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应用

2017-04-20 15:12李婷婷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平台新媒体

【摘要】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市场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高校思政教育对媒体的使用也是一個很大的问题,本文就是基于新媒体的发展和高校思政教育在新媒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一些创新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平台

一、新媒体的概述

1、新媒体定义

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的要素有:(1)主要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之上;(2)以多媒体作为信息的呈现形式;(3)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性的特征;(4)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5)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2、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应用规模始终快速的增长,市场的平均增速超过35%。自2012年之后新兴的新媒体如微信公众平台,发展势头强劲。

新媒体传播方面的特征如下:

(1)全时传播。信息传播的时效性有四个发展阶段:定时、即时、实时、全时,全时传播指的是信息随时可以进行发布。

(2)全域传播。地域和空间限制越来越少,只需要设备和传输信号,就可以发布信息。

(3)全民传播。传播不再是机构、媒体单位的事情,每一位民众都可以参与其中,谁都可能是记者、编辑。

(4)全速传播。传播速度比旧媒体快,在事件发生的同时就能够进行传播活动。

(5)全媒体传播。传播信息不单是文字或者图片,还附有音频、视频等多触觉通道。

(6)全渠道传播。客户端多样化,比如电脑、手机、短信等都可以进行信息发布。

(7)全互动传播。新闻的线索搜集、采访、发行等一系列活动,所有用户都有机会参与进去,并且在事后可以发表评论。

(8)去中心化传播。不存在类似于“头版头条”这样的状况,不同受众可以选择出很多主题进行讨论,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新媒体使新闻多元化。

(9)去议程设置传播。信息传播不再是比较固定的用词模式,不同的消息发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语言的习惯进行传播。

(10)自净化传播。虽然在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负面信息传播面积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会有相关人员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误会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3、新媒体分类

新媒体种类很多,主要有门户网站、电子邮箱、搜索引擎、虚拟社区、网络游戏、博客、维客、播客、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网络电视、数字电视、手机报、网络杂志等等。它们之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态、有的属于新的媒体软件、新的媒体硬件和新的媒体服务方式。

二、当前思政教育在应用新媒体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新媒体的发展,忽略了学生对于新媒体教学的需求

现在在校大学生多为95后,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一代人,从小学开始基本上就是用传统的PPT教学方式,而进入大学以后,大部分课程教学方式依然是老一套,在这一点上,思政课程尤其明显。高校思政教育面前有一对矛盾:思政教育全面进入网络化、移动化、数据化、个性化,网络与新媒体技术发展迅猛、业务形态多样,但网络思政教育相对滞后,新的技术没有跟上。这也导致了学生对思政类课程的无感,很多学生觉得上思政类课程极其无聊。通过在网上问卷也印证了这点。

2、使用新媒体进行思政教学的学校,缺乏吸引学生的优秀内容,对学生吸引度不高

北京和上海一些著名高校已经在践行新媒体应用到思政课堂,比如说积极引入移动互联网教学等模式,效果和反响一般。手机等新媒体是大学生群体主要生活学习社交工具,但他们对高校自身的新媒体打开和使用频率比较低,学生黏度不高,网络思政教育难以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刚起步,协同性、一体化的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建立。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事后灭火多,网络平台多,持续传播少;主动出击少,优质产品少,精准分类少。根据对辅导员的访谈发现,主要原因在于:由于是一个人在打理相关的平台,而又各自为战,能力或文字功夫欠缺,信息和视野有限,使得缺乏足够吸引学生的内容,达不到吸引学生的目的。

三、对策建议

网络和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调查表明,重庆市76%的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为网络,每天上网超过1小时的占98%;有72%的大学生经常使用QQ聊天,经常使用微博和微信的分别占28%和26%。51%的大学生经常对感兴趣的话题跟帖发言。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和组成部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善于利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在全媒体环境下推进高校思政工作技法创新,不仅是适应高校立德树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者能力素质和高校思政工作“提档升级”的需要。思政教育要有“互联网+”思维,这个“+”可以是成长辅导,也可以是家校合力、职业成长、价值引领等。高校面临的教育格局正发生着改变,媒体已经成为影响学生思想的第三课堂,比如潜在的网络意见领袖在扮演着“教师”角色。因此高校思政教育需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释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需要基于互联网规律进行“供给侧改革”,对于现在常用的新媒体,主要包括博客、微博、微信、QQ、手机报和微讯,首先要充分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输出优质精品,追求精准传播,既要全覆盖全天候,更要定制服务。辅导员应该全方位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做当代大学生精神成长优质营养的供给者,可以从几个方面努力:原创一批大学生耳熟能详、直击人心的深入生活、深入现实、深入学生的原创网络文章;制作一批符合网络特点、制作精良、寓教于乐的新媒体作品;打造全国知名的擅长大学生思想引领的网络辅导员写手。要加强校内和校校辅导员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在互联网上的交流。比如可以开始运用“众筹”的理念联合众多辅导员做网络思政工作,辅导员们不再单打独斗。避免辅导员单独创立平台,避免微信平台受众范围小,避免推送内容不够接地气,避免推送内容缺乏反馈,可以建立一个是集万千辅导员之智慧的平台来吸引诸多的学生关注和对思政教育课程激发学习的兴趣。积极发挥学校人才团队的力量,要积极的寻求新媒体的技术研发和传播人才的帮助,了解新媒体用户的特点,积极同计算机专业老师、新闻传播学、教育学专业教师进行沟通,设计出符合新时代学生特点的新媒体界面,增强学生体验感,以此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了解传播学的规律,以此来增加思政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孙 芳. “现实的个人”视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范式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2(18).

[2] 段志英.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03).

[3] 王 影. 当代大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冲突与调适[J]. 教育探索, 2012(02).

【作者简介】

李婷婷(1987—),女,重庆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助教,主要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微信平台新媒体
从教育价值探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
不良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探析
新媒体时代微信舆情的监控策略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基于微信平台的高中物理“翻转课堂”教学初探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实施方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