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伴随幼儿成长

2017-04-22 22:04曹淑双
教师·上 2017年3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德育幼儿园

曹淑双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儿童的品德教育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正日益成為人们深入探讨的话题。而3—6岁是幼儿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期,我们要让德育伴随幼儿成长。

一、要理解幼儿园对幼儿进行德育的重要意义

幼儿期是影响和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时期,早期的教育和熏陶会在一个人的性格中留下深深的印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所以,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促进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中,德育占据首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我们应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德育,创造优良环境,让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幼儿形成、发展、巩固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都起着巨大的奠基作用。为把幼儿培养成为热爱祖国、有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讲文明、懂礼貌、遵纪守法,有远大理想、高尚情操和信仰,有社会主义经济观和价值观,有开拓进取精神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打下基础,是幼儿园德育的主要任务。

二、要明确幼儿园德育的目标和内容

1. 德育的目标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就是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幼儿在思想、行为、品德等方面受到教育和影响,培养幼儿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建构和提升自己的价值理解、情感体验和品德行为,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的良好品质与行为习惯。

2. 德育的内容

广义的德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人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内容。根据德育的总目标,我们可以把幼儿德育的内容概括为:①在思想上,让幼儿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爱人民、爱父母等情感;培养幼儿关心集体并服从集体的集体意识,有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具有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的人格特征。②在品德上,教育幼儿要讲文明、懂礼貌;培养幼儿诚实守信、好学好问、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等良好品质。③在行为上,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学习、卫生习惯;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遵守社会公德及法律法规、爱护公物、爱护动植物,具有基本的环保意识等。

三、要选择对幼儿进行德育的途径

1. 在日常生活中把握机会对幼儿进行德育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将幼儿品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因此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接触过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地进行教育。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的,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对他们进行教育。

比如,晨间活动:我们教会幼儿简单的礼貌用语,早上来幼儿园时,要与老师、同伴互相问好,与家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既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又是孩子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内容。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能增强其文明意识。课间活动:在这时,我们教育孩子要相互关心、互相照顾,要学会谦让,有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进餐: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指导幼儿独立进餐,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放好,让幼儿克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午睡:教育幼儿睡前将脱下的衣服叠整齐,并迅速入睡。离园活动:要求幼儿不追逐、不吵闹,安安静静地等父母来接。

又比如,有的孩子帮助别人穿衣服、系扣子,游戏时将玩具或头饰主动让给别人,孩子偶尔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教师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于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骂人的孩子,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潜移默化地净化孩子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让孩子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显而易见的。

2.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1)在游戏活动中把握机会对幼儿进行德育。游戏活动是幼儿最为喜爱的一种形式,也是培养孩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懂得了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也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道德认知水平。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妈妈”要细心照顾“孩子”,“孩子”要尊重长辈,“奶奶”累了,帮“奶奶”捶捶背,“奶奶”病了,送她去医院,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游戏让幼儿懂得了尊老爱幼。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着各种角色,逐步认识并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不断学习着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进而使同情心、责任感得到发展,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优良品质。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事情:两个孩子为抢一个玩具而争吵;几个孩子为谁先滑滑梯而各不相让。在放学时经常会看到孩子顺手将书包扔给来接自己的家人;张开双臂扑向自己的妈妈,让妈妈抱着回家的孩子比比皆是。这些在家里人人关心的“小皇帝”将许多坏习惯带到了幼儿园,他们任性、自私、自理能力差,如果任由其发展,势必会使他们的坏习惯更加明显,这些坏习惯可能会成为幼儿成才的绊脚石。教师就利用角色游戏如“谁是文明好孩子”的游戏,“以毒攻毒”。在区域活动中创设“娃娃家”“小超市”等角色活动区,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亲身感受礼貌交往。利用故事、儿歌童谣,如给幼儿讲《孔融让梨》《程门立雪》《千里送鹅毛》等故事,同孩子一起创编儿歌童谣《做个好娃娃》《扫扫地》《小小手》《让座》等,让这些历史悠久的文明故事和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在各学科领域教学中把握机会对幼儿进行德育。德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学看作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他认为一个人虽然能够从周围环境、从与人交往中获得自然知识、社会知识,但是这些知识不是系统的,必须通过教学来给予补充。因此,在幼儿园语言、社会、艺术等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提高德育效率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语言领域中的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如《谁要我帮忙》的故事,使幼儿了解了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及时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同时获得快乐;《花儿好看我不摘》的故事,说明了要爱护花草的道理;等等。幼儿听故事时最容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情感,如音乐课《蚂蚁搬豆》也是教育幼儿“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好题材。

(3)在主题教育教学环境中把握机会对幼儿进行德育。《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当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从全面提高每个幼儿的素质入手,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清洁、舒适、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环境。我们改变过去单纯地为美化活动室而布置环境的观点,把品德教育的內容融入幼儿生活的环境中。如在“我们的祖国真大”这一主题创设中,为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布置了“各族娃娃手拉手”“可爱的中国”“中国雄鸡图”等。在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图片、材料、布置展览的过程中,在真实、健康的情绪感染下,幼儿熟悉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了家乡的名胜古迹,萌发了爱祖国、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活动室内洋溢着浓烈的爱祖国的气氛和爱国热情。幼儿在师生共同布置的生活环境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4)在节日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每年“三八”节都要组织活动,我们就利用这个节日,让幼儿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知道“三八”节是国际妇女节,培养幼儿热爱妈妈和奶奶、外婆、姑姑、姨姨等的情感。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不再麻烦好妈妈》《我的好妈妈》《妈妈的眼睛》等歌给妈妈听,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极大发挥,这既增进了母子情,同时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节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做爱心卡,增进师生情;重阳节来临,我们让孩子们回家给爷爷倒杯茶,给奶奶捶捶背,为老人做件事;中秋节要和全家人一起赏月,体验家的温暖;“六一”儿童节,要尽情地唱、跳、画、演,让自己开心、快乐地笑……这些活动的开展是让孩子懂得爱,学会感恩,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只要人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宽容的心、感恩的心,这个社会就会到处充满欢乐。如每周星期一上午举行升旗仪式,升旗前我们教育幼儿要立正、站好、向国旗行注目礼。在高亢的国歌声中,幼儿默默地注视着国旗冉冉上升,操场上静静的,幼儿屏住呼吸,行注目礼便是对祖国最真诚的敬意。我们要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我们是中国人,我们骄傲!我们自豪!通过各个节日活动让孩子们心中掀起爱的波澜。

3. 家园配合,对幼儿德育教育

当今社会,家长所关注的已不是孩子的衣食温饱,而是孩子的知识教育。许多家长望着这瞬息万变、飞速发展的时代,唯恐自己的孩子落伍掉队,因此投入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去开发孩子的智力。当然,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可当你全力以赴开发孩子智力的同时,是否忽略了人生至关重要的一举——那就是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呢?

案例:放学时,熠庭爷爷来接他,当时熠庭在画画,看到爷爷来了,他也没有耐心了,于是就跑到老师那儿把画本一放,说了一句:“老师我画好了。”老师打开画本一检查,只见熠庭在画本了乱涂了一些颜色,其他什么都没画。这时,在一旁的爷爷说:“熠庭,你快点画呀!”刚说完,“啪”的一声,熠庭一巴掌落在了爷爷脸上,爷爷看着他什么话也没有,悄悄地走出了教室。

案例分析:熠庭是一名很“特殊”的孩子,性格内向,甚至有些自闭,从不和别人交流,生活自理能力也很差,不会穿衣、不会吃饭,让每一位教师都感到头痛、棘手。他的画画得也不好,而且他还会偷懒,不愿动手去画。当爷爷让他快些画画时,他还埋怨爷爷,还动手去打爷爷,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一个尊重长辈、体谅父母的孩子吗?他连自己的亲人都不爱,又怎么会去爱别人呢?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他们并不让人觉得是个不会爱的孩子,但在家里就是一个十足的“小霸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谁都不怕,反而是家长千方百计的依着他,怕他不高兴。孩子的自私是家长过分溺爱形成的。

《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时,首先要从家长的意识入手,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栏等途径帮助家长提高素质,加强家庭道德教育,帮助家长摆脱“学习第一”的观念,请他们积极地关注孩子的品德发展,并且注重言传身教的重要作用,在尊重老人,热心帮助他人,爱护环境等方面做好孩子的榜样。我们还应充分利用各种契机,及时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园的情况,对幼儿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让幼儿有成功感和喜悦感,把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持续下去。

幼儿的品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对幼儿的德育也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环境无声的影响下,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及教学、游戏等各项活动都是实施幼儿德育的主要途径,同时做好家园共育,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语道破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俗话说:做人,德是立身之本,就像花草树木都有根,根扎得不深就长不好。人的根就是德,没有了德,就像无根的花草树木,就不会长成栋梁之材。所以育儿先育德,为了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从幼儿抓起,从娃娃抓起,势在必行。幼儿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正伸展出柔嫩的枝叶渴求阳光和雨露,孩子需要得到父母和教师温暖的双手的牵引和扶持,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孩子学会生活、学习、做人的能力,是传给他们一辈子享之不尽的财富。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让我们让德育伴随幼儿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省双峰县机关幼儿园)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德育幼儿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