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实验探究模式”教学策略

2017-04-17 02:51章芬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演示实验改进

章芬

【摘要】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某些课堂演示实验地改进,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掌握物理规律。

【关键词】演示实验 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1-0177-02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验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演示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内容,指导学生对演示实验地观察和分析,可以使学生获得主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及定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根据自己学校的条件,我针对某些实验做了一些改进,下面所列举的即为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运用。

一、沪科版第九章第二节:关于滑轮的实验

这一章的教学老师一定很头疼,每次在铁架台上组装滑轮时,都累得满头大汗,若要测重物上升的高度h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时,还得请几位同学帮忙,一人负责固定刻度尺,一人测距离,另一人负责拉绳,如此大费周章,而且教学效果还不佳,因为几双手在上面操作,影响学生视线,不利于观察s和h的比例关系,更甚于滑轮还常常散落下来,惹来学生哄堂大笑,总而言之课堂效率很低,教师吃力不讨好,笔者经历这样一番折腾后,与实验老师商量,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很简单,只需在每个滑轮上固定(可用胶粘)一个米粒大小的钕铁硼磁铁(磁性极强),做实验时直接吸在黑板操作,绳子末端也用磁铁压住固定,这样在需要测s和h的时候,就非常简单了,学生一目了然,几乎不用刻度尺也能一眼看出它们的关系,并且可视性强,而且印象深刻。

二、沪科版第十二章第二节:比热容实验

课本上的比热容实验是对水和煤油加热,每个烧杯中加入一根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判断哪个升温更快。这一实验的缺点在于可视性不够,除了做实验的两位同学能较清楚地看到示数,下面的学生都无所事事,毫无参与的热情可言。所以问题就在于如何让全班同学都看到示数,可以将温度计改成一个热敏电子温度显示器,这样显示屏上面赫然的几个数字,很直观,学生过目不忘,印象很深刻,后面相关习题也很少出错,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沪科版第十五章第一节: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本采用加热电热丝的热量来使液体升温,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来判断电功的大小。这一实验的缺陷在于加热液体,器材太繁复,观察示数的可视性太低,所以问题就在于克服这两个缺点。首先,用加热空气的方法来替代加热液体,将电热丝密闭于一个容器中,通电后电热丝加热容器中的密闭空气,这样更方便,取材更简单。然后摒弃温度计,温度计只适于分组实验,不适于演示实验,取而代之的是定性观察U型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便能判断电功的大小,具体做法是在密闭容器上开个口接一根胶管,胶管一头接U型管的一端,另一端与大气相连,当电热丝受热时,密闭空气膨胀,挤压U型管中的液体从而出现高度差,(如图)。本实验对原理的分析推理很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更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物理实验设计的灵活、多变、巧妙。

四、沪科版第三章第一节: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这个实验,课本采用了将一个电铃放入密封的玻璃罩的方法,需要用真空泵将罩内的空气徐徐抽出,电铃声也是随之越变越小,直至听不见,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声音在真空里是不能传播的。但这套器材比较笨重,不做这个实验,学生凭借自己日常的经验,根本无法想象出这一点。苦思冥想,我取来一个热水瓶胆,告诉他们瓶胆是由双层玻璃构成,而双层玻璃间的空隙几乎是真空。接着,我又取下一个音乐贺卡中的小蜂鸣器,接通电路,学生很清晰地听到了悦耳的音乐。随之,我将其放入了干燥的瓶胆中,塞上软木塞,音乐声几乎完全消失,又取出它,放入一个普通玻璃瓶,音乐声仍清晰可聞。学生很快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块。接着,又乘这个机会告诉他们,茫茫宇宙有无数星体,它们之间经常会发生碰撞,引发强烈的爆炸,正由于真空不能传声,地球上的人类才得以置若罔闻。

在新课标中对学生探究能力提到很多,尤其是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探究实验的设计往往是实验探究能力中教师常常忽略的,某些教师直接按照课本上的实验方法直接再现一遍,重点放在了实验结论的得出上,却不管课本上的方法是否最优,有没有其它的改进方法。长期下来,学生思维僵化,得不到发展,还误以为物理就是背公式、套公式!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不该盲信教材,应有所创新,这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

猜你喜欢
演示实验改进
加强初中生物演示实验教学的尝试
探究“蓝瓶子”实验最佳的课堂演示反应条件
化学实验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