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小学教学改革现状的认识与思考

2017-04-17 00:53张秀芬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张秀芬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础教改实验由逐步恢复至全面铺开。小学教育改革不仅推动了教育实践模式的多样化发展,而且促进了教育理论的丰富与完善,为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与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业务技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部分小学教改现状、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改 教改现状 教学模式

小学教改实验是指在普通小学开展的,探索和解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活动。是融改革、实验、探索和实践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和科研水平的提升,一次教改要能做到以上几点方能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教育改革。[1]

一、部分小学教育改革现状

近年来,小学教育改革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绩骄人。各地教改之花大放异彩。“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成为当今教育的新课题。但是,透过繁荣,我们从中也不难发现这样一种情况,每当一种新的教改实验形成后,许多学校往往会一拥而起,争相模仿,然而历时不久,这种模仿式的教改便名存实亡,甚至大有一哄而散销声匿迹之趋势。通过调查发现,当前许多学校对教改实验所持的态度应该说是支持的,但多数学校教改实验的操作上却存在失当之处,其中领导重视不力,教学管理不严,实验教师队伍不强,实验的理论指导不够,脱离学校实际情况等几个问题表现较为严重。[2]

为改变当前部分小学教育改革存在的一拥而起,一哄而散的状况,在此提以下几点建议:一、切实加强教育改革的组织和领导程度在教改过程中,几位担负教育改革工作的老师深深体会到,只有上级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使教改顺利开展下去,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二、建立与教育改革相适应的管理方式

教学管理是当前教改中比较头疼的问题。有些地区仅用考试成绩去衡量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教师进行奖罚,导致矛盾重重。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是教学管理不严的表现。总之,教改过程中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严格管理方式,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有了保证,教改才有生命力。[3]

三、加强教育改革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改的直接执行者,教改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业务水平。我们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胆选用,坚持培训,努力使教师把握教改理论,这样才能切实促进教改顺利开展。

四、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的理论指导

“理论的功能在于指导实践”。教改涉及到学制、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它必须要有教育科学理论和正确方法理论做指导。要搞好教改,理论建设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条件。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并建立学习制度,结合实验展开讨论。[4]

五、教育改革要紧密联系学校实际情况

“一项教改方案不是每一所学校都能进行实验的”,它既需要我们量力而行,又需要积极创造条件。敢闯固然可贵,但不切实际的“闯”容易导致失败。我们要通过多方求教,博采众长,结合自身实际情況,拒绝生搬硬套,将教育改革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长。

六、教改导致教学模式的改变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实验中,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这些实验中逐渐形成了自学—指导式、目标—导控式、问题—探究式等新的教学模式。教改实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推出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独创性和新颖性逐渐增强,他们的出发点就是从以往机械、死板、空洞、被动的传递—接受式转变成发现、探究、合作式上,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能力的培养、情感和态度的体验,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格局下,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与扩展,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加强,课程形态丰富而多变,教学模式也开始丰富起来。单一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无法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教改实验改变了只重视单向教、不重视学生学的倾向,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方式逐步丰富起来,其出发点都着眼于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根据不同的客观和主观因素,不仅是使用某一种模式,或许是几种模式的结合。虽然教无定法,但我们却有同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促进学生能力不断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来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结语

潘仲茗主编的《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验发展前景展望》一书对21世纪的教改实验进行了预测:一是教改实验推进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作用将更加显著;二是素质教育问题将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教改实验研究的主导性课题;三是教改实验的格局将进一步多样化;四是探索自身的规范体系将成为教改实验科学化的主要目标;五是课程的现代化建设将成为教改实验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六是教改实验的组织管理机制将逐步发育健全,教改实验开始进入有序发展阶段。

从教改历史来看,各项教改实验类型丰富多样,有单科单项的改革,也有整体推进的改革;生命力也不尽相同,有的过眼云烟,有的经久不衰;影响力也各有差异,有的带动一方,有的影响全局。由此可预测,将来的教改实验必以促进人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综合整体实验为主要模式进行发展。可以预料,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进步,小学教学改革从当初的“星星之火”发展到今天的“燎原之势,小学教学改革必然获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

[1]薛玲.当前部分小学教改实验的现状及思考[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8.

[2]杨春霞.苏州市小学教改实验的实效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3.

[3]金志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改实验基本特征的研究[J].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

[4]刘秀华.新时期小学教改有效性之理性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5.

[5]潘仲茗.当代中小学教育改革实验概说[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特殊教育学校在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革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