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城市融入探析

2017-04-20 18:38欧阳明月
青春岁月 2017年5期
关键词:城市融入流动儿童社会工作

欧阳明月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儿童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流动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违背了社会的公平公正,而且对流动儿童自身成长成才及社会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社会工作在解决流动儿童问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流动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社会渠道,帮助流动儿童提高自身能力,促进流动儿童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工作的介入有利于满足流动儿童及家庭的现实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公正的实现。

【关键词】社会工作;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社会公平公正

一、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深,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90年代初,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开始迅速增长,从1990年的2135万增加到2000年的1.02亿,十年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翻了两倍,2010年又翻了一倍,增至2.21亿。近年来,举家迁移日益成为人口流动的重要特征,流动儿童作为流动人口的重要组成,数量也相应增长,2000年到2005年,17周岁以下的流动儿童从1982万增加到2533万。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到2010年流动儿童规模扩大到3581万,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达到2877万,这意味着全国有八分之一的儿童是流动儿童,而百分之八十的流动儿童来自农村。

流动儿童的父辈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各地公共服务与户籍捆绑,流动儿童要真正融入城市,求得生存和发展,实现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困难重重。第一,生活方面,由于父辈在城市中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低下,流动儿童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差,全家挤在面积较小的出租房里,且周围环境较差,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家长忙于生计,缺乏沟通与关爱,致使流动儿童的亲情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第二,受教育方面,农民工子女要进入公办学校学习比较困难,许多流动儿童只能到条件简陋、教学质量不高,且办学困难,面临取缔危机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读,这影响他们接受公平教育的机会。第三,心理方面,由于户籍制度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流动儿童进入城市学习生活仍面临适应性问题,他们也像父辈一样受到城市居民,甚至是城市孩子的歧视、排挤,这不利于儿童间交往,影响流动儿童自我认同感与城市归属感。

二、流动儿童城市融入危害

流动儿童作为民工流动家庭化的城市弱势群体,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公平公正的待遇,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适应不良问题,必将产生认同危机,当不满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很可能采取越轨行为,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对社会造成破坏。流动儿童居住在城市,由于生活条件差、受教育权利得不到保证、就业社会资本缺失等因素,容易使流动儿童的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停滞,造成他们与父辈在职业上的复制,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这不仅影响他们自身成长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着整个国民的素质提高和我国现代化进程。

三、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综合利用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以个案工作为切入,小组方法为主导,社区方法为平台,以提高流动儿童社会适应性、加强亲子关系发展、改善生活环境、净化校园环境为工作内容,来解决流动儿童社会问题,帮助其成长成才。

1、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

个案工作从微观入手,主要针对流动儿童个人及其家庭来开展工作。通过个案访谈等方式向流动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服务,聆听他们的心声,肯定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正确看待问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城市社会,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培养他们健康的情感和人格。通过家庭社会工作方法,一方面为困难家庭提供信息渠道,争取政策帮扶,帮助家庭发掘利用社会资源,改善家庭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增强家庭日常功能,另一方面是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加强家庭成员沟通交往,让流动儿童感受到父母深刻的爱,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发展。除此之外,个案工作也可以学校教师为服务对象,帮助他们摒弃偏见,接纳流动儿童,在学业上、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注、耐心和帮助。

2、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小组社会工作介入

当前流动儿童城市融入适应不良,主要体现在心理和行为两方面,具体表现为:父母文化水平有限,给予的指导较少,学习上多靠自觉,学业困难;家庭生活条件困难,缺乏自信,自我评价偏低;与城市孩子交往,由于外来、经济差距等多方面原因,无法融入到迁入地孩子生活中,在朋辈人际交往中出现障碍;自己及家人在城市不能被平等对待,遭受歧视,对城市社会缺乏认同感。针对流动儿童上述问题与需求,可设计不同主题的同质性小组,在科学、合理的引导下,通过团体活动中的交往、体验,实现成员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解决他们实际问题,并逐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会交往能力,进而提高其城市适应性。

3、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社区社会工作介入

依托社区为流动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相关服务。一是为流动儿童争取更好的生存生活条件,帮助其父母提供就业、资助等经济上,子女沟通教育方面的政策咨询,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更好地融入城市社区;二是充分利用社区的儿童活动中心,为流动儿童提供安全的学习和游戏空间,帮助工作繁忙的父母提供日常的照看和引導教育,同时也为同龄孩子的交往搭建平台,加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朋辈群体支持体系,孩子父母同样可以利用此平台,交流生活体会,分享教育经验;三是利用社区这个宣传动员平台,通过宣传栏、展板、海报、传单等形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流动家庭的贡献和艰辛,消除歧视与疏远心理,接纳帮助他们,让他们更好的融入城市社会。除此之外,还需要更多保护流动儿童、实现社会公平的相关政策出台及落实,帮助流动儿童尽快适应城市社会和城市生活,并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奋斗,创造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颜科建. 构建流动儿童社会工作支持体系研究[D]. 河北大学, 2009.

[2] 段 凡. 流动儿童城市适应性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武汉市某小学流动儿童社会工作项目为例[D]. 华中农业大学, 2012.

[3] 段成荣, 吕利丹, 王宗萍, 郭 静. 我国流动儿童生存和发展:问题与对策——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南方人口, 2013,4(28):44-55.

[4] 包福存. 社会化视角下流动农民工子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12(3):29-31.

[5] 高春凤.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人口城市社区融入的思考[J]. 社会工作, 2010,5:27-29.

猜你喜欢
城市融入流动儿童社会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户籍障碍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影响研究
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