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课堂环境下通用技术多样课型教学模式及策略研究

2017-04-17 11:23卓凌颖
教师·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通用技术个性化

卓凌颖

摘 要: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及渗透,智能化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升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高中阶段通用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造与创新,体现基础性和通用性,并与专业技术相区别的课程。文章立足智能化课堂的发展趋势和通用技术课程的现实需要,对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教师讲加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对通用技术课程智能化课堂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及策略进行实践研究,期待新课程模式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实现学生个性而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通用技术;智能化课堂;多样课型;个性化

一、技术的重要性及通用技术的课程标准的解读

现代技术已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技术的推进,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消费方式,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类的创新与实践,它以人为本,为人服务,所以技术的发展影响着通用技术学科的教学取向。通用技术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让他们可以将所学、所想应用于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与技术的关系,能够以独立思考或合作探讨的方式恰当地解决遇到的技术问题[1] ;对技术敏感,留心生活,能选用合适的实物工具或智能工具设计、制作产品原型或模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二、传统模式下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扮演讲解者,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主导课堂,学生只是消极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在45分钟的课堂中,教师提出了许多案例,讲解分析,总结知识点,而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讲。在案例教学中,如果教师的主要表达方式采用口头语言表述,对于复杂性及操作性的问题,学生会难以理解或记忆效果不好。以上存在的问题与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相违背,通用技术学科以项目设计与制作为载体,项目设计与制作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体验和经历,因此教师要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以学生的亲自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与创造性[2] 。

三、智能化工具及平台介入通用技术课程对师生都是一种促进

一方面,随着智能化设备进入课堂,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了教师获取备课资源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新的软件、App、网络平台解决上课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及复杂的过程,将通用技术课程中的重难点知识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满足了学生在视、听等感官上的需求,让学生的理解更为清晰、形象、直观,刺激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从而激励了学生学习通用技术的兴趣[3]。

另一方面,借助智能化平台,学生在通用技术课程学习中,可以把收集来的信息和同学一起分享、讨论,学生成了学习的参与者;教师设计课堂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丰富了课堂教学,拓展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智能化环境下通用技术多样课型教学模式的探讨

智能化通用技术课堂为不同课型提供了个性化的教学模式,笔者对通用技术学科不同课型及各种课型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1.常态理论课——技术的理解、使用、改进及决策能力

常态理论课是通用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共有的一种课型。常态理论课是通用技术课程实践活动的基础,包括技术的价值、人机关系、设计的一般过程等理论知识。常态理论课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通常采用实物展示、自制教具演示及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用图片、视频作为补充可以十分直观地解决文字、语言解说的不足。除此以外,通用技术课程内容广泛,教材容纳内容有限,学科包含许多课外拓展及生活中的知识,需要学生在课堂中或课堂外,借助智能化信息平台,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获取信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和生活中,用技术改善学习,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技术问题,形成决策能力。这也是智能化通用课堂能够带给学生的技术素养。

2.创意展示课——创造性想象、批判性思维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通用技术标准有一项是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其动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所以在每一节课的课前10分钟,笔者设计了一个“生活大爆炸”的环节,在创意展示活动中,学生可以将生活中自己或他人遇到的技术问题记录下来,提出解决方案。前期的设计可以从发现问题最容易的渠道入手,由他人提出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已提供解决方案,让每位学生思考他人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在观察思考后,融合个体的生活经验,通过网络这个包罗万象的平台,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评价这个方案是否恰当、有效。

3.方案构思课——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

方案构思课的内容包括构思的基本思路、构思的方法、创造技法以及学生的构思实践活动等。方案构思课也是通用技术课的亮点之一。方案构思课指导学生针对具体设计要求完成构思的过程,关注学生研究的过程,即作品如何被学生一步一步地优化,在构思的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思维导图等方式方法,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通力合作,最终形成构思的成果。作品设计的时候,采用开放性思维,在学习活动中,通过交流、评价、答辩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这些过程能让学生认识评价的作用,真正体会技术课程的价值。

4.绘图课——意念的表达与理念转化为操作方案的能力

绘图课作为通用技术课程项目设计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包含了技术语言的识读、标准化机械制图原理与技能、技术图样的表达等内容,其主要部分是标准化制图[4]。在通用技术课程中,对于制图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基础、入门和规范上。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用草图、标准化图纸(包括三视图和正等轴测图)等方式把设计想法转化为视觉形象。师生还可以利用CAD或者草图大师SketchUp画出立体图形,立体图形在软件中可以实现360°旋转,方便看到每一个面及内部细节。借用绘图软件标注产品尺寸,在实际开工备料和下料时不容易产生制作误差。

5.欣赏课——技术文化的理解、评价及选择能力

《经典结构的欣赏》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2》 第一单元第四节(苏教版)的内容。研读课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经典结构的欣赏过程,从技术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并评价典型结构设计的案例。选用榫卯这一种特殊的木头连接结构作为案例,学生对榫卯既熟悉又陌生,使用“榫卯”App了解榫卯的样式及组装步骤,观看斗拱搭建视频动画,利用身边的智能设备获取整合自己需要的榫卯知识,分析结构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赏析具有典型人文意义的结构,拓展学生对结构设计的文化特性的理解和评价。

将“智能课堂”引入通用技术教学,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智能工具开发、获取新的课程资源,形成独特的智能化通用技术课堂,优化通用技术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智慧化学习环境,在多样、自主、智能的学习模式中感知技术、认知技术、掌握技术、运用技术,进一步拓展技术学习的渠道和途径,内化通用技术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设计和制作产品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提升师生的技術素养,这正是当下信息化、智能化大环境下通用技术课程发展所亟需的。

参考文献:

[1][2]顾建军.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3]信息技术背景下通用技术课程设计模块的信息化教学[EB/OL]. http://biyelunwen.yjbys.com/cankaowenxian/420205.html, 2016-06-28.

[4]程海鹰.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课程整合的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17).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第七中学)

猜你喜欢
通用技术个性化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通用技术课教学结合浅析
高中通用技术教育中的困惑及对策研究
探讨通用技术有效教学的实践
通用技术课堂中开展技术试验的实践和思考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寒风吹彻》的个性化解读
高考议论文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