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古诗鉴赏力

2017-04-25 08:00邵长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手法新课标

邵长新

摘 要:大量的古诗作品为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该从小就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美丽的种子,把语文学习当作一种艺术享受,欣赏书中的艺术美。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提高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本文就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古诗鉴赏 新课标 手法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最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充溢着醉人心魄的艺术魅力,是我国古代先人们智慧的结晶。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阅读和欣赏一些历代诗歌名篇,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吸取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而且有助于创造新文化,培养高尚情操,感知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提升学生在学习中感知语文教学的美,提升整体的小学语文教学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虽然喜欢古诗,但是真正可以读懂古诗的学生却是很少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古诗歌年代久远,对作者和当时的背景不了解;

二是教师教学方法不正确,学生理解诗歌难度大;

三是学生普遍的见闻较少,知识面狭窄。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品鉴优秀诗歌的文本解读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爱传统文化的品质。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的传统文化教学主要集中在诗歌、宋词以及少部分的元曲篇目和传统的诸子百家中的优秀散文。诗歌占有较大的比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结合我自己的实践,我认为應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鉴赏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所以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去,才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进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主动地学习。语文教学中用什么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比较理想的教学手段就是设置悬念。比如在柳宗元的《江雪》一课时,学生会提出质疑:“那么冷的天,老翁为什么还要去江中钓鱼?是因为老翁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吗?”正是带着这种疑问和兴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

二、把古典诗词作为陶冶学生的好教材

古典诗词是社会美和自然美的结合体,以它感人的形象、美的旋律、和谐的节奏吸引着读者,使人陶醉。以它的艺术魅力叩击着学生的心扉,从而把学生引入一个崭新的精神境界。例如,屈原的《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这精练的语言揭示了诗人的心境,虽然苦闷、孤独、寂寞,但没有改变自己对真理的执着,对真理的坚持,诗人那决不妥协、毫不退让的战斗精神和伟大崇高的人格深深地启迪着学生。诗人那眷恋祖国的爱国精神激励着学生,给学生以力量。又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沉激昂的语言,多么崇高的思想境界,洋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人尚且如此,何况今日之青少年!

三、刺激感官,诱发想象

古典诗词是形象思维的艺术,诗句都富有画面感,每一句都是一个镜头,都是一幅画。在鉴赏课中,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与本诗相关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来引发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让学生从画面上体会这首诗词的哪些内容画到了,哪些内容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添加的。特别要关注添加的内容,从这里启发学生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间,体会诗的意境。还可以播放意境相似的音乐,让学生体会诗人此时此景的思想感情。如,教学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就可以在讲课前先播放王祖贤演唱的《声声慢》,通过播放苍凉哀怨的音乐、讲述富有情感的故事、投影与诗词意境相似的画面等方式,来敲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全情投入,充分发挥想象力,沉浸在诗词凄婉的意境中。

这样,既增加学生课堂上鉴赏诗词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阅读欲望,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多次使用,一定能使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成为自觉行为。

四、善于比较,知韵辨味

比较,对诗歌鉴赏来说,是普遍运用的一种思维方式,通过比较,或判断孰优孰劣或领略各自风采,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欣赏作品,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陆游的“古人学问无遗力”、朱熹的“半亩方田一鉴开”,就很值得比较、玩味。从题材看,前两首属于“边塞诗”,描写边寨风光、边庭战争、从军生涯,表现了英勇豪迈的气概,充满了乐观进取的精神。学习时,可补充阅读王翰的《凉州曲》、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能更准确地感知边塞诗的特点。后两首则是典型的“说理诗”,前者通过古人做学问的情况和自己读书的体会,阐明了要获得真知必须亲自实践的道理;后者借半亩方塘清澈明净的形象,来譬喻自己读书的体会。学习时,可补充苏轼的《题西林壁》、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通过比较阅读,感知说理诗的特点。

学习这四首诗,还可以从整体上进行比较、鉴赏。前两首是唐诗,写得悲壮苍凉、哀而不伤,表现出了“盛唐气象”,体现出了唐诗“重情”的特点。后两首是宋诗,妙用比喻,阐发议论,尽显宋诗的“理趣”。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更能体会时代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从而更好地鉴赏诗歌。

总之,教师要循序渐进,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也不能只停留在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上,而是要学生能理解并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创造的愿望,为美的对象所感动,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去创造美,唯有此,才能培养学生成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创新性人才。

猜你喜欢
手法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层递手法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画与理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七步洗手法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