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堂动起来

2017-04-21 06:10黄旭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7期
关键词:知识面书本品德课

黄旭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对各个行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思想品德学科,需要足够宽广的知识面和足够丰富的素材,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开阔眼界、增强独立思考能力。因此,改变单一地从书本获取知识,转向更注重研究性学习,是迫在眉睫的变革。

【关键词】网络 思想品德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7-0170-01

思想品德课堂长期以来给人的印象是“满堂灌”、“讲道理”,似乎和说教、无趣联系在了一起。其实,透过这门课程,学生可以看到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体验到更为复杂的人性情感。如果能有更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就能使思想品德课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在“互联网+”时代,这个问题得到极大的改善。

一、网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促使课堂有更多的观点,让课堂活起来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总是以书本的结论为唯一正确的观点,不容置疑也不容讨论,这样的课堂只有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服从。在多元化的今天,很难再引起学生的共鸣和达到教育的目的。我一直认为,不同的观点,只有经过比较和讨论,才能达到说服他人、接受不同观点的目的。因此,在课前,我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各类信息,或图片、或视频、或音频,或笔记、或口述、或肢体展示,在课堂上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对初中生而言,即使自己的观点有误,在别人的引导下,也能认识到自己原来想法的不足,而接受新的理念。这比起老师强行灌输观念,更容易让人接受。同时,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学会分享和表达。

二、网络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同身受,让课堂动起来

契科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要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动起来。通过多媒体展示及学生展示,学生对所教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并转化为强大的求知欲望。我在讲七年级《自我保护》一课时,没有循常规照本宣科讲授如何自救和求救,而是给出几种模拟场景,如火灾、地震、天然气泄露、雷雨天气等,请学生给出建议。学生们非常积极,连说带划将不同场景下的应对策略说得清清楚楚,下面的同学们听得认真,时而大笑,时而严肃。有的同学说完了还不尽兴,一定要把自己搜集到的其他场景下的应对策略告诉大家。整个课堂中我是主持人,学生是积极投入的演员,课堂气氛被真正调动起来,充满了欢声笑语,又达到了教学目标。

三、网络改变了授课方式,使课堂走向素质教育

在传统课堂中,老师备课、讲授,学生记笔记、做作业。在网络媒介的介入下,这一顺序被颠倒。学生要先在网上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确立观点,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展示和交锋。这样,大量的工作提前到课前进行,课堂上则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展示和交流,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互联网运用能力、提炼观点能力乃至小组合作能力,都有极大的锻炼和提升。三年下来,学生将会成为充满自信、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网络让学习变得轻松和快乐,使课堂成为快乐的学习天地

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堂,总是让人觉得枯燥乏味,學与不学一个样。在大量信息的介入下,课堂丰富多彩起来,为学生们呈现出与学校生活不一样的、广阔又复杂的社会万象。对于渴望成长的初中生来说,每一堂思想品德课都是一扇窗户,都能看到、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于是热切期待每一次课堂的来临。在浓厚的兴趣、热烈的交流中,师生共同感受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魅力和无穷乐趣,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将改变。我们的教育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应对时代的变革和挑战。在网络带来便利和效益的同时,我们也要牢牢把握住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真正做到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3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知识面书本品德课
玩转书本
打开书本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开在书本里的花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
几类无理函数的最值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