的脉络要靠他们来梳理,他们是文章的主角。所以,给他们采访的时间要安排充分,尽可能让他们多说,哪怕啰嗦也不怕,而且让他们多说故事,从他们的介绍中也可确定下一层次的采访对象。

而基层的采访对象除了涉及到的一些故事的主人公可以适当多讲一些,叙述故事,叙述因果,其他的采访对象尽量简略,不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因为有些采访对象你可能只需要他围绕你的采访主题讲一句话,讲多了等于做无用功。

如果是人物报道,我会让采访对象尽情讲述,甚至要引导他尽情发挥,我不会打断他的话,只要他想讲就让他尽情地讲,我只需要从他的讲述中寻找能够体现他人物性格的语言、故事、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我们的兴趣点,甚至观察他讲话时的语气、表情,其他动作特点,这样就能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准确鲜活的人物形象。

有时候采访对象不善言谈,这就需要你创造一个轻松的聊天氛围,让采访对象减轻压力,哪怕从一些无关主题的轻松谈话入手,逐步进入你想要进行的话题。当然,如果是舆论监督主题,对象的沉默也是一种表达。

注意寻找时机

寻找时机提出自己的独家问题,这是集体采访时需要的技巧。现在的典型报道经常是由中宣部或地方宣传部、某个部门组织的集体采访活动。集体采访有个弊端就是大家拿到的材料一样,大家看的地方和问的问题也几乎相同,很难获得独家素材,写出独家报道。这个时候就确实需要一些技巧。

记得中宣部组织采访扎根牧区成为新牧民的将军的儿子廷·巴特尔时,也是十几家媒体参加,我们就安营扎寨在廷·巴特尔家的门口的草场上,几个人一个蒙古包。一大帮的记者七嘴八舌,很难获得独家需要的东西。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趁着廷·巴特尔去割草喂牲口的时机,就跟随他到了草场,边走边问一些自己关心的问题。而通过这样了解的素材就成了我报道中独家的东西。

实在没有机会提问时,就需要关注别人的提问,从中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或灵感。然后一定要留下采访对象的电话,以便随后电话进行采访。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有些采访你不可能重新来过,只能通过电话补救。

捕捉人物的特点

注意观察,捕捉人物内在与外在的个性特点,对人物采访至关重要。我曾经写过一个人物,就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接触,捕捉到了这个人物的真实个性。报道发出后,这个人给我打电话,说他的不少朋友看了报道,写的确实是他,但作为新闻报道,这么写到底是批评他呐还是表扬他呐?我说 “是你就行”。

采访内蒙古土右旗模范检察官张章宝时,我非常注意他的言谈举止,比如接待上访人员时的面部表情,说话的语气,起身倒茶的动作。采访鄂伦春旗诺敏镇法庭的优秀法官张亚洲时,我就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和他闲聊,看他接待访客,又尾随他送客。

还有就是要注意观察环境,比如采访对象的生活场所、办公场所等,甚至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天气特征,有时候都对人物的描写有助益。比如我曾经写过一篇牺牲民警的报道,叫 《山道弯弯寻冯武》,记得我就着意写了他家的环境,他妻子在见到记者时那种不由自主的痛哭,现场大家的反应。记得文中我还特意写了一种花,是我去那个地方采访时在路边看到的,开得灿灿艳艳,突然触动了我的心绪。

在写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内蒙古公安厅副厅长包力时,我就更加留意了他家里的摆设,他妻子的表情、情绪、说话的节奏,这些也都被我写在了报道里,成为触动不少读者泪腺的内容。因为是人物离世一年后的一个清明节报道策划,所以,我把包力去世追悼会的录像找来观看,记得是在晚上,我一边观看一边流泪,竟至悲恸不已。我觉得写这样牺牲或离世的人物自己都不感动的话,是不可能感动别人的。

写病逝的内蒙古高级法院副院长孙凤鸣,我先是去参加了他的追悼会。在追悼会上,我就被他儿子的那篇悼念父亲的文字所感动。后来我又和孙凤鸣的妻子长谈了一次,正好还有他西藏来的同事和朋友。在他家里,喝着西藏的酥油茶,听他的妻子卓嘎、同事、朋友讲述,流泪,泣不成声,我的心也被这种真情与哀伤击打得震颤不已。在报道中,追悼会现场的挽联、布幔、花圈,来宾的悲伤、抽泣,包括擦泪的纸巾都成了我营造氛围的元素。我还特意和报社领导商量,在我的长篇报道后,配发了他儿子悼念父亲的文章。

总而言之一句话,做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在采访上下功夫,而且,所有的采访都将成为你重要的积累,国外的好多名记者就是靠采访积累,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或非虚构创作的高手。套用一句广告语,我们都是新闻素材的搬运工,不一定恰当,但很形象。

(作者系法制日报驻内蒙古记者站站长)

猜你喜欢
包头市对象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六(3)中队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
包头市九原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模式探讨
包头市有机稻田养蟹研究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包头市“健康水工程”建设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