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二手衣物交易困境分析及对策探索
——基于华中七校大学生闲置衣物买卖意愿及交易情况调研

2017-04-26 09:11
当代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跳蚤市场闲置衣物

(华中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校园二手衣物交易困境分析及对策探索
——基于华中七校大学生闲置衣物买卖意愿及交易情况调研

邓媛,郭椋,曾丹

(华中师范大学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大学生二手衣物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仍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大量闲置资源未得到合理配置,同时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背景下,本文基于调研从大学生二手衣物市场角度切入,介绍目前大学生二手衣物交易情况,从卖、卖方以及交易平台三个微观主体角度探析我国校园二手衣物交易“冷淡”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大学生二手衣物市场的建立与完善,实现资源有效合理配置。

校园二手;闲置衣物交易;市场分析;心理因素;交易平台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二手市场开始兴起并不断壮大,大学生二手衣物市场交易逐渐进入公众视野。在欧美国家,年轻人将卖买闲置衣物视为一种时尚,不仅因二手衣物价格低廉,同时“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目前,中国的二手衣物交易也日渐兴起,尤其是大学生闲置衣物市场。供给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大学生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购买衣物频率增加,衣物“更新换代”速度快,导致闲置衣物积压在寝室,有大量供给;需求方面,大学生的环保观念、更加开放的思想以及对物美价廉衣物的偏好使他们接受且愿意购买闲置衣物,即保证了购买需求;作为第三方,二手交易平台也不断兴起,如咸鱼。关于大学校园二手市场的研究近年来不断增加,但目前主要涉及对构建二手衣物平台可行性分析,较少涉及目前大学二手衣物市场交易量及存在问题,甚少原因分析。本课题以高校大学生为对象,通过问卷调研、实地采访,了解大学生闲置衣物情况以及态度,包括衣物具体数量、处理方式,售卖、购买意愿以及影响其购买二手衣物的主客观因素。据问卷数据,基于微观主体,从买方、卖方、交易平台三个主体角度分析,寻找能够真正激发大学生二手衣物交易热情的对策。

一、高校二手衣物市场情况介绍

大学生的二手衣物交易由来已久且日渐普及,从毕业季的校园跳蚤市场、利社交媒体(微信、QQ、微博),到二手交易平台(闲鱼),这个市场似乎业已完善。调研发现,从售卖方的供给、购买方的需求分析,大学生二手市场的确是一个容量极大,潜在收益极高的市场。然而,潜在市场需求大,但实际交易量却很小。

问卷数据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表示有闲置衣物,其中拥有五件以上的样本占比70%,而七、八成新的衣物高达60%。近7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能出售闲置衣物,目前我国约有2650万高等院校学生,数据无疑表明巨大的供给。77%左右的大学生认同闲置衣物具有价值,仅少量受访者对二手衣物有抵触心理。近57.24%的受访表示在满足卫生、质量标准的情况下愿意购买。基于2650万的学生市场容量,表明约有1500万的二手服装消费者。受访的学生中,不到16.9%购买过二手衣物,并仅60%左右的学生通过售卖平台售出闲置衣物。这说明大学生二手服装市场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二、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方视角

数据显示,交易量小的原因含诸多方面。以下将从卖方、买方及中介三个角度具体分析:限制卖方(闲置衣物出售方)出售衣物的原因主要是环保意识的缺失与对闲置衣物价值的低估;阻碍买方(闲置衣物的购买者)购买二手衣物最主要的因素是对衣物卫生问题的顾虑,以及其对二手衣物的抵触心理;中介作为二手衣物交易的重要平台,目前存在较多问题,如平台无秩序等。

1、卖方角度

调查问卷显示,近600名受访者中,仅约4.5%样本表示没有闲置衣物,95.5%样本表示有闲置衣物。其中有5-10件的比例最高,其次是1至5件,30%以上超过10件。大学生的闲置衣物市场可谓具有极大的可待挖掘潜力,但就现状而言,如此庞大的市场却没有被挖掘,此处从卖方角度有以下几点原因:

(1)衣物再生意识缺失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服装消费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例逐渐增大,时尚元素添加,衣物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半新衣物被遗弃且数量巨大。二手衣物被当作普通垃圾丢弃送至垃圾场填埋和焚烧,既不环保又造成资源浪费。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保意识整体而言比较弱。闲置衣物的处理方式是衡量环保意识的一个重要指标。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拥有闲置衣物的主体在处理方式上单一,超过70%的大学生选择置之不理,38.56%的大学生选择直接丢弃,只有不到7%的人群选择出售衣物(见图1)。从大学生主体的主观方面分析,环保意识的缺失是造成大量闲置衣物浪费,大学校园闲置衣物交易不活跃的重要原因之一。

(2)市场环境低估闲置衣物价值

图1 闲置衣物处理方式

我国二手市场环境与国外相比有所不同。在国外二手市场发展成熟,信息网站搜索方式简单有效,二手消费已经是一种成熟理性的消费方式,甚至二手交易占GDP比重较大,而在中国,二手经济还没有受到重视。此外,在O2O大环境之下,国内二手市场仍是线下线上分离的,而B2C式的线下二手交易市场发展缓慢。主要原因还是目前二手市场环境没有将二手产品标准化,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追踪产品源头,出售方可信度不足,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闲置衣物缺乏信心,市场需求低,导致卖方低估闲置衣物的真正价值。

2、买方角度

(1)对衣物卫生问题的顾虑

通过前期的二手衣物售卖活动,在实践中选取了影响消费者购买态度的五个客观因素,分别是:卫生程度、款式时尚程度、价格、品牌、衣物来源。其中,问卷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相当重视卫生问题(图2),因此卫生问题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图2 消费者对二手衣物重视要素

(2)对二手衣物的心理抗拒

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是个人从事特定行为的主观概率,经由相同的概念延伸,购买意愿即消费者愿意采取特定购买行为的机率高低。消费者二手服装的态度,加上外在因素的作用,构成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购买意愿可视为消费者选择特定产品之主观倾向,并被证实可作为预测消费行为的重要指标。

本文从社会性心理探求消费者对于闲置衣物的认可度影响。调查问卷显示,27.63%的受访者表示在购买闲置衣物是会在意大众眼光,72.37%的受访者不会因为周围人的眼光影响购买闲置衣物的意愿。为了进一步验证购买心理与购买意愿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对大学生的心理于购买意愿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水平α(α=0.05)(如图3),进一步说明了大学生的购买心理对购买意愿有显著性影响。

3、中介角度

在大学校园中,闲置衣物的交易渠道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通过线上网络平台交易,一类是线下自发交易。这两类交易方式涉及的交易成本包括搜寻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以及违约成本等。在线上与线下两种交易方式中,由于交易渠道的缺少与不完善,交易双方在获取对方信息,沟通议价等方面的不畅通,造成交易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校园二手交易市场不活跃。

图3 购买心理对购买意愿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1)中介的缺失

中介机构的缺失是造成大学校园闲置衣物交易不旺盛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大学生交易需求旺盛,但在全国2845所高等院校中,有稳定、完善的校内闲置衣物交易平台的学校寥寥无几。根据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费用的理论,中介机构能够促进信息的流通,并大大减少交易成本。而买卖双方因为缺乏实现沟通的渠道,交易信息不畅通,导致大学校园二手市场发展受阻。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在大四学生即将毕业但仍无买主,于是只得将闲置衣物全都丢弃,最终无法发生交易;另一方面,高昂的搜寻费用阻止了有购买意愿的学生无法交易。正是由于缺少一个稳定的中介,增加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难度。

(2)跳蚤市场——无序的中介场所

在大学校园中,每年的毕业季校内会出现一些临时性的交易场所,如跳蚤市场。跳蚤市场上卖主大多为大四学生自发进行摆摊。二手衣物交易价格由卖家根据心理预期偏向于高价出售,而愿意购买二手商品的买家必定追求廉价,二者的成交价格无法达成一致,讨价还价的交易费用高昂,最终可能导致无交易量的无效益结果。同时交易时间往往短暂,在临近毕业的阶段,跳蚤市场上的商品价格迅速降低,甚至出现“一件冬季大衣一元钱出售”的现象,造成恶性竞争,交易市场上的无序。对于线上形式的跳蚤市场,以QQ群为例,同样由校内学生自发组建,但由于缺乏激励机制,监督不力导致后期群内人员混杂,存在较大的信息安全隐患;由于照片由卖主自行上传导致照片质量良莠不齐;与交易无关的信息被随意发布,稀释交易平台的专业度等。自发无序的跳蚤市场因为其自身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园闲置衣物的交易。

三、对策及建议

基于上文对抑制校园闲置交易的因素分析,笔者认为一个稳定、可靠的中介平台,校园二手衣物交易将会得到极大的提升。另一方面,买方和卖方都需要在思想上更加开放,接受环保意识以及摒除对二手衣物的抵触心理。

1、构建半公益半官方性质互联网+校园二手衣物交易平台

结合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的趋势,建立一个半公益、半官方性质的“互联网+”校园闲置衣物交易平台是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平台闲置衣物可按用途进行分类,由平台将商品信息推送给学生用户,同时学生可通过平台查询商品信息。实现P2P在线交流,降低中介的成本,双方达成意愿后进行线下交易,从而刺激校园闲置衣物的交易。(见图4)

半公益性质。平台与校内公益组织合作,例如青年志愿者协会、环保社团。由此类组织招募志愿者进行负责衣物的分拣,同时给予他们相应的志愿服务时间;借用校组织的宣传力量为平台的搭建营造舆论环境;对无偿捐出的衣物经处理后售卖给原料回收公司的盈利,捐赠予校园环保组织,用于环保公益事业。

半官方性质。交易平台与校内官方机构挂钩,采取实名制的显现监督机制,例如平台以校内学生学号为进入门槛,建立一对一实名制体系,用于信用风险防范,减少学生信息安全的隐患,降低交易费用。

互联网+性质。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平台,挂靠于学生信息门户下,增加信用保障,方便校内学生的同时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克服跳蚤市场短期交易的缺陷,大四学生可提前在网上发布出售信息,延长衣物参与闲置交易的时间,增加被售出的可能性,减少被作为垃圾丢弃浪费的可能性。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预定、线下交货,通过互联网的辐射广、便携性,增加校内闲置衣物交易的活跃度,促进校园闲置衣物交易,掀起校园闲置衣物交易的浪潮。

图4 闲置交易流程图

2、加强思想方面的宣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校作为培养教育大学生的主阵地,应当从教育角度入手积极普及大学生环保知识。使大学生对环境问题有充分的认识,并对环境保护的基本条件和方式方法有一定地了解。这就要求学校应加强高校环保文化活动建设,校园环保文化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态度,环境观念的形成有着积极、可持续的影响。在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环境知识普及环保意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非教学方式的其他教育手段的开拓。高校要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世界水日、世界粮食日等有关环境的纪念日和纪念主题进行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邀请环保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解环保的政策法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解决的途径等。同时,应加强高校内部环保社团建设,高校环保活动主要由校内环保社团发起并组织开展。如今高校环保社团已成为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近年来,我国各类高校成立了环保社团,通过开展多样化的环保活动来宣传环保,这对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何凯、辛怡俐:构建高校二手交易平台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9(06):160.

[2] 贾连芝、杨丙振、韩一:校园内大学生二手交易网站构建可行性研究[J].大学教育,2013(13):44-45.

[3] 孙一鸣:大学生二手交易市场分析——以吉林大学跳蚤市场为例[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4(09):29-31.

(责任编辑:占雨秀)

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良厨有限责任公司——时尚与环保接力”,项目编号:2016-083。

猜你喜欢
跳蚤市场闲置衣物
不做闲置主妇
敖德萨跳蚤市场
校园跳蚤市场
跳蚤市场真有趣
“共享村落”萌芽——高陵区开发闲置民房资源
保暖的衣物
动脑筋,仔细看
女人衣物寄存公司
闲置集装箱船队运力已超100万TEU
“缺少衣物难过冬,动员亲朋送春风”等十二则