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科独属独种活亿年冰川纪遗留客鳄蜥知多少

2017-04-22 09:14萧野
环境与生活 2017年4期
关键词:蜥蜴鳄鱼

◎萧野

独科独属独种活亿年冰川纪遗留客鳄蜥知多少

◎萧野

在北回归线附近、南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内,有一种繁衍生息了1.9亿年的“龙”,它们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恐龙早已灭绝,它们依然健在,这就是具有“爬行界大熊猫”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鳄蜥,俗称“五爪金龙”。

身似鳄鱼与蜥蜴

鳄蜥因身体和脑袋像蜥蜴,尾巴却与鳄鱼相似而得名,全长一般不超过40厘米,尾长超过体长。它们头大而高,略呈立方锥形,吻部较尖细,背部有两排整齐的纵行背棱和许多黑色横纹,体形与蜥蜴基本相似,呈圆柱状,全身披覆颗粒状的鳞片。

成年雌蜥腹部呈黄色或浅黄色,体侧和腹面有黑色的网纹,且散步着零星的红色斑点,而成年雄蜥比雌性的颜色更鲜艳,体侧有红色斑块,腹部呈浅黄色或灰白色,红色的胸部特别醒目。

鳄蜥属鳄蜥科鳄蜥属,为独科独属独种,在地球上已繁衍1.9亿年,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在华南地区的古老爬行动物,被称为“活化石”。因分类地位特殊,鳄蜥在爬行纲动物的起源和演化、蜥蜴目各科分类等方面的研究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濒危物种。

1928年5月~1929年6月,中山大学的任国荣教授在广西金秀县大瑶山考察时采集到鳄蜥标本,送到德国柏林博物馆,1930年由德国人厄恩斯特·阿尔(Ernst Ahl)发表为世界新科、新属、新种,拉丁学名为shinisaurus crocodilurus,意思是“像鳄鱼的蜥蜴”。由于发现于瑶山,故以“瑶山鳄蜥”相称。

20世纪前,人们一直认为鳄蜥仅分布在广西。2001年,华南师范大学两栖爬行动物专家黎振昌教授在广东韶关市罗坑镇考察时,听说这一带大山里有一种叫“五爪金龙”的动物,捕捉贩卖成风,是饕餮之徒的美味山珍。他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发现“五爪金龙”其实就是鳄蜥。这是广西以外的区域首次发现有鳄蜥分布。后来人们在越南东北部广宁省安图自然保护区也发现有少量鳄蜥。

游泳和潜水健将

鳄蜥离不开水,它们像鳄鱼一样水性极好,虽像蜥蜴一样靠肺呼吸,潜水时间却可达20分钟,可谓游泳和潜水好手。

鳄蜥倾向栖息于植被盖度较高的常绿阔叶林中,因为植被多样性丰富、人为破坏和干扰较少,食物丰富度高,可以提供复杂的栖息空间、隐蔽条件。它们特别喜欢住在水质优良、水流缓慢、植被较好的的溪沟、回水塘附近。

溪沟两侧小灌木、藤本、蕨类植物生长繁茂,各类昆虫数量众多。回水塘中常有较厚的泥沙、落叶、石块、石缝、盘综错节的树根,岸上土质比较深软,有些地方有较厚的枯枝落叶层,这些为鳄蜥捕食、繁殖、避敌和冬眠等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抱树眠 睡足大半天

鳄蜥是独居者,如果一只占领了某个栖枝(树枝、藤条或蕨类叶茎)后,其他个体则不会靠近。它们食性较广,主要以活的昆虫、小鱼、蠕虫、蝌蚪、小型蛙类等为食,尤喜食蚯蚓、螟蛾、黄粉虫等,其中有很多都是害虫,对防治害虫有一定作用。

它们常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食,食量不大,吃饱了就懒洋洋地长时间蛰伏于水塘上方的栖枝上,也有躲在水中将头贴着石壁露出水面的,长时间静伏。每天它们基本得睡十几个小时,被人们称为“木睡鱼”“大睡蛇”。50%以上的鳄蜥栖于离水面高0.5~1米栖枝,这有利于扩大视野,方便它们捕食及躲避敌害,又可避免因栖于太高落入水中时受伤。它们受惊扰后常落入水中躲入石缝或洞穴中。

鳄蜥是变温动物,春秋季节,栖息地温度上升到18摄氏度以后,就开始移到太阳照射的地方暴晒,利用阳光来提高体温;气温超过30摄氏度时,多在阴凉处静伏,很少活动;气温低于18摄氏度时(一般为每年10月底至翌年的4月),它们便进入冬眠或亚冬眠状态,主要选择洞穴、石缝、树洞、枯枝落叶层等场所越冬。

一出生就自立

每年6~8月,鳄蜥进入繁殖期,交配前,雄蜥抬高身体,显露胸部,头部机械晃动,在雌蜥面前进行行为炫耀,同时用头部触碰雌蜥的身体,以试探反应,有时亦有追逐雌蜥现象。鳄蜥的孕期约9个月,次年4~5月分娩。在冬眠前雌蜥腹部已明显增大,行动较为迟缓。

鳄蜥为卵胎生,幼体在雌体内孵化,所需养分由卵黄自身提供。每年只产1胎,最常见产仔量为每胎6~8只,记录最多为1胎15只。幼蜥个个身披薄膜,小家伙伸出前爪,把薄膜抓破,自己钻出来。幼蜥全长约12公分,体重不超过6克,出生后即可自由游动或爬行。母蜥对幼蜥没有护理的习性,经过约1周幼蜥开始主动摄食,3~4岁时性成熟。

会装死断尾逃生

由于鳄蜥酣睡,夜里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把它们生擒活捉。鳄蜥若觉察自己已入敌手,会泰然自若,不论如何耍弄它都毫无反应,即便把它翻个四脚朝天,它也像死了一般。待敌害稍一放松,它便落水而逃。

鳄蜥还有家传的“断尾术”。在最危急的关头,如果尾巴被咬住,它就会把尾巴断掉,溜之大吉。过不了多久,它们会生出新的尾巴来。

天敌加人祸 仅剩千余条

鳄蜥寿命多长还是个谜,理论上活十多年没问题。但鳄蜥是变温动物,气候变化对其生存影响较大,加上天敌较多、幼蜥出生后就独立生活等因素,导致死亡率很高。一些人为的因素加剧了野生鳄蜥数量的减少。1978年,全国的鳄蜥还有约5900~6000条,目前仅为1000~1200条。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有不法分子大量非法收购和捕捉鳄蜥,同时原始阔叶林被破坏,变成经济林,使得溪水流量减少或枯竭,导致鳄蜥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栖息地进一步破碎化、岛屿化,造成鳄蜥种群交流受阻,近亲繁殖几率增加,遗传多样性减少,繁殖力和存活率下降。

所幸,国内建立了以鳄蜥为保护主体的自然保护区,如广西瑶山、广西古修、广东罗坑和广东林州顶等,对保护鳄蜥和栖息地起到了重要作用。眼下,政府有必要继续大力宣传,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杜绝电鱼、炸鱼、毒鱼以及偷捕鳄蜥等直接或间接导致鳄蜥死亡的现象发生。同时,要避免大量毁林开荒使鳄蜥生境被严重破坏。

猜你喜欢
蜥蜴鳄鱼
受感动的鳄鱼
蜥蜴
大鳄鱼晚上在做什么?
匹诺曹蜥蜴鼻子长
蜥蜴男孩
鳄鱼
鳄鱼
鳄鱼为什么哭
后街
智过鳄鱼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