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完善农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策略

2017-04-24 21:03邵明东
中国经贸 2017年6期
关键词:体制改革农场

邵明东

【摘 要】如今,现代化农业不断发展,作为农场来说,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有良好的管理体制给予支持,并且通过经营机制的创新,不断提高农村经营水平,也进一步提高认知,本文针对农村管理与经营等方面内容,进行了简明分析,结合分析也进一步明确了相关策略,旨在提高认识,为国家各个区域的农场建设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农场;体制改革;经营机制;社会职能

一、引言

如今,市場经济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农业不但深化改革,农场发展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针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动,农场也应该做出有效调整,要有完善的管理体质,并且不断提高经营效率,找到不利于农场发展的因素,保障管理模式先进、新颖,从农场所处区域与环境出发,进一步讨论,提出发展机制策略。下面具体分析:

二、农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场企业性质模糊

我国大部分农场的企业性质模糊,国家对其也是以行政管理为主兼顾企业管理,因此管理模式存在企业与行政两套系统,但总体说来行政管理比例要大于企业管理,造成农场企业性质弱化。农场管理改革要求其企业性质不变,但大部分农场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农垦总局的拨款与收取土地租赁费。农场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管理模式应该遵照企业的发展需要,但收取土地租赁费的经营行为并不属于企业行为,会导致农场空有企业之名。同时,农场的经营业务也发生了转移,仍然需要继续承担社会职能,这意味着农场很难像正常企业那样管理自己的员工,限制了农场的企业转型。

2.农场发展基础薄弱

农场赖以生存的资源便是土地,近年来,随着农场的不断改革,大部分的土地使用权已被转移到其他组织,但社会责任与职员仍在农场,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场的发展前景。农场作为农业类型的经营企业,其功能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土地,但目前农场的土地资源有限,导致农场陷入生产经营的困难之中,土地稀缺、工作不稳定以及副业发展较缓慢都是目前农场的经营问题。

三、农场管理问题的原因

1.政企社企不分,负担较重

农场的内部管理介于政企与社企之间,管理偏向行政化,这也是制约农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增加了农场的改革负担,这种情况下的农场不仅要承受全部的经营生产成本而且还担负着大量的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同时,由于农场的行政性质,很多属于农村的优惠政策并不能施加于农场职员身上,农场还要解决大量的待岗职工,承受安排职员就业的压力。

2.行政推动改革存在弊端

目前,我国农场推行的管理体制是行政推动的结果,它可以利用政府的权力集中利用优势资源进行改革,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加快了改革进程,但参与管理决策的人员少之又少,管理过程缺乏相应的民主性。行政推动方式的改革资源主要掌握在上层领导手中,造成资源与负担并不匹配,导致农场缺乏必要的经济支撑,缺乏一定的自主选择权。行政推动的改革很容易造成改革计划与实际情况不符,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场的发展难度。

四、完善农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策略

1.完善制度,健全约束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是国家,还是农场,都需要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约束企业自身的同时,也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更好的管理。因此,完善农场中的各项管理体制,健全内部约束机制,是增加管理力度的重要手段,在保证管理区主任能够明确自身权利以及义务的同时,也要正确看待自身的责任和权利。另外,还要将具体的奖罚措施进行细化,以此来约束每项权力的运行,监督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能够更好的对农场内部进行控制和管理。

2.加强监督,提高权力运行透明度

(1)群众及社会监督。随着现在网络科技的普及,公共场所可以使用监控器,通过网络就可以完成监督任务,而电视、报纸等媒介也可以发挥其监督管理力量,确保在农场管理的过程中,关于耕地发包、人员聘用以及困难户评选等结果可以公诸于世,避免出现违法乱纪的行为。相关部门需要接受群众的监督行为,从源头上杜绝滥用职权情况的产生,从根本上铲除权力腐败滋生的情况。

(2)审计监督。审计部门需要完善并加大关于农场管理的审计力度,确保在升级的过程中发挥“经济卫士”和“免疫职能”的作用。可以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完成突击检查任务,坚决杜绝出现“小金库”的情况。与此同时,需要加大对于年度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的审查力度,确保将同年度的审计数据记录清晰,并公开审计结果,加强对于农场的管控机制。

监督部门在不断完善管理职责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工程项目的建设和开发工作全程接受监督,确保开发过程的合法性和公开性。农场企业还需要加大对于用人机制的管理力度,确保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竞争的原则,采取择优录取、竞争上岗的办法,为农场吸纳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人才。选拔的人员需要敢于同腐败作斗争,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以提高农场经济效益为主要工作方向。

3.加大宣传、教育及惩处力度,保证权力正确运行

首先,宗旨教育。以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宗旨为理念,确保帮助农场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相应的法律法规约束其权利,将群众的疾苦和事业的发展作为工作重点,接受教育后,真正做到办实事、办好事,而不是在工作岗位上结党营私、贪图享受。

其次,抓好警示教育。应国家管理部门和组织的要求,农场高级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与警示文章有关的资料,将“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工作重点内容,加强思想道德的教育工作,提高主要领导的纪律意识,并为其树立执政为民的良好公仆形象。此外,要抓好典型教育。针对多次违反农场管理规定的典型人物,高层领导需要为其他工作人员起到带头作用,以这些工作人员为警示,坚决与结党营私、假公济私的工作人员作斗争,培养讲廉洁、讲理想、讲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员工。

五、结束语

农场管理模式的构建是一场管理体制的创新过程,它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必经之路,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因此,农场应不断创新其管理模式,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机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全由章.农场管理模式的构建浅析[J].经营管理者,2015,16:74.

[2]万正兵.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农场管理系统[J].福建电脑,2015,11:113-114.

猜你喜欢
体制改革农场
快乐农场
农场
开心农场(4)
开心农场(2)
无人农场丰收日
浅析山东省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县级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丰收的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