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教育途径探析

2017-04-25 23:10张宏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博物馆功能教育

摘 要: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是对国民教育的延伸及补充,应该把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中。博物馆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影响及地位。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独特性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教育功能相比,才能突显出来。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博物馆教育有别于其他任何教育。

关键词:博物馆 教育 功能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比较,其内涵和外延要丰富广泛得多。它主要是一种非正规的教育,同时也具备一些正规教育的内容。博物馆教育面向整个社会,涵盖社会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一切成员。在教育内容方面,博物馆是以馆藏文物为主,以藏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蕴含的文化为主,以对藏品欣赏和研究为主。由于藏品本身具有不同侧面和时空的内涵,因此促使博物馆教育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在教育形式上,博物馆是通过陈列、展览、讲解、出版、体验、表演、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博物馆的教育更具有开拓性、自主性和趣味性。

另外,博物馆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教育。在教育效果方面,博物馆更注重于教育的过程,而不是分数,来馆参观者没有功利性的目的。因此,博物馆教育功能具有其他国民教育不可取代的独特优势。博物馆是青少年教育“活的教科书”,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早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的共识。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就是社会教育。人们在参观、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能学到新知识。

博物馆最大的魅力就是在有限的展览空间全面系统地再现了所在地的历史文化。有的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在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首先用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吸引青少年。其次建立一个符合青少年特点的展厅,在展示形式上,既要考虑文物本身的展示效果,又要运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的手段,合理布物、布点、布景,使展览贴近青少年的文化需要与审美特点,使用动态的手法举办陈列,让青少年参与辅助展品的制作,把文物展现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中,使青少年在参观动手的过程中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了解体验古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升华课本所学知识,获取人类文明进程中的种种成功经验和成果。

用讲解艺术感染青少年。讲解能激励在场的每一位参观者,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对大学生可采用探究式讲解,并同大学生一起进行讨论,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的完善与更新。实现博物馆对国民教育的延伸与互补,随着传统教育向激发和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博物馆的校外教育功能日趋重要,博物馆的职能决定了它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博物馆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基地,学生是博物馆数量最大的观众群,要实现博物馆教育对国民教育的互补,应该做好与国民教育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及手段。

增强服务青少年的意识,是博物馆教育与国民教育有机结合,服务青少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服务青少年包括讲解服务、文物知识讲座服务、互动服务等,要有针对性,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于青少年正是求知识时期,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看问题还不够全面。博物馆向青少年进行社会教育的时候,對青少年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不仅让青少年对历史有所认识,同时也具有一种传统文化教育的潜能作用。因此,博物馆在为青少年提供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时不仅要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还应带有真实的思想感情。引领青少年关注传统文化,自觉地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与人文气息熏陶。如果把博物馆与国民教育理解为一个互动的两个连接主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就应该从服务青少年出发,充分体现博物馆与青少年之间这种特殊文化的交流方式和心灵的沟通,把情感融合升华为青少年对博物馆新的认识。也就是从青少年对博物馆的需求来调整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我们知道每个家庭,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都与博物馆有一种情结,收藏书、邮品、有价值的生活用品、艺术品、卡通画、玩具,等等,都与博物馆有关。如何利用人的这一特性,使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增强民族意识、热爱传统文化、提高统合素质以及娱乐、休闲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研究课题。因此,共同探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群体的交往中,表现了博物馆应有的热情与真诚的关怀,使博物馆能在青少年当中产生直接而有效的积极影响,促进国民教育在博物馆综合性的教育中互补的作用。

当今时代,博物馆正从“以物为主”向“以人为本”转变。博物馆比过去更多地关注未成年人的参观需要和参观质量,更加注重青少年的需要和感觉。青少年可以和博物馆开展多种多样的对话和交流,寻找各自需要的答案。使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娱乐身心、陶冶情操的重要场地。因此,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必须以青少年的需求作为社会教育工作的定位。

现在我国的未成年人在家中多数为独生子女,在家里都以他们为中心,使他们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中、小学生定期到博物馆做志愿者,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自己,这些有益而可行的做法,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喜爱,也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

博物馆要走进学校。青少年了解历史与文化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学校教育,二是生活体验,三是博物馆的有效介入。学校教育所传授的部分历史知识和文化信息是有限的,对青少年来讲,接触最多的是课本上的知识,而课本上的知识仅限于文字,偶尔也有插图注释,单纯的书本学习只会加大学习的乏味,生活体验当中所获得的历史知识却是不连贯的,把历史课搬到博物馆进行,把枯燥的课堂说教变成学生们感兴趣的动手和参与,把古今重要的科技发明创造成果进行直观对比。教与学,体验与实践结合与互补得到和谐,符合教学中“学与用”的应用。

参考文献

[1]试论博物馆教育的主体和客体[J].齐吉祥.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04).

[2]浅议博物馆教育的艺术特征[J].王海珍.中国博物馆,2001(03).

[3]世纪之交博物馆教育职能刍议[J].闻桂英.固原师专学报,1999(02).

[4]博物馆教育目的之探讨[J].刘文求.中国博物馆,1996(01).

作者简介:张宏,女,宁夏灵武市文物管理所,文博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为藏品管理与保护。

猜你喜欢
博物馆功能教育
也谈诗的“功能”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博物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露天博物馆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