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惠若琪父母再塑“钢铁心脏”点亮女排精神

2017-04-21 19:39芨芨草阿友
绿色中国·B 2016年11期
关键词:惠若琪郎平女排

芨芨草+阿友

近日,代表拼搏、励志、开拓精神内涵的“女排精神”,成为2016网络最火爆的热词。让我们把视线拉回到北京时间2016年8月21日11时01分,随着最后一记扣杀球落地,中国女排时隔12年后重登奥运之巅。打出这决定胜局、关键一球的,正是女排队长惠若琪。锁定胜局,惠若琪抱住队友,放声痛哭。此时此刻,在惠若琪南京的家中,她的母亲许雪媛也从电视机旁冲进卧室,热泪盈眶地冲着丈夫惠飞高喊:“疾病算啥,我们的女儿赢了!”惠飞泪流满面,这才冲回电视机前。身为父亲,女儿正在奥运会决赛赛场上拼杀,按说,惠飞应该眼睛眨也不眨地守在電视机旁,他为什么躲进了卧室害怕得不敢正视?这里面蕴含着什么故事?让一个父亲如此“胆战心惊”?

天使为排球而生

1984年,中国女排在洛杉矶奥运会上首夺奥运会金牌,排球也成了国内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那一年,20岁的惠飞是吉林工业大学的大三学生,身高一米九七的他是学校排球队的主力,19岁的许雪媛在辽宁师范大学(大连)读书,身高一米七一的她同样也是学校女排的队员。当年7月,两人所在的球队在全国七省市大学生排球邀请赛上分获男女冠军,两个“冠军”也因球相识、相恋了。

毕业后,老家在吉林的惠飞被分配到大连市政府工作,许雪媛则成为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名老师,1990年1月两人结婚了。次年3月惠若琪出生。小时候的惠若琪特乖巧懂事,爸妈下班回家,她唱着儿歌迎接:“我的好妈妈(爸爸),下班回到家,工作了一天多么辛苦呀……”逗得惠飞夫妇哈哈大笑。

1999年,惠飞调往南京一家通讯公司上班,妻子也调往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惠若琪转学到南京市赤壁路小学读二年级。当时的她已高出同学一个头,被招入南京市29中排球培训班训练。许雪媛和惠飞希望女儿打球强身健体,谁知一个月后,排球队解散后,惠若琪还想练球,又来到南京中山东路体校训练。刚到体校时,惠若琪根本打不上球,队里的其他孩子最短都练了两年,一次垫球能垫三五百个,她却只能垫两三个,多数时间她都是跑来跑去帮人捡球。尽管如此,惠若琪下午一放学,就让妈妈接上自己往体校赶,从不落下一节训练课。训练完回到家,已经很晚了,随便吃上几口饭,她就进屋写作业,连和父母说话的时间也没有。时间一长许雪媛挺不住了,女儿在体校就是捡球,纯粹浪费时间还耽误学习。在和丈夫商量后,她开始劝女儿放弃练球专心学习。

惠若琪死活不同意,她哭着一再向妈妈保证会打好球、学习也要争第一,两者都不耽误,许雪媛才勉强答应了。立下了“军令状”,惠若琪像个小大人一样一一兑现了。在体校她一边继续捡球,一边拼命练习球艺。其他队员练习蛙跳10圈,她就加练到30圈。她喜欢给自己找目标,总是跟妈妈说:“我把小溪当目标,我要赶上她。”真的赶上了,她又会说:“妈,我现在又把小明当目标了。”一个目标又一个目标的超越,惠若琪的球也越打越好。

惠若琪不会因为任何原因落下一次课。有一次下大雨,许雪媛对女儿说:“今天不会有人去练球,咱也不去了。”惠若琪则坚持要去,并十分肯定地说教练一定会在。经不住女儿央求,惠飞开车送她去了体校。那天确实没有其他孩子来练球,教练也确实在。那堂课成了惠若琪和教练的一对一专训。听着女儿雨中欢快的喊声,惠飞被深深打动了。

2004年,惠若琪考入29中实验班,虽然经常出去训练,学习时间很少,但她竟然考到全班第一。因为学习成绩优秀,加上做运动员太辛苦,许雪媛又开始为女儿规划,劝她放弃排球考个好大学。15岁的惠若琪再次给妈妈立下“军令状”:3年内不能进国家队,就专心读书。这个在别人看来不可能实现的理想,她竟然在两年内实现了。2006年,惠若琪进入江苏省队,不久打上了联赛,还是队里的主力。2007年,她以联赛扣球榜第一的身份,被中国女排总教练陈忠和相中,入选国家队。

之后,惠若琪以国家队主力的身份四处征战,2012年,以主力身份出战伦敦奥运会。2013年,郎平接任国家队教练,年仅22岁的惠若琪当选为队长,身披12号战衣,是继张蓉芳、郎平、孙玥后又一任主攻担任队长。对这个和自己风格很像的门生,郎平寄予厚望。在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上,惠若琪代表中国队出席赛后的新闻发布会,全程用英文对比赛作点评,接受国外媒体采访,彰显了浓浓的国际范儿,让郎平深深为之自豪。

在郎平的调教下,惠若琪带队愈战愈勇,2015年5月,在亚洲女排锦标赛上,时隔四年重新夺冠。

就在惠若琪带领众志成城的中国队,为里约奥运备战时,2015年8月,她突然出现了头晕、胸闷、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症状,一运动起来情况更严重。经过队里和各大医院专家诊断,她竟患上了“特发性”室心动过速心脏病。

得知这一“噩耗”,惠若琪懵了,郎平也懵了。她们太懂得心动过速,对一个运动员来说,意味着什么了:运动员由于长时间运动,一般心跳和心动都比正常人慢很多,甚至慢一倍以上,身体已长时间习惯了这种慢于常人的心动速度,一旦过速比正常人过速会痛苦很多。这种病不同于一般的器质性心脏病,越运动越难受,更不要说从事以剧烈著称的排球项目。

惠若琪视排球为生命,要她放弃排球,无异是要了她的命。她在郎平面前放声大哭,发誓死也不会离开排球。其实早在2013年底,她在训练中就曾感觉到过心脏不适,当时她只要运动量大,就会出现心慌、头晕的情形,由于休息一下就好了,惠若琪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后来只要一训练,就有这些症状,惠若琪才跟队医说明了情况。2014年3月,女排联赛结束后,惠若琪去医院做了详细检查。结果只是心肌同工酶较高,医生建议她好好休养。为了训练,惠若琪依旧没有当回事,在队医的治疗下坚持训练,症状稍一减轻,她马上生龙活虎地投入了训练。惠若琪走的每一步,都是出于对排球的热爱!没想到,在最关键的时刻,心脏又掉了链子,而且是如此严重的状况,这让她怎不心急如焚?

急归急,惠若琪从未想过放弃比赛。当时马上要进行世界杯比赛,她哭着喊着,坚持要用药治疗后参加。为了达到目的,她像个孩子缠着郎平,也时刻揪痛着郎平的心。

追梦女孩吓阻病魔

人命关天,郎平不敢大意,第一时间通知了惠飞和许雪媛。夫妇俩放下工作,第一时间赶到女儿所在的宁波北仑排球集训中心。得知女儿的心声,夫妇俩既心疼又理解女儿,他们一边照顾女儿,一边反复和女儿、医生沟通协商。到底是先治疗还是先比赛,一伙人不知道开了多少次讨论会。最终,排管中心领导拍板做出了决定:坚决不让惠若琪参加世界杯比赛,生命至上,要她马上去北京接受治疗。许雪媛搂着女儿,含泪一次次安抚她:“你是不是最想参加奥运会?现在做治疗是为了打更硬的那场仗。”郎平也一次次出面做惠若琪的工作。

惠若琪最终妥协了。8月底,在其他队友正为世界杯拼杀做准备时,她在北京阜外医院接受了心动矫正手术。惠飞夫妇再度向单位请假,飞往北京。进手术室前,惠若琪拉着妈妈的手:“妈,没事,我手术后我就能打球了。”许雪媛的泪噗噗而下:“琪琪,你好好的,我和你爸才是大赢家。”手术进行了不到1个小时。但在进行到最关键的心动矫正时,惊险的一幕发生了:惠若琪的心脏突然发生室颤,心脏停止了跳动。给惠若琪做手术的是一名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他一边通知家属,一边果断给予惠若琪电击治疗。一声又一声、“砰砰”的点击声,一米九二的惠若琪在手术台上被击得高高跃起,又重重倒下……在女儿被电击的时间里,守在手术室外的许雪媛吓得几乎晕了过去。她实在不敢去想象女儿挣扎在生死一线之间的可怕情景……五分钟后,当护士从手术室传出好消息:惠若琪又有了心跳,被抢救过来时,许雪媛一下跌倒在地,喃喃祈祷着……出院后,惠若琪回到南京家中休养。

人在南京,惠若琪的视线却从未离开过中国女排,她每天从媒体上搜集女排的消息,和郎平、每个队友在微信上互动着。2015年9月6日,中国女排在世界杯赛上时隔11年重夺冠军。守在电视机前的惠若琪既高兴又失落,看到队友们举着她的12号队服,登上领奖台。惠若琪哭成了一个泪人:队友们这是用最特别的方式,期待她们的队长早日归队啊!许雪媛也被姑娘们这催泪的一幕感动得泪水涟涟,她为女儿轻轻擦掉眼泪:“琪琪,加油!”

在惠若琪休养期间,江苏省体育训练局为她配备了专门的保健医生和一对一体能教练。2015年底,经过检查,惠若琪的心脏恢复正常,她又出现在全国女排联赛江苏对辽宁的比赛场上,期待她回归已久的球迷们,为她唱歌送花,打出标语“终于等到你”,球迷们发自肺腑的爱,让惠若琪感动万分。

2016年2月,惠若琪重新回到国家队再度备战奥运会。然而只训练了两个星期,头晕胸闷的感觉又来了。专家给惠若琪进行了会诊后,表情凝重地告诉惠飞夫妇,心动矫正手术的成功率在95%以上,复发率只有5%,惠若琪不幸正在那5%之列,她中招复发了。按照目前的状况,如果她放弃竞技体育,可以不用做治疗,通过休养就能过正常生活。如果她继续从事排球,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

这个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震惊了,连一向沉稳的郎平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虽然万分不舍得爱将,但心脏非同儿戏,她多次出面劝说惠若琪回家。这一次惠若琪也彻底坐不住了,她已25岁,如果里约缺席,下一届奥运会很可能再也没机会参加了。这比生命还重要的缺席,让她痛不欲生,她坚持要随队训练。面对女儿的坚持,惠飞和许雪媛辗转难眠。尤其是许雪媛,她根本合不上眼睛。眼前浮现的,都是女儿在手术台上生死挣扎的一幕。如果说女儿第一次心脏出问题,她尚能尊重女儿重返国家队的心愿。那么这一次,她无论如何不能让女儿冒险了。多少个晚上,她一次次对丈夫说:“我们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这些年打拼下的家产,足以让琪琪生活得很舒服。让女儿去国外念书吧,做一份稳定的工作,过安闲的日子。”惠飞含泪点头,并代表妻子出面和郎平做了一次恳谈。郎平尊重了惠飞夫妇的选择。

2016年2月,国家队赴漳州集训,在郎平的严厉要求下,惠若琪随父母返回了南京。再次返乡,和上一次已迥然不同。那段时间,在父母和教练的劝说下,惠若琪接受了现实。然而曾经的梦想又在苦苦折磨着她。她不停地问自己:难道,我真的从此和排球无缘吗?纠结中她很快消瘦了下去,怕父母担心,她只能背地里默默流泪。原本惠若琪是个开朗女孩,是随便靠在哪里都能睡着的那种人,但那段时间却经常失眠,整夜整夜地睡不着……渐渐的惠若琪变了,她的话越来越少,经常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什么也不做,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一坐就是一整天……

曾经生龙活虎的女儿脆弱成了泥娃娃,她的心飞了魂没了,都随着队友去了漳州。惠飞和许雪媛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其实两人比女儿还纠结,还矛盾。他们担心女儿的身体,比任何人都希望她远离排球,做一个波澜不惊的普通女孩。可是他们又如此了解女儿,女儿早已将排球嵌入了灵魂,就此放棄,这份缺憾将终生相随永远无法弥补。

那段时间的夜里,惠若琪在房间里和自己较量,惠飞夫妇在隔壁每分每秒都在煎熬。惠飞比妻子理性,比妻子更了解女儿的梦想。经过长时间的思考,通过和专家反复沟通,他最终决定再给女儿一个机会,他劝妻子让女儿力所能及地做恢复性训练:“也许能创造奇迹呢?”起初许雪媛坚决不干,责备丈夫拿女儿的生命开玩笑。惠飞耐心地劝说:“你难道忘了,咱们的女儿走到今天多么不容易?”

女排队长梦圆里约

许雪媛的眼泪夺眶而出:她怎么能忘记,女儿的排球生涯一路都是伤痕累累,最严重的一次,2010年8月,在世界女排大奖赛澳门站同荷兰队的比赛中,惠若琪意外受伤。那场比赛惠飞和许雪媛都在现场,因为伤情严重,惠若琪被紧急送回北京治疗。当时的惠若琪左肩关节盂唇大面积撕裂,需要做一次大手术。5个小时后,惠若琪被从手术室里推出来时,她的左肩里面埋了七颗钉子,一辈子都不能再取出来。女儿疼得浑身发抖,但她却一滴泪也没有,她告诉妈妈,只要能继续打球,受多大罪她都无怨无悔。术后6周,惠若琪开始了康复训练。在手术中,医生为了让肩关节撕裂的盂唇长好,将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粘连在了一起。训练后,必须要撕开粘连,否则无法运动。康复医生给惠若琪进行牵拉活动,那疼痛撕心裂肺锥心刺骨。每次惠若琪疼得把嘴唇都咬破了,惠飞紧握着女儿的手,许雪媛则心疼得泪水直流。这种牵拉持续了一个多月,她这个妈妈的心流血流了一个多月……实在看不下去,她背过脸去抹眼泪。一家人的眼泪,让江苏队两位陪同惠若琪康复的男教练不知掉了多少泪……

看着妻子被过去的记忆唤醒,惠飞诚恳地和妻子说:“咱们女儿多倔强多好强,从不服输,如果不让她再试试,很可能毁了她呀!”丈夫何尝不心疼女儿,何尝不希望女儿就此平稳,他的决定是因为太懂得女儿!许雪媛突然懂得了丈夫:他们身为父母,无论女儿是否继续从事竞技体育,都要帮她走出这段阴霾,恢复从前那个笑靥盈盈的女孩。

惠飞夫妇商定后,正式和女儿谈了一次。一听父母支持自己康复训练,惠若琪高兴地跳了起来。其实作为一名运动员,她拼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她之所以服从,正是因为怕父母担心!得到父母首肯,惠若琪又被插上了翅膀,她又活过来了。

虽然允许女儿训练了,惠飞夫妇却不敢掉以轻心,他们通过广泛咨询运动专家和医生,最终和女儿约法三章:必须先治疗,等身体能够进行运动后再开始训练,而且要尊重科学,训练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安排,一旦有任何不适马上停止……

惠若琪认真听取着父母的意见,她也知道这一次治疗是自己最后的机会,格外珍惜。她放下了心态,温和地调整着,积极配合着医生。等医生觉得她问题不大了,她又开始了适应性训练。在专家的陪同下,她每周在南京体科所训练四次,身上佩戴医学检测设备,绑着许多电线,获取准确数据,她每天还要检测心脏状况,身上随时佩戴心率带,有医疗和体能专家组成的四人团队时刻监控她,其完成情况汇总后向医生和中国女排汇报。

女儿在“前线”进行生命的尝试,许雪媛也全力做着后勤保障工作,她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给惠若琪补身体。运动营养补给,喝汤最好,她在短短一个月里就尝试做了不下一百种汤,鱼汤、鸽子汤,甲鱼汤……一天都变好几个样。为了让女儿尽可能多地摄取营养,她还自创了将坚果和水果混合在一起的合成果汁给女儿晚上喝……

在做好营养保障的同时,一向严肃的惠飞夫妇学会了讲各种笑话,转移女儿的注意力。惠若琪还有个小她10岁的妹妹惠若璇,正在念高一,惠飞发动小女儿一起,一家人比赛,谁讲的段子好玩幽默,就可从家庭专门设立的奖项中支取奖金……这其乐融融的家庭生活,一滴滴滋养着惠若琪的心灵。自从成为专业运动员后,她很少待在家里。休养的这段日子,成了一家四口难得的温馨时光。白天,父母上班,妹妹上学,惠若琪就听音乐上网,学英语,搜集好玩的段子。晚上和父母妹妹一起做一顿可口大餐,全家人一起看电视拼段子。周末,一家人打打牌看看电影,找美食近郊游。等惠若琪训练时,不管多忙,许雪媛一定陪伴左右,她也一改往日的凝重,不时和女儿开开玩笑。陪练惊奇地说:“惠妈妈变了,变得轻松了。”许雪媛总是一笑:为了女儿,她这个妈妈能七十二变呢!

惠若琪喜欢宫崎骏的漫画,趁着有时间,她在网上做攻略,去了趟日本,特意去看了宫崎骏的展览。而带队南征北战的郎平主也时刻惦念着爱将,她耐心地劝导说:“你一定不要急,我等你。我的队长一直给你留着。”

过去,妹妹经常和惠若琪对着干。在运动方面,妹妹完全没有遗传父母的天分。就连最普通的跳绳、仰卧起坐、立定跳远等也做不好,因为和姐姐念的同一所中学,名字相像,经常有老师问她是不是惠若琪的妹妹,她一口回答说:“不是”,那时姐姐是她最不服气的人。在她看来,体育好是头脑简单的表现。惠若琪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英语作答,妹妹总是录下来,自己再说了一遍,也录下来,给姐姐发过去示威。妹妹的口语和听力特棒,说的比姐姐好很多。

惠若琪在家休养后,妹妹变了一个人,她每天都积极锻炼,她跟每个人都宣称:“我是惠若琪的妹妹,不能给她丢脸。”有个作家到学校里签名售书,妹妹跟作家说,你给我签一个,我也给你讨一个惠若琪的签名,对方十分兴奋,问她真的假的,她特自豪的说:“我是惠若琪的妹妹!”不知何时起,姐姐成了妹妹的偶像,而这份承认和相爱,在自己最低谷时,是那样别样的鼓励着惠若琪。

2016年春节,惠若琪跟父母回老家吉林过年,她用自己的积蓄给爷爷和两个姑姑都发了红包。之后她又赶赴大连,看望舅舅和姨妈,跟表兄妹贴春联挂灯笼,享受久违的天伦之乐。

父母的爱,有生以来最“慢”的这段光阴,弥补了惠若琪生命的急躁,也许是和生命极限不卑不亢全力争取的态度,感动了上苍,惠若琪的身体奇迹般地恢复了。2016年4月,在距离奥运会还有99天时,她经过各项检查,结果是可以胜任大运动量的训练和比赛,她终于得以重返国家队,备战奥运。一回到队里,郎平就郑重地把队长队标交到她的手里。

2016年6月,在瑞士女排精英赛上,郎平第一次让惠若琪上场。比赛前她一再叮嘱爱徒:不能激动。这是专家一再叮嘱的,激动依旧是惠若琪的大忌。换上比赛服惠若琪顾不上了,她兴奋不已,久違的激情让她感觉力量满满。这场比赛,惠若琪状态很好,中国女排在决赛中3比0完胜泰国夺得冠军,惠若琪凭借出色的表现被评为MVP。

2016年7月30日,惠若琪带队出现在里约。对这个在全场上调动队员,总能100%贯彻自己思路的队长,郎平找不到任何人可以替代她。她只有每次在惠若琪上场前,一遍遍叮嘱惠若琪:“不要激动,一定不要高声呐喊!”惠若琪郑重点头。每一场比赛,她和队友们都猛打猛攻,每打一球都要发出一声振奋人心的呐喊。女儿的搏杀,牵动着惠飞夫妇的每一根神经。在决赛时,惠飞根本不敢看直播,直接躲在了卧室里。当身着12号战衣的惠若琪最后一球扣中得分,为中国队赢得关键一分,中归队3: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他才冲回了电视机前。

赛场上的惠若琪转身抱住队友,痛哭失声。郎平第一个抱住了惠若琪,一再叮咛:“不要激动,不要激动。”她说着,泪水已潸然而下,只有她懂得,惠若琪走到今天,有多么不容易。

告别“水立方”和半年多来铺天盖地的鲜花掌声,告别职业排球生涯的最巅峰时刻,在中国女排即将备战东京奥运会之际,惠若琪由于身体原因可能在不久就会退役。但惠若琪坦言,即便退役身材曼妙高颜值的她不会进军娱乐圈,轻松下来的她会环游世界遍尝人间美食。而根据南京师范大学公布的2017年招生计划,25岁的惠若琪将成为该校2017年体育科学学院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博士新生,此前她已是该校体科院运动训练专业研究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美丽的天使将展翅翱翔搏击,再度绽放生命的精彩与华丽。

(责编:刘倩玮)

猜你喜欢
惠若琪郎平女排
红楼女排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郎平 希望中国体育注入更多科技动力
惠若琪 这一次,绝不错过
壮哉,女排精神!
请别叫郎平“女神”
郎平,永远花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