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2017-04-17 21:42李明玉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23期
关键词: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全身麻醉

李明玉

[摘要] 目的 总结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的麻醉效果,以更好的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 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是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患者,总计100例。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将1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组间例数以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参照组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满意度、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不良反应情况、手术时间。 结果 组间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对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麻醉满意度对比,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优于参照组,P<0.05;组间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效果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推广实施价值。

[关键词] 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术后疼痛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a)-0010-0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代表,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此类患者需要早期进行手术治疗[1]。腰-硬联合麻醉是手术中常见的椎管内阻滞技术,具有两方面优势,即腰麻起效快以及减轻术后疼痛[2]。基于以上内容,该文就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行手术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手术方案进行分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实验研究对象总计100例,均为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48例;患者年龄32~70岁,年龄均值(54.5±2.5)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该组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全身麻醉。患者行平卧位姿势,静脉注入咪达唑仑0.07 mg/kg、芬太尼4 ug/kg、罗库溴铵0.6 mg/kg。患者肌肉松弛后进行气管插管并进行机械通气,术中维持吸入吸入异氟醚[3]。

实验组:该组5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同样行平卧位姿势,选择L2-3进行硬外腔穿刺,穿刺完毕后置入阻滞麻醉针。患者有回收脑脊液情况下,注射布比卡因(1.5 L,0.75%)。最后退出阻滞麻醉针置入硬膜外导管,并安排患者常规吸氧[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麻醉效果、麻醉满意度、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手术时间、不良反应情况[5]。

1.4 统计方法

两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所得实验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患者术后麻醉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以(%)表示,进行χ2检验;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疼痛评分等指标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对比

两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具体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手术时间,见表1。对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均短于参照组,组间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组间术后疼痛程度对比

两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情况,见表2。对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的2、12、24 hVA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组间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对比两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药物麻醉后不良反应问题,详细数据见表3。对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均有不良反应发生,而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参照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组间麻醉满意度对比

对两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进行麻醉满意度对比,详细数据见表4。对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在疾病发展中的常见性并发症代表,一旦出现此问题,大部分患者都会出现足部溃疡、下肢坏疽问题,严重情况下患者需要进行截肢[6]。所以,在疾病发现早期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尤为重要。但是,有报道指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手术操作相对较为困难,必须做好术前观察,并进行低血糖改善,才能降低手术的风险[7]。另外,麻醉方案的选择将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疼痛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就麻醉角度进行分析,局部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全身麻醉,区域阻滞可以成功防止患者出现误吸以及反流等情况,并降低患者手术期间由于创伤性问题带来的应激性反应,保证手术顺利。徐风燕[8]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一文中,明确指出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术后疼痛评分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满足手术需要,降低了机体的应激反应。

结合该文实验研究内容来看,此次实验研究对象是该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間收治住院治疗的10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患者。根据手术麻醉方案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两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后,对比两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后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麻醉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临床观察指标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实验研究结果,说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显著,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麻醉满意度且麻醉起效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较短,符合手术要求,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毛红,赵湜,王红祥,等.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足效果:89例自身对照观察[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1):4197-4200.

[2] 崔凤勤,檀增桓,何立明,等.骨髓动员后的自体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3-25.

[3] 陈明卫,李燕萍,唐益忠,等.不同来源和移植途径的自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缺血性下肢血管病变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4):6418-6423.

[4] 王洪宇.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7):128.

[5] 刘金慧,杨丽.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在腰-硬联合麻醉中对糖尿病患者血糖作用的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28(5):61-62.

[6] 许哲,王斌,颜成玉,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19):225.

[7] 尚志杰.比较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妊高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14, 34(10):35.

[8] 徐风燕.腰-硬联合麻醉用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31):291.

(收稿日期:2016-09-20)

猜你喜欢
硬联合麻醉术后疼痛全身麻醉
中医护理技术对肛肠病术后疼痛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满意度及术后疼痛的影响
康复新喷剂对支气管插管术后咽喉并发症的影响
探析等效剂量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