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分析

2017-04-19 22:46王雨婷
卷宗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

摘 要:互联网金融是一种以金融服务创新和交易技术革新为主的全新的商业模式,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有自己独特的运作和发展模式。其有传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第三方支付的网络金融、金融脱媒金融、交互营销等金融模式等主要的发展模式。但是目前由于其在我国属于新兴发展事物,发展不成熟,监管缺失和滞后,导致其面临诸多风险.所以在此基础上对其建立一套合理地安全防范体系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脱媒业务;金融创新

1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

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金融行业逐渐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金融得到迅速发展。随着网络金融用户数量的增加,公众的消费习惯也悄然生变,更多消费者通过网络实现了便捷的支付行为,为网络金融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外部環境。早在2014年国务院已经将网络金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我国已重视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信息技术革新和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互联网金融对完善我国金融体系也有着重大意义。然而,这一全新的事物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互联网金融组织与传统金融部门尚缺乏完善的业务融合态势,双方各自为政,造成网络金融缺乏必要的监管与监督。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信息安全、规范管理、风险防范等难题尤为突出。因此需要对互联网金融业务有更客观的认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所了解,并且针对其提出可行性建议。

2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模式

(一)传统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该模式指传统金融业务利用互联网地平台进行线上金融服务。如大家熟悉的各大金融机构的理财工具,就是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和金融业务的运作模式来实现线上金融服务的。

(二)第三方支付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第三方支付是融合传统金融机构职能,在双方签约基础上以第三方支付平台所达成的业务合作。该平台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和信誉。在现实交易中,交易双方需要有相应的信用保障,或者在相应的法律规约下才能实现。但是在互联网金融交易中,双方往往没有过多了解,对于对方的信誉、实力等一无所知,因此支付问题就造成其业务发展的一大瓶颈。从而产生第三方支付,来满足异步交换的市场需求。2014年中国网络投资用户进行投资的最常使用的渠道就是第三方支付平台(20.6%),其次是网上银行(17.3%),再次是股票交易软件(14.2%)。随着网络交易不断被人们所接受,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重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之一。

(三)脱媒业务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脱媒是指在进行交易时跳过所有中间人而直接在供需双方间进行。比如阿里小贷,即整合了客户信息、供需信息、商品信息、资金信息等多重因素,成为信息流,利用网络中断将其转化为资金流,并及时传导与供应商,以此完成资金的流动与配给,完成相应的信贷业务。众筹、网络小额贷款等也是典型的脱媒业务。

(四)交互式营销的互联网金融模式

交互式营销以网络为枢纽,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营销的有机整合。并且改变了以往金融行业以产品为核心的传统模式,进而转向以客户为核心的崭新运营理念。交互式营销构建起网络金融与实体金融的交互联系,进而形成协调合作的网络金融平台。主要类型可分为三种:一是P2P模式;二是混业经营模式;三是交叉销售模式。在这样的金融大环境下,用户将获得更便捷的支付条件,信息成本也会大幅下降,有金融业务需求的双方可以直接取得联系,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

3 我国互联网金融创新存在问题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网络金融环境下,用户资信情况、资金使用方向、客户真实信息的获取难度有所增加,由于信息不对称,再加之大数据分析可能出现误差,已经严重干扰信息使用者获得正确的信息。

(二)信用风险问题

由于当前缺乏规范有序的监督监管机制,因此网络金融风险持续累积。在网络金融业务中,消费者没有完善的权益保护机制,这就极易造成业务风险不可控。一些网贷平台卷钱跑路者比比皆是,进而造成行业混乱,信用风险加剧。

(三)流动性风险问题

网络金融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同时还具有跨界联动的特点,资金流动较快,这些特点极易造成业内流动性风险。例如在网络货币基金业务中,会有90%的资金被分配到协议存款中,银行则利用这部分资金投入到高收益高风险的信托业务中,而信托业务资金则有可能流向地方融资领域,如房地产行业中,但在这个具有很强联动性的协作体系里只要一环产生问题和波动,那么就会造成典型的流动性风险,进而引发全体系风险因素的形成。

(四)法律与政策风险问题

随着网络金融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不少业务还处于国家政策和法律监管之外,这就很容易造成政策性风险。尤其是在网络金融异化发展,将会受到政策、法律以及金融风险将更为明显。

4 对互联网金融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

首先,政府需要针对网络金融发展实际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构建起完善的监管框架和实施原则,明确管理目标,突出其可行性。第二,实施分业监管,同时引入机构监管模式,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监督责任,进而出台有针对性、前瞻性、指导性和管理条例。第三,在金融监管中突出协调性,在职能监督基础上突出综合监督成效。第四,强化信息技术的协调监管,尤其是现场外监管,加强风险监测力度,能够对各类风险进行及时预警并进行有效处置。

(二)防范对传统金融体系的风险外溢效应

金融监管部门需要严守风险底线,尤其是在区域监管中充分发挥系统作用。网络金融本身风险因素较多,设计技术、操作、政策、监管等多重风险,因此需要管理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以减少监管盲区,消除监管漏洞。

(三)建立消费者保护机制

构建强有力的信息披露机制,以此协调网络金融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代理风险等,从而保障消费者的利益。因此互联网金融监管最为急迫的任务之一就是强化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和消费者保护机制。

(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网络金融的迅速发展,也体现出当前实体金融制度方面所存在的弊端,如银行独大、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可得性、金融体系缺乏市场化运作、资信体系不够健全等。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尤其是在金融价格的市场调控、行业建设、监督监管、权益保护方面进一步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 谢清河.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参考,2013年第49 期:30-35.

[2] 李博,董亮.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3(10):19-21.

[3]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年第12期:11-12.

作者简介

王雨婷(1996-),女,福建人,本科,研究方向:金融。

猜你喜欢
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