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南海安全的无线电波

2017-04-19 10:53张建林
珠江水运 2017年6期
关键词:海况电台船员

张建林

2017年3月26日,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和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海岸电台在广州举办了南海岛礁海况预报播发启动仪式。这意味着对南海海况的播报完成了从面到点的突破。事实上,早在5年前的今天,广州海岸电台已经全面开始了南海海况预报。

“这一预报来源于一次必然的偶然。”广州海岸电台主任王桂格向记者表示,“南海海况预报是2012年3月23日开始的,我们有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国家海洋预报中心沟通,他们提出,他们虽然有对海洋海况的预报信息,却没有办法传输到海上。而播发相关的安全信息正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于是我们双方签订了合作协议,由国家海洋局南海预报中心提供海况信息,海岸电台负责播发。”王桂格表示,目前这种合作模式已经持续了五年。

平凡时刻安全之音

1949年10月14日成立的广州海岸电台,是华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海岸电台。它代表国家参与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履行国际海事组织(IMO)规定的责任和义务,承担着整个南中国海域的船舶安全通信值守任务,代表国家負责对国际和国内海上航行船舶安全信息播发、遇险搜救通信、船舶运输生产调度及船岸之间的日常公众通信等任务。

据了解,中短波、特高频、甚高频都是无线电波的主要传播方式,其传输距离大、传播条件便利,尤其是在航海方面的遇险救助、通信保障等特定场合具有不可替代。在广阔的大海上漂泊,孤独和焦躁无时不刻不萦绕在身,每天最难得的就是听到宛如天籁的播报音,尤其是遇到极端天气、危险险急时,无线电波飘扬出来的播报音,便是生命、安全和希望的象征,令无数船员们魂牵梦饶。广州通信中心在通信业务重点从船岸公众通信转为海上公益通信为主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开拓和创新服务方式,形成了海洋天气预报、海洋海况预警预报、海上航行(通)警告三位一体的公益性海上安全广播服务体系,使广州通信中心公益性海上安全信息服务走在了全国航保系统前列。

2012年3月23日,中国南海区海上通行船舶、广大船员、渔民、海上作业人员首次收到了南海海况预报,这也标志着南海海况预报进入了1.0的全覆盖时代。据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三个服务”理念,当年,广州海岸电台每天通过甚高频无线电话(VHF)、单边带无线电话(SSB)、窄带印字电报(NBDP)、NAVTEX/486电路等22个频道,向中国南海区海上通行船舶、广大船员、渔民、海上作业人员等发布海况预警预报信息服务,为海上船舶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据悉,2012年至2017年间,广州海岸电台完成安全通信1542起;公益广播767783份,海况报告244157份。实现了航行警(通)告差错率为零、无发生重大通信事故、电报、电话差错率为零的指标,无客户投诉,客户满意率高达99.7%的良好成绩,构筑起海上安全生命线。

危难时刻希望之音

大海凶险,引路有港灯,而排忧解难最离不开的是那最值得信任的无线电波。NAVTEX播发系(58、486、4209.5)、VHF语音、SSB单边带语音,广州海岸电台三种不同的电波播发方式,打造了南中国海域最安全的一片屏幕。每年,广州海岸电台都会遇到几十起各类救助案例。

2011年1月24日下午,让广州海岸电台通信值守一班班长卢晓莉至今仍记忆犹新。“那天一艘船通过单边带联系到我们,船民称他们是台湾籍渔船‘泰源227轮,在印度洋上,8个月前被索马里海盗劫持,刚刚逃出生天,请求支援。”由于此事关系重大,接报后的卢晓莉马不停蹄地将电话转接给中国搜救中心进行救援,因该轮劫后余生,所以船上存在缺粮、缺水、缺燃油的情况,而且船上的其它通信工具都无法与国内实现通信,“他们唯一依靠的就是广州海岸电台单边带无线电话频道,通过我们得以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船员家属联系沟通,得以救援。”卢晓莉介绍,由于没有基站及传输距离短,传统的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是无法在海洋中使用的,而无线电波在海洋中救援方面的应用,正是希望所在。最终,历时10天,广州海岸电台迅速准确地为该船转接电话105次,652分钟,为其安全抵达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后再辗转回国,提供了可靠的通信保障。

广州海岸电台紧急救险,为生命守护的例子枚不胜举。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强震随后引发海啸。19时10分,一艘外籍“SPRING PROGRESS/HOSV”( 春天进步)轮在地震中心海域遇险靠单边带(SSB)联系上广州海岸电台。称该轮正处于海啸中心带,海啸冲击波使船体骤升数米,船右悬杆位破损,船舱出现进水现象,缆绳全部断裂,右锚掉落,左锚损坏,船舶处于漂航,随时可能被海啸吞没。船上雷达、天线全部损坏,除单边带(SSB)能联系上广州海岸电台外,其他通信全部中断。我台成为了该轮唯一获得救助的希望。话务员迅速准确将该轮的险情传达给抢救部门,并全力保障船只的通信畅通,使该轮在公司的正确指令下,成功抗击了海啸,安全离开出事海域。

2015年1月8日,一艘菲律滨船舶沉没,其他通信设备全部作废,广州海岸电台通过转接通信,成功为其联系上了菲律滨海岸警卫队,让该船26名船员得以获救。2016年南海台风,20多艘越南籍渔船遇险,广州海岸电台及时为他们提供通信服务,助其脱困。

危难时刻,广州海岸电台便是那一道希望之音。2012年至2017年间,广州海岸电台完成遇险、紧急特殊通信161宗,1608次,6840分,救助1337人。2007年至2017年间,广州海岸电台更是累计处理海上遇险通信408起,通话3995次,通话时间18603分钟,协助救助船员4077人,其中非南海海域的有303起,协助救助船员2299人,充分发挥了海上“110”作用。

一心为民服务之音

无线电波除了应急抢险,也应积极发挥出服务之妙用。近年来,广州海岸电台还不断强化中心“公益属性”。在2013年8月1日和2014年1月1日相继取消海岸通信服务费和线路费,实现公务船舶电报(话)通信费用全免费后,又于2015年起停收MMSI证书工本费,为船舶再“减负”。同时,广州海岸电台还积极拓展服务,连续6年走出电台,利用休渔期,组织“送安全到渔港”活动,行程万里深入渔港渔村,演示应急通信设备,培训渔民海上通信安全应急技能,受到渔民的广泛好评。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期间,广州海岸电台中心SSB为转接到地震灾区的救灾、查询、亲属等无线电话开通免费业务。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广州海岸电台积极为奥运安保献策献力。2014年3月8日,广州海岸电台为马航失联客机MH370号航班的搜救工作开通了专用通信频道。

广州海岸电台以人为本,也乐于奉献,在重大事件的背后,总能看到广州海岸电台职工的身影,还有那一圈圈无声而温暖的电波。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成立的六十八年来,广州海岸电台怀端着神圣使命,扬帆起航,在摇曳的大海上,为遇险的船舶海员搭起了生命之桥,在服务社会重大活动中,为人民群众搭起了公益民生之桥,广州海岸电台职工们绽放青春,燃烧激情,把最美的韶华通过无线电波默默奉献,只求救险,不求回报,这也正是广州海岸电台人为人民服务的无疆大爱。

猜你喜欢
海况电台船员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典型海况下舰载发射箱结构强度仿真分析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恶劣海况下海洋石油116内转塔式FPSO装配载优化
极端海况下软质海崖大规模蚀退计算模型研究
论船员在海事污染中的刑事责任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
极限海况下单点系泊系统缆索动张力研究
我军的第一部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